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高二分校学科:____________课型_______执笔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文化与生活【考向预测】 本专题考查的核心在于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复习中要注意: ①结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认识文化的特点与实质; ②结合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与消费的发展,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结合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活动、先进文化创建活动等,认识文化与人的关系。
④结合基层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⑤结合中外文化生产力的对比,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一、实施单元专题知识整合:本专题的复习可以把握一个核心,认识两对关系。
一个核心就是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两对关系就是,认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综合国力重要因素的作用;认识文化与人的关系,明确文化是如何影响人和塑造人的。
二、对教材知识进行模块整合:本专题主要强调了文化的作用,所以复习中应该立足文化的作用,向第三、四单元延伸,认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认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联系时政热点,强化方法指导:复习本专题必须联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文明,认识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和意义;本专题为文化生活非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区域,应以高考题为例,重点讲解文化生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 核心考点一 全面揭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文化的实质与力量 (1)把握文化实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一方面,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另一方面,文化深刻影响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
(2)认识文化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加强文化建设: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即通过影响和引导人的实践而使客观世界发展改变,但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物质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相互影响(3)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例1.(2011年福建卷)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例2.(2011年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例3.(2011年天津卷)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例4.(2011年江苏卷)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例5.(2010年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核心考点二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方式):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内容与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知识整合】(1)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来体现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从哲学上看,人们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决定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对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决定人们行为的方向。
(两个维度的影响) (2)思维方式在人们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文化因素(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影响下形成。
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相互影响)例7.(2010年天津卷)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作用都是就优秀文化而言的,不能笼统地说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颓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可能把人生引向歧途。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
例9.(2010年广东卷)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例10.(2011年北京卷)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例11(2011年山东卷)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核心考点三全面揭示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地位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具体措施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拓展整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
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创编试题精选【备选理由】此专题的核心在于明确文化的实质与作用,特别是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
由于此专题知识较为单一,所以考查既凸显了重点,又强调对易混知识的考查。
此部分试题,立足两个重点,特别凸显了对本单元易混知识1.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剧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增长。
这表明(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高雅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③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产品生产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2. 2010年6月22日,第四届海西科技暨寰宇生产力产业经管交流论坛在泉州开幕。
包括纺织服装、园艺、通信、卫生和医疗用品等多领域的33个科技合作项目,现场进行了对接签约,融资总额近11.6亿元人民币,其中22个项目落户泉州。
这表明( )A. 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B.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C. 文化已成为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D.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 文化发展使“巧”劲,使得江阴文化事业的服务功能、形象功能和经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丰富人民生活、升华江阴精神、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