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下-计算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下-计算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 下 复习题 部分计算题 参考答案 答案来自网络 仅供参考1四条平行的载流无限长直导线,垂直通过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顶点,每条导线中的电流都是I ,方向如图,求正方形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a I πμ02解: B=00222222IIaa μμππ⨯⨯=2.如图所示的长空心柱形导体半径分别为1R 和2R ,导体内载有电流I ,设电流均匀分布在导体的横截面上。

求 (1)导体内部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2)导体内壁和外壁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导体横截面的电流密度为2221()IR R δπ=-在P 点作半径为r 的圆周,作为安培环路。

由0B dl I μ•=∑⎰v v Ñ得 222201012221()2()I r R B r r R R Rμπμδπ-=-=-即 22012221()2()I r R B r R R μπ-=- 对于导体内壁,1r R =,所以 0B = 对于导体外壁,2r R =,所以 022IB R μπ=3. 如图, 一根无限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 , 中部一段弯成圆弧形,求图中O 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根据磁场叠加原理,O 点的磁感应强度是)A (-∞、)ABC (和)C (∞三段共同产生的。

)A (-∞段在O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cos (cos x4IB 2101θθπμ-=将6021πθθ==,,a 213cosa x ==π代入 得到:)231(a 2IB 01-=πμ,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C (∞段在O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cos (cos x4IB 2102θθπμ-=将πθππθ=-=216,,a 213cos a x ==π带入得到:)231(a 2I B 02-=πμ,方向垂直向里;)ABC (段在O 点磁感应强度大小:⎰=203a Idl 4B πμ,)a 32(a I 4B 203ππμ=,a 6IB 03μ=,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O 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321B B B B ++=,)231(a I a6IB 00-+=πμμ,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4、*如图示,一根长直导线载有电流30安培,长方形回路和它在同一平面内,载有电流20安培。

回路长30cm ,宽8.0cm ,靠近导线的一边离导线1.0cm ,则直导线电流的磁场对该回路的合力为多少? ()N 3102.3-⨯解: F=F 1-F 2=IB 1l-IB 2L0000000121238000112223210I I I Il I l I l()a a a a .(N )μμμμππππ-=-=-==⨯4.长直导线载有电流I ,导线框与其共面,导线ab 在线框上滑动,使ab 以匀速度v 向右运动,求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感应电流的方向解:选取如图所示的坐标,顺时针为积分正方向,ab 上线元dx 产生的电动势为:l d )B v (d ϖϖϖ⋅⨯=i Edx x2Ivd 0πμ-=i E , dx x2Iv0LL L 00πμ-=⎰+i E 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000L LL ln2Iv +-=πμi E ,方向为逆时针。

5、长为L 的直导线MN ,与“无限长”直并载有电流I 的导线共面,且垂直于直导线,M 端距长直导线为a ,若MN 以速度v 平行于长直导线运动,求MN 中的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a L a Iv ln 20πμ解:0022Na L M a IIv a L (v B )dl v dr ln r aμμεππ++=⨯⋅==⎰⎰v v v6、 如图所示,无限长直导线中电流为t I i ωcos 0=,矩形导线框abcd 与长直导线共面,且ad //AB ,(1)求线框abcd 中的感应电动势,(2) ab 两点哪点电势高?⎪⎪⎭⎫⎝⎛+=010200ln sin 2l l l t l I i ωπωμε010101000120012002001: (1) 22 2l l l l l l l l l i B ds Bl dr l dr ri l l l ln l l I l l d ln sin tdt l μφπμπμωφεωπ+++=⋅===++=-=⎰⎰⎰v v 解(2)7. 如图所示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传播 ,波动方程为])xvt (2cos[A y ϕλπ+-= ,求 (1)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 该质点的速度表达式与加速度表达式 。

