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及其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及其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及其最佳施肥量的确定摘要:本文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最佳施肥量的确定及化肥施用与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化肥施用技术相对较差,政府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相对较低;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农业收入比重、户主文化程度、劳动力投入、有无外出务工人员等;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开封农户施肥还没有达到最佳水平;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农户化肥施用最佳施用量环境污染引言当前,我国化肥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化肥进出口贸易大国。

作为一种工业品和极其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力推动了农作物增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业施用化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过量、不均衡施肥导致的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些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农户是化肥的最终消费者,其化肥施用行为特征及施肥量的确定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和施用化肥所导致问题的解决,都至关重要。

一、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一)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总体状况农户化肥施用行为是化肥需求与施用的重要方面。

为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赴河南省开封县和通许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部门访谈1。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基本能够反映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

由下表可以看出,对于施肥技术信息的获取方式上,有41.94%的农户是通过邻里相互之间口头介绍获取的,有23.39%的农户是通过销售人员介绍学习到的,还有64.52%的农户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通过了解,这里的“其他”方式主要是指农户根据长期以来形成的施肥习惯来施用化肥,而并非从选项中列举的方式来获取技术信息)。

有74.19%的农户认为增加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增产的效果比较好,认为增产效果一般的农户占15.32%,认为非常好的农户占9.68%,说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农产品产量增长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

对于氮、磷、钾三种化肥的施用比例,基本没有农户“非常了解2”,有一点了解的农户占69.35%,还有30.65%的农户不太了解,这些农户对三种肥料的施用选择只能根据自己的施肥习惯,这种状况导致了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结构不够合理的现状。

有52.42%的农户“不清楚”自家的化肥施用结构是否合理,只有不到一半(47.58%)的农户认为自家化肥施用结构是合理的。

对于“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化肥施用方式,有66.94%的农户对其“不太了解”,还有32.26%的农户对其仅“有一点了解”,“比较了解”的农户只占0.81%。

有一半农户对当地常见的化肥产品及其作用“不太了解”。

在所调查的124户农户中,仅有1本次调研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1.农户化肥施用行为;2.农户对化肥市场的认知;3.化肥市场政策。

2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一选项,但没有农户对这一选项作出选择。

6户使用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他农户均没有使用过。

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农户测土配方等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相对较低,从调查结果来看,普及率仅为4.03%,说明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还应继续加大。

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农户只有通过粗放式的施肥方式来施用化肥(有高达91.13%的农户采用“撒施”这样一种化肥利用率较低的施肥方式)。

表-1: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特征调查表统计结果资料来源:河南开封抽样调查统计结果。

(二)单位面积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农户微观分析1.模型、变量与数据选择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其家庭亩均化肥投入存在明显差异。

为分析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建立如下形式的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影响因素模型(Cobb -Douglas 函数形式):1234561()()()()()Ln fert C a Ln area a Ln edu a Ln perc a Ln lab a Trans a D ε=+++++++其中:fert :每亩化肥投入费用;area :家庭耕地面积;edu :户主受教育年限;perc :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3; lab :家庭劳动力人数;Trans :有无外出务工人员虚变量;1D :地区虚变量;:残差;1a 、2a 、3a 、4a 、5a 和6a 为待估计参数,分别表示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个数、有无外出务工人员虚变量和地区虚变量的待估计系数。

理论上讲,化肥价格是影响农户化肥投入量的重要因素,但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距离较近的河南开封县和通许县的农户抽样调查,化肥价格在两个地区差异较小,不同农户所面对的化肥价格基本相同,因此模型中没有考虑化肥价格对亩均化肥投入的影响。

2.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下表给出了模型回归结果。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校正后的拟合优度为0.42,由于使用数据为截面数据,这一结果基本可以接受。

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和有无外出务工人员虚变量对亩均化肥投入费用的影响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上高度显著。

