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网敷设作业指导书 (2)

接地网敷设作业指导书 (2)

接地网敷设作业指导书
1.前言:
接地网作为变电所的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部分变电所的接地网设计不合格,造成很多运行事故。

合理的进行接地网的设计施工,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图纸详尽清晰,材料符合要求,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要求,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请示,并能根据工作环境修改局部设计,我们就不难保证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500kV及以下变电所的地网敷设。

3.人员组织:
本项目应具备下列人员组织:
施工负责人:1人
技术负责人:1人
安全负责人:1人
质量负责人:1人
电焊工:2人(根据工作量确定人数)
辅助工; (根据工作量确定人数)
4.编制依据: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山西省电力公司基建安全质量常用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5.工器具的配置:
6.施工工艺流程图:
7.操作步骤:
7.1.施工准备
7.1.1本项目工作开始前,所有施工人员都应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相应资料及本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并全员签字。

7.1.2根据设计图纸,找出正确的接地位置,并进行标记,为以后的
挖接地沟做准备。

7.1.3所有的接地装置应埋设于东土层以下,一般埋设深度不小于0.6m。

7.1.4水平敷设的接地体采用的是圆钢或扁钢,垂直敷设的接地体采用的是角钢或圆钢。

一般所采用的标准为<50×5镀锌角钢ø120镀锌圆钢和-40×5镀锌扁钢,角钢长度为25m。

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7.1.5由于接地扁铁最容易锈断,所以在将扁钢埋入水泥前,需要涂防锈、防腐漆,晒干后埋入水泥中。

根据设计要求,有时需要重复几次。

7.2焊接
7.2.1在需焊支架及于主网相连处加焊一小块扁钢,以增加焊点厚度,焊后清除干焊渣再刷上防腐材料。

7.2.2如果水平距离较长,可在先焊接好扁钢,在将其埋入在扁钢上焊接托架后,需要去掉焊渣,在刷上防腐材料。

7.2.3围绕屋外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控制室及其他需要装设接地网的建筑物敷设环形接地网;各接地网之间的相互连线不应少于2根,接地网外缘的各角应做成圆弧形。

7.3测试
7.3.1接地网的接地阻抗的测试
7.3.2接地网完整性测试
8.质量要求
8.1 接地装置得选择
8.1.1 交流电器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
a. 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

b. 金属井管。

c. 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d. 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

8.1.2 交流电器设备的接地线可以利用下列接地体接地:
a.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级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

b. 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等金属结构。

c. 配线的钢管。

8.1.3 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8.1.4 低压电器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符合下表规定
8.1.5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

8.1.6 不得利用蛇皮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以及电缆金属保护层作接地线。

8.2 接地装置的敷设
8.2.1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规定时不宜采用小于0.6m。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8.2.2 处置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8.2.3 接地线应采用防腐措施。

8.2.4 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8.2.5 接地体的敷设完成后的土场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8.2.6 明敷接地线采用防腐措施。

a. 应便于检查。

b.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c. 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d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设计,离地面距离宜为25.-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e.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8.2.7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
色相间的条纹。

当时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

8.2.8在接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
白色底漆并以黑色记号,其代号为“1/2”。

8.2.9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旋转电机的中性点与接
地体或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

8.2.10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
于分开的断接卡。

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
开的断接卡。

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8.3 接地体的连接
8.3.1 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8.3.2 接地体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
b.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c.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d.扁钢与钢管、扁钢与叫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
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
(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
与钢管焊接。

8.4 避雷针的接地
8.4.1 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用焊接
8.4.2 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
品。

当采用没有镀锌的地脚螺栓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8.4.3 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

8.4.4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
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的卵
石或沥青地面。

8.4.5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8.4.6 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
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8.4.7 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9. 地网阻抗、地面电位的测量方针
地网施工完成后,必须准确测试其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分布,以验证设计计算的准确程度,为运行单位提供确切的地网参数。

9.1 对大型接地网的接地阻抗,一般采用电位降法。

其内容是画出比值V/I=R随电位间距×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转入水平阶段的欧姆值当作被测地网的真实接地阻抗值。

9.2 接地网完整性测试
本测试的目的在于确定接地网的各个部分是否由低阻导体相互联接,以及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与主网的联接质量(包括焊接质量),其测试方法是将约5A的直流电流通往接地网与待校验的两点间,用毫伏表测量该两点间的电位差,用串入的安培表测出回路中的电流,从电流和电压读数计算出有效电阻值,该电阻值一般宜小于0.1Ω所用测试线的截面应足够大。

为减小运行中变电站内交流电压的干扰,可通过将一个20μf以上的电容器并联于毫伏标的动力圈的方法。

10.
11.环境保护极文明施工
11.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1.2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污染气体及产生的噪声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1.3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不要乱仍废料垃圾。

11.4在工作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时刻遵守“三不伤害”的工作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