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话训练大纲

普通话训练大纲

“普通话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1、课程的性质
“普通话基础”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2、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普通话语音训练两部分。

第一部分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掌握汉语拼音,能给汉字注音,能识读音节,会说普通话。

第二部分普通话语音训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把普通话的声、韵、调贯穿始终,把辽宁方音的辨正贯穿始终。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话中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的正确发音,以及朗读技巧、口语表达技能等知识,使其具备方言的辨证能力,并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

本大纲只安排了讲授课程各部分的基本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学时情况和客观条件,在内容取舍、讲授顺序、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在大纲范围内灵活制定教学计划。

通过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学生能够科学地对待普通话的语音结构;运用普
通话的语音知识,同方音的语音系统加以比较,进行方音辨正,从而说好普通话。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内容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朗读、口语训练。

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知道:普通话语音和方音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理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各结构要素,方音系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主要对应关系。

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语音知识,做到正确发音,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或演讲等。

三、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大一时曾经学过《朗读艺术》,大三学习了《播音主持艺术》,大四要学习《电视作品选讲》,本门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的联系这其他三门课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把多门相关学科融会贯通,为将来毕业工作打基础。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在《普通话》教学中,我根据教育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一般原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灵活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示范、课堂训练、自学、课
后练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边讲、边示范、边练习,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普通话标准音进行严格训练,以使学生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为辨正方音、学好普通话提供前提条件。

1、关联式教学方式。

本门课程的内容除了主讲主持艺术外,根据同学们在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比如有关于新闻采访的,有关于电视作品讲解的等等,根据不同的内容有选择的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

2、范例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精选朗读材料,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朗读艺术。

环节为:多媒体播放精选录音——教师课堂分析其独特性和共同性——学生理解——教师归纳方法——学生掌握方法。

3、实践式教学方法。

本课程必须以语音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上口为先。

语音训练可采用说话、朗读、演讲等方式,尽量生动活波,不断总结,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流的水平。

五、教学媒体设置及要求
1.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
2.录音课讲授重点内容,作出发言示范;
3.学习指导书分解教学内容,补充训练材料。

六、本门课程为考查课。

平时课堂练习20分,上课出勤率10分,作业20分,期末模拟测试50分。

七、教材编选原则
1、选择面向21世纪教材
2、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革。

3、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第二部分讲授大纲
一、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普通话的内涵,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和工作重点;掌握普通话语音的概念;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教学内容】
1.普通话和汉语方言
2.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
3.怎样学习普通话
4.普通话语音知识
5.汉语拼音方案
二、普通话的声母及训练
【教学目的】
本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普通话21个声母的发音要领,念准每个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掌握普通话语音中声母和自己家乡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掌握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分清平翘舌各个声母及分清边鼻音声母的辨正方法。

充分使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准每个词语,较流利地读出声母训练的绕口令及诗文。

【教学内容】
声母的分类、声母的发音、声母的辨证、普通话的声母训练。

在教学中注意: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入手,读准各声母,排除家乡话声母发音的影响;对各声母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着重加以训练,(如平翘舌、边鼻音、舌面音等);在读准的基础上学会辨别,掌握相应的辨别方法。

1.普通话的声母
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声母辨正。

2.普通话声母训练
声母读音训练;
声母正音训练。

三、普通话的韵母及训练
【教学目的】
本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和发音特点,读准每个韵母,掌握普通话语音中韵母和自己家乡话语音的对应关系,学会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韵母。

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及结构,以及它们的发音;掌握分清有关单韵母与复韵母、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辨正方法。

充分使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准每个词语,较流利地读出绕口令和诗文,注意咬准韵
【教学内容】
韵母的分类、韵母的发音、韵母的辨证、普通话的韵母训练。

在教学中注意:从结构分类和四呼分类入手读准各韵母,排除家乡话韵母发音的影响;对各韵母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着重加以训练,(如卷舌单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等);在读准的基础上学会辨别。

掌握相应的辨别方法。

1.普通话的韵母
韵母的分类和结构;
韵母的发音;
韵母辨正。

2.普通话韵母训练
韵母读音训练;
韵母正音训练。

四、普通话声调及训练
【教学目的】
本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四声的实际读法,能结合本地方言听辩调类、改换调值,掌握普通话四声跟自己家乡话的声调的对应关系。

掌握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念准普通话各调类的调值,充分利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
准每个音节的声调,注意声调辨正,较流利地读出诗词、句子,咬准声调。

【教学内容】
声调的性质、调值、调型、调类、古调类与北京话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四声、声调辨证、普通话的声调训练。

在教学中注意:读准各类调值,排除家乡话调型的影响;对各调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缺陷着重加以训练;读准入声字;从读准四种声调入手学习好普通话腔调。

1.普通话的声调
调值与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
声调辨正。

2.普通话声调训练
声调读音训练;
声调正音训练。

五、普通话音节
【教学目的】
掌握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及其特点;熟悉并掌握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汉字注音,读拼音写话。

【教学内容】
1.普通话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的结构和形式;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2.普通话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音节的拼读;
音节的拼写。

六、普通话的音变
【教学目的】
掌握普通话的各种音变的规则,包括上声、“一”和“不”的变调规则;轻声的读法;儿化韵的发音;“啊”的变读规则等等。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训练资料,做好各种音变练习,做好音变综合朗读训练,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朗读短文,要求声、韵、调、音变均较标准。

【教学内容】
1.普通话的音变
变调;
轻声;
儿化;
“啊”的变读。

2.普通话音变训练
上声的变调训练;
“一”和“不”变调训练;
轻声词朗读训练;
儿化词朗读训练;
语气词“啊”的朗读训练;
音变综合朗读训练。

七、语调和朗读
【教学目的】
掌握语调各基本要素,包括语法停顿、感情停顿、语法重音、逻辑重音等表现的一般规则;掌握并会运用朗读诗文的要领。

充分使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做到能够使用比较标准或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诗、文、故事等。

【教学内容】
1.语调的基本要素
停顿;
重音;
升降。

2.朗读的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朗读作品;
注意运用朗读技巧;
作品字音要读正确;
文体不同,要求不同。

3.朗读基本训练
停顿训练;
重音训练;
升降训练;
朗读综合训练。

八、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目的】
本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

【教学内容】
思维训练与口语表达、语境与口语表达、心理素质与口语表达、态势语训与口语表达、礼貌语言与口语表达、交谈、介绍。

九、普通话的测试及等级评定
列出并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测试重点、测试标准。

注:对关于普通话测试的内容为了解,作日后准备参加测试的参考,教学与考试不作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