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学案
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作用并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掌握叶片的结构。
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的作用。
学习活动:1、仔细阅读P52理解水分的运输途径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回顾P58掌握叶片的结构及气孔控制气体进出的机制。
3、回顾P60理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P61进一步探究。
例题精选:
1、(2006泰安)下图表示张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实施的探究方案以及对茎的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6分)
(1)该实验他选择了带叶枝条,并放在了温暖向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到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二所示图像(部分),你会发现只有[ ] 被染成红色。
(2)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被运输的?。
(3)通过张明同学的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4)图中2是,其作用是:。
2、右图为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6分):
(1)土壤中的水分通过[ ] 的吸收进入植
物体内,再通过根、茎、叶中的[ ] 输送
到叶肉细胞。
(2)运输到叶肉细胞的少量水分和由叶片进入的
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的“车间”—中
被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
大部分水以水蒸气
的形式由叶散发到大气中。
请你设计一小实验,
证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夏季移栽植物时,为保证移栽的成活率,
从蒸腾作用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____________。
3、(2009济宁)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
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所示,请你据图分
析回答:
(1)①、⑤[ ] 属于保护组织,
②、④应属于;
(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
要原因是叶正面;
(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 实现的。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探究活动。
2、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定义和实质3、认识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4、举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面临的问题。
学习活动:1、写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公式。
思考并尝试说出两种生理作用中的九个实验
2、仔细阅读P6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思考实验结论
3、回顾P74演示实验思考实验结论;回顾P76探究实验的步骤
4、回顾P77和P78三个演示实验,思考实验结论。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复习指导P34表格)
例题精选:
1、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材料、操
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
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
是。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
是。
(3)实验结果说明了。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该实验结果说明。
2、 将暗处理后甲叶片的主脉切断 , 乙叶片 C 处两面均贴上不透
明的锡箔纸 ( 如右图所示 ) 。
置于阳光下 ,4 个小时后 , 将甲、
乙两叶片同时取下 , 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 发现 B 、D 部分变蓝
色 ,A 、C 部分未变蓝色。
该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A.H 20 和 C02
B. 叶绿素和阳光
C.H 20 和阳光
D.H 20 和叶绿素
3、(2009山东)(9分)下面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
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
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 。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
程【 】 的效率。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 】
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 中。
(4)过程B 的强弱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 。
4、(5分)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
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
使得 浓度加大。
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
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 。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
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 (填“增强”或“减
弱”),原因是 。
5、(2008泰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暖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 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
请分析回答:(5分)
① ② ④ ③
(1)装置A 可起到的作用是 ;装置B 可起到的作用是 。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 。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
试分析其原因: 。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一下“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
7、(9分)右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
① ②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所指物质是 。
(4)以上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有 种,夜晚进行的有 种。
6.(2009泰安)李明同学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适
宜条件下制造有机物,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A 、B ,A 装置的水槽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氢
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 装置的水槽里装的是
清水,装置完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立即把装置A 、
B 放在阳光下照射;②几个小时后分别摘下A 、B
装置中的一片叶;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
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
黄白;④用清水漂洗两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指出李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2分)。
(2)取自A 、B 装置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再滴加碘液会有何不同? 。
由此可以说明 。
(3)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A 、B 两装置的烧瓶内壁上,会发现一些小水珠,由此反映的问题和我们应受到的启示是 。
(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们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一样多吗?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