模型基本上反映了亩均化肥投入费用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表-2: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C 5.523909 28.03922 0 LOG(AREA) 0.12817 2.050458 0.0426 LOG(PERC) 0.130576 3.621167 0.0004 LOG(EDU) -0.16623 -2.51131 0.0134 LOG(LAB)-0.23327 -4.06513 0.0001 TRANS (有外出务工人员=1,其他=0)0.119743 2.404069 0.0178 D1(通许=1,开封=0)-0.06311 -1.25067 0.2136 R-squared 0.448965 Durbin-Watson stat1.658559 Adjusted R-squared0.420706F-statistic15.88792资料来源: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经Eviews5.0回归得出。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对亩均化肥投入费用的弹性为0.128,说明家庭耕地面积每多出1%,亩均化肥投入费用将增加0.128%,即家庭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倾向于施用更多的化肥;农户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其弹性为0.131,说明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每提高1%,农户亩均化肥投入费用将增加0.131%,即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比重相对较高的农户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会施用更多的化肥;户主受教育年限对亩均化肥投入费用也有显著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更少的化肥,可能的原因是,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对化肥施用方式的选择上会更加科学,较少的化肥投入便可获得更高的化肥利用率;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化肥投入费用的影响也为负值,说明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亩均化肥投入越少,劳动力投入对化肥投入存在一3事实上,用“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更为合理,但由于被调查地区为粮食主产区,种植业收入为农业收入的主要部分[王姣(2006)对粮食主产区的调查显示,在20个行政村331个农户中仅有18户有养殖行为,占所有样本的比例仅为5.1%,每户养殖业年均收入为823元,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6.7%],所以用“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这一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农户化肥施用特征。

定的替代性;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相对于没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其家庭亩均化肥投入较多,外出务工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相对较高,是其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机会外出,农户会尽量选择外出,并利用其务工收入加大对耕地的化肥投入力度以期获得更高的农业产出;地区虚变量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说明处在同一地区4的开封县与通许县在亩均化肥投入费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农户最佳施肥量的确定(一)农户最佳施肥量确定的理论分析理论上讲,对于作为生产者的农户而言,化肥投入的目的是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按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律,过量施肥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因此在施肥时应选择适宜用量,少施则化肥增产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足量施肥虽可能获得高产量,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很可能是大大增加化肥成本,增产不增收 (产品产量较高,但按价格计算却不是收益最高)。

这一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设增施化肥的增产量为Y Q ,产品价格为Y P ,增施化肥量为X Q ,化肥价格为X P ,则: 1. Y Y X X Q P Q P ⨯>⨯此时,增施化肥既增产又增收,应该选择继续增加化肥投入。

2. Y Y X X Q P Q P ⨯=⨯此时,化肥成本与增产产品的价值相同,但施肥的总收益此时最高,一般把这一施肥量叫最佳施肥量。

这里应当指出:最佳施肥量时的作物产量不是最高产量(它一般低于最高产量,往往是最高产量的95%左右)。

这一水平是应当采用的科学合理施肥量。

3. Y Y X X Q P Q P ⨯<⨯此时,增施的化肥可能会使作物略有增产,甚至达到最高产量,但增施化肥却使总收益下降。

对农户而言,一般不会选择这一施肥水平。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农户一般会选择上述第二种施肥方案,即最佳施肥量水平,由此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但是,在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农户选择上述第三种施肥方案,即选择粮食最高产量水平的施肥方案。

因此,我国政府为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直对化肥市场价格进行限制,同时自2004年开始采取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弥补农民因加大要素投入量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损失。

(二)农户最佳施肥量确定的实证分析:一个典型案例上面对农户最佳施肥量水平进行了理论探讨,这里将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以尿素为例,根据对河南省开封县农户的调查可知5,当前农民小麦生产每亩尿素投入约50千克,尿素价格为1.8元/千克,即每亩小麦尿素投入费用为90元。

当地小麦4 开封县与通许县同属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距开封市相对较近,经济状况比通许县稍好。

52008年1月对河南开封县和通许县农户化肥施用行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回收有效样本农户124户。

平均产量为400千克/亩6,小麦价格约为1.5元/千克,即每亩小麦总收益为6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