MNIa υϖ解: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Lvt (2cos[A y ϕλπ++= (L x -=, P 处质点的振动位相超前)P 处质点的速度:])Lvt (2sin[v A 2yv ϕλππ++-==& P 处质点的加速度:])Lvt (2cos[v A 4ya 22ϕλππ++-==&&8.一质点按如下规律沿X 轴作简谐振动:)3/2t 8(cos 1.0x ππ+=(SI )(1) 求此振动的周期、振幅、初相、速度最大值和加速度最大值; (2) 分别画出这振动的x-t 图。

周期:s 412T ==ωπ; 振幅:m 1.0A =; 初相位:32πϕ=; 速度最大值:ωA x max =&,s /m 8.0x max π=&加速度最大值:2max A x ω=&&,22max s /m 4.6x π=&& 9 .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速为u = 1m·s -1,波长λ = 0.04m ,振幅A = 0.03m .若以坐标原点恰在平衡位置而向负方向运动时作为开始时刻,试求:(1)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该点初相是多少? 解(1)设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A cos(ωt + φ),其中A = 0.03m .由于u = λ/T ,所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 λ/u = 0.04(s),圆频率为:ω = 2π/T = 50π. 当t = 0时,y 0 = 0,因此cos φ = 0;由于质点速度小于零,所以φ = π/2. 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0.03cos(50πt + π/2),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0.03cos[50()]2x y t u ππ=-+= 0.03cos[50π(t – x ) + π/2).(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50πt . 该点初相φ = 0.10.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为12.2mm ,求双缝间的距离。

解:由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位置由λk dDx =来确定。

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得到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λ∆10dDx 5= 双缝间的距离:λ∆10x Dd 5=m 10546102.12300d 9-⨯⨯=,m 1034.1d 4-⨯= 11. 在一双缝实验中,缝间距为5.0mm ,缝离屏1.0m ,在屏上可见到两个干涉花样。

一个由nm 480=λ的光产生,另一个由nm 600'=λ的光产生。

问在屏上两个不同花样第三级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是多少?解:对于nm 480=λ的光,第三级条纹的位置:λ3dD x =对于nm 600'=λ的光,第三级条纹的位置:'3dD 'x λ= 那么:)'(3dDx 'x x λλ∆-=-=,m 102.7x 5-⨯=∆ 12. 用一束8.632=λnm 激光垂直照射一双缝, 在缝后2.0m 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一级明纹的间隔为14cm 。

求(1)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明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解:(1)m x d d 69100.914.0108.6320.2--⨯=⨯⨯=∆'=λ (2)由于2πθ<, 按2πθ=计算,则 3.14/'/sin =∆==x d d k λθ应取14,即看到14条明纹。

13. 作简谐运动的小球,速度最大值为3m v =cm/s ,振幅2A =cm ,若从速度为正的最大值的某时刻开始计算时间。

(1)求振动的周期;(2)求加速度的最大值;(3)写出振动表达式。

17.解:(1)振动表达式为 cos()x A t ωϕ=+振幅0.02A m =,0.03/m v A m s ω==,得 0.031.5/0.02m v rad s A ω=== 周期22 4.191.5T s ππω=== (2)加速度的最大值 2221.50.020.045/m a A m s ω==⨯=(3)速度表达式 sin()cos()2v A t A t πωωϕωωϕ=-+=++由旋转矢量图知,02πϕ+=, 得初相 2πϕ=-振动表达式 0.02cos(1.5)2x t π=-14.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2s ,振幅为0.06m ,开始计时( t=0 ),质点恰好处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求:(1)该质点的振动方程(2)此振动以速度u=2 m/s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形成的一维筒谐波的波动方程(以该质点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 (3)该波的波长。

19.解:(1)该质点的初相位 πφ=振动方程)22cos(06.00π+π=ty )cos(06.0π+π=t (2) 波动表达式 ])/(cos[06.0π+-π=u x t y])21(cos[06.0π+-π=x t(3) 波长 4==uT λ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