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对外开放
• 当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时,规划面积只有湖里区的2.5 平方公里。1984年2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厦门视察时,挥笔写下了“把经济 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中央作出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从2.5 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步伐大大提速。 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市所辖的海沧、杏林设立台商投资区,成为大陆首批台 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随后也获准设立。这样,厦门特区建设热潮很快 由岛内向岛外扩展、由最初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全市的1569平方公里。去年 厦门火炬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5平方公里扩到13.75平方公里,火炬(翔安) 开发区130多万平方米通用厂房随之动工建设,掀起了厦门岛外工业集中区建 设高潮,厦门工业中心由岛内移向岛外的格局基本形成。在特区建设进程中, 厦门市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郑栅洁说,1981-2005年厦门市预计累计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67亿元,年平均增长2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约 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29.4%,厦门已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 系、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和水电气配套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也不断完善。 厦门每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生产总值达2.47万元。
01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评比中,厦 门已连续两年居第9位,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经济圈之外唯一 进入前十名的城市。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 度、高效益所带来的结果。 厦门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厦门的GDP、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2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18%、 24%和22%,这三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不仅居于我国最前列,在国际 上也属于超常水平。据了解,曾经创造经济增长率“奇迹”的日本和 亚洲四小龙,20平均增长率也只在1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思明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新变化
2014级光信
毛江冰
02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 幕。中央高度重视厦门的区位优势,赋予厦门经济发展的先机,从此,厦门在全国率先 拉开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序幕。改革开放30年来,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 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按照邓小平同志“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较好地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开 拓进取,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厦门从昔日落后的、封闭的海防前线小城建设成为颇具规 模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三组数字,勾勒出厦门的巨大变化。
01
生产总值:从7.41 亿元到1160亿元
02
工业规模:从 10.07亿元到2430 亿元
03
对外开放:从2.5 平方公里到1569平 方公里
生产总值
• 厦门刚设立经济特区的198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只有7.41亿元。25年 后,这一数字预计将激增到1160亿元,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8%,年平均增 长速度居福建省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厦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 44737元,已突破5000美元,达5459美元。目前在我国大陆只有深圳、上海 和厦门这3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自厦门市统计局的 数据显示,25年前,厦门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500元,而2006年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8370元,比1981年增长37.1倍。在岗职工月 收入25年增加了1820元,年平均工资增加21843元。厦门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6年预计可达到6853元,相比1981年的264元,累计增长25倍。厦门人的 日渐富裕,从恩格尔系数上也能很好的反映出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 尔数值(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大体上将居民生活水平界定为恩 格尔系数在0.6以上为绝对贫困,0.5-0.6为温饱,0.4-0.49为小康,0.3- 0.39为富裕。据调查,1981年厦门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61,2004年首次降到 0.4以下,2005年降至0.37,2006年1-9月降至0.33,厦门人民生活正处在 由小康步入富裕的阶段。
1.厦门为了清理筼筜湖也是花了很多钱, 但是每次过一段时间又变差了 2.总理来了那几天,水清澈的我以为在太平洋的 小岛上。不是不治理,是不作为,或治理好了就 没。 1
3.筼筜湖街道办的办事效率。 4.城市发展排污量5年内翻了一番。 5.资金去向不明引民众担忧。 6.原有的污水截流系统已经不能满 足需求,急需新建、扩建新的系 统。而厦门市政府虽然每年基础 设施投资的10~15%用于水污染治 理上,但仍不能满足资金的需要, 故影响了二期工程的实施。 7.管理手段需进一步完善,执法力 度要加强,特别是提高全民环保 意识,养成人人爱护环境、自觉 抵制污染行为的好风气。
工业规模
• 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化的发展史。来自厦门统计局的 数据显示,25年来厦门工业经济规模已从1981年特区成立之初的10.07亿 元,发展到2006年的预计2430亿元,增长了218.21倍,年平均增长24.1%。 厦门工业总产值于2002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又突破2000亿元大关,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9.5%,直接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 厦门 市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津介绍说,特区建立之初厦门市的工业以酒厂、鱼 肝油厂、灯泡厂、纺织厂等轻工业为主,如今已形成了以电子、机械、 化工三大支柱行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传统工业 为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厦门工业行业大类已 有34个,占全部工业行业大类总数的87.18%。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轻、 重工业产值比例为34:66,而1981年全部工业中轻、重工业比例为 70.42∶29.58,重工业比重提升36.42个百分点。 陈津说,根据初步测算, 2006年厦门工业增加值约占GDP比重48%,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 业的年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约占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
厦门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
一、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
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
次产业协调发展ຫໍສະໝຸດ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 市品位不断提升
四、
化政策优势为经济优势, 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五、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六、
以人为本,各项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筼筜湖治理问题
风坞内,这样的渔船共计141艘。其中,本地船舶
83 艘(有证船舶 75艘,无证船舶 8艘),异地船 舶 58 艘。这些本地有证渔船中,有 55 艘长期停靠 港内未出海,另外20艘也只是偶尔出海。
THANK YOU
• 谢谢大家
沙坡尾改造问题
填?换?改?是否要让渔民上岸?如何留住沙坡 尾闽南味?疍民文化是否会消失?
住在南溪仔乾街的阮亚婴回忆 说:“我小时候,避风坞的水质很好。 这几年来,避风坞的环境越来越差, 改造很有必要,我们渔民也希望避风 坞越来越美。”
LOREM IPSUM DOLOR
自从演武大桥建成通车后,避风坞已经不具备渔 港功能。不过,仍有不少渔船长期停靠沙坡尾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