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9月30日-----10月6日背诵重点知识汇总
【-----请不要丢弃,予以保存】哲学思想、物质观、意识观
一、哲学思想内容总结:
1、哲学的含义
(1)、从字义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
(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哲学与时代
(1)、哲学源于时代(时代决定哲学):
①哲学源于实践,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哲学的作用(功能)
A、哲学的指导作用: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解放思想:(批判功能):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方向保证:(塑造功能):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精神力量:(激励功能):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P10---11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1-12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时什么?两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2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进步性、局限性是什么?P12
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P13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新教材)P20
(1)科学的实践观。
(2)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3)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践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科学发展观-----p23
二、物质观原理总结: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主观映像),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着或载体。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错误倾向】两种错误观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都有其规律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识论、
辩证法)
【原理内容】
①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
①反对片面扩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②反对片面扩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性的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三、意识观原理总结:
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现象—本质规律;过去—现在—未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