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点工作汇报

试点工作汇报

太白县咀头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汇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突出两个重点(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依托三个载体(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联片教研)强化四步管理(制度规范任务驱动研导推进考评激励);落实五项措施(自学奠基培训促进案例引领名校孵化网络提升),通过试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现具体汇报如下:一、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条件近年来,我校以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为重点,积极打造“数字校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2003年至今,学校共完成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7项,获得信息技术应用奖16项。

先后承担了国家三部委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研究”及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等课题项目,并已顺利结题,目前承担的十二五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正在进行。

历年来,学生电脑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电脑制作活动大赛中获奖。

学校先后创建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管理百校行”先进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

自2009年起,学校对远教项目设施进行了升级换代。

目前,我校拥有计算机网络互动教室2个,多媒体录播教室一个,综合楼多功能厅一个,班班通专用教室21个,学生用电脑126台,生机比7:1,教学用电脑49台,师机比1.4:1。

2011年以来,学校依托远程教育项目三种模式,按照我县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先后建成学校信息中心,配备有大容量资源存储服务器、骨干核心交换机、防火墙,实现了千兆骨干校园网、1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搭建了校园网站、资源平台、校务管理、学籍管理、备课系统、vod点播六大软件管理平台。

学校现已建成学校门户网站、资源中心、师生论坛等网络体系。

并按照上级要求顺利接入教育专网。

二、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1.健全组织制度规范(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责任。

(2)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组,学校形成了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研处、各教研组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落实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项经费。

我们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专项费用用于教师的培训、外出学习考察、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奖励等,近几年来教师培训费用实行了全报全销,并将教师的外出学习考察作为一种奖励激励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

每年各类费用不少于3万元。

(4)针对过程管理学校创造性地构建并落实七种制度规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①领导包抓制度。

学校要求每一位校级领导负责包抓一个教研组,深入到每一次教研活动中,了解教研动态,更好地起到监督、指导作用。

②专题研究制度。

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或拥有自己个性化的研究主题。

各教研组在收集了本学科教师关于教学研究小课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后,确定本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各自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学习,经验借鉴,应用与反思后形成书面的发言稿在教研组内交流汇报。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教师们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法的遴选,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③合作教研制度。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合作教研,集中了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实行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

④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制度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此项活动中我们坚持“六勤”——即:勤听、勤学、勤说、勤思、勤评、勤写,把提高技能落到实处。

因此,在单元或章节教学之后,记录下得与失,已成为教师们的必修课,每周每位教师能自觉地写出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教研组能坚持每周撰写一篇流动教研日志,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⑤对话交流制度。

听师声,解师意,促成长。

为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及时总结推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以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评教赛讲作为交流平台,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并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⑥课题研究制度。

在课题研究方面除了组织骨干教师认真做好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之外,还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组织教师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

⑦考核评价制度。

学校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过程与结果作为教师期末考核的一项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待遇挂钩。

(5)建立了校本研修工作的资源支持体系,资源有文本类资源和电子类资源,文本类资源有四万多册图书和六十多种报刊杂志;电子类资源有总容量达230G的资源中心和2800多盘光盘。

学校十分重视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展此类课题的研究。

2.明确目标任务驱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把每个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为了促使每个教师都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校本研修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为了确保应用研究效果,学校结合实际在应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给每位教师下达了具体的任务。

包括参加教研次数、论文的篇数与质量、反思的篇数与深度、研讨观摩活动的要求以及业务学习的形式、内容和数量,学校还通过校本研修“八个一”的落实,确保应用研究的效果。

3.强化检查研导推进为了使应用研究的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和校本研修检查制度,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内容涉及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观课议课等各类活动的参与情况,学校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业务学习、专注学习的进展情况,个人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情况等。

通过检查督促教师认真落实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措施。

4.及时总结考评激励为了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经验体会,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评教赛讲以及成果评选活动,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对各类特长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从小培养他们的各类兴趣爱好,为将来拥有一技之长打好基础。

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师个人申报,学校审核,每学期对在教研教改,特长生辅导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并在教师的评优晋级方面予以加分。

三、落实应用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实际,精心安排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自学奠基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就给教师下达了业务学习的内容及数量,每学期新课标、班班通设备应用和高效课堂理论是必学的内容,同时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自学,业务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学习体会不得少于2篇,另外还要求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学习心得不得少于2篇。

2.培训促进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决定开展以技能培训和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为重点的校本培训活动,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培训内容及要求:(1)教育教学基本技能:①二字二画(话):即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普通话。

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能利用“PPT”制作教材中相应的课件,能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熟悉投影仪、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音响、话筒等的操作,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③教具制作能力:能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制作出相应的教具,并能真正用于教学之中。

每学年人均制作教具2件以上。

④写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好工作计划、总结、经验及论文、反思、案例分析等材料。

⑤科研能力: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课题的研究,做到以研促教、以研促自身素质的提高。

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科研课题,都要具有独立撰写科研实验报告的能力,每学年要写出科研论文1篇以上。

⑥专业技能:体、音、美教师除参加以上一般性教学基本功训练外,还应结合本人学科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学校将在每学期末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专业技能测试,并将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评。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①教学设计。

能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和教参,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

②说课。

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说课1次。

定期进行说课训练,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③上课。

④评课。

能对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地评议,能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评价课堂教学,能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⑤反思。

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有深度、有广度,认识深刻,促进教学的不断完善3.案例引领为了提高校本研修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决定开展以观课议课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案例研究具体有:(1)认真上好“四课”。

深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讨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我校十分重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抓好教研入手,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要求广大教师认真上好“四课”,四课即示范课、研讨课、随机课、考核课;①示范课引领: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课,学校强调此课要精心准备落实新课改理念,着力新课堂效益,要对全体教研组老师有引领作用。

②研究课促进:课题组老师带着自己选定的研究专题,经同组老师集智研究形成方案的课,采用同文异构、异文同构的方式,使教研课渗透着浓浓的“科研味”。

示范课与研究课都要经历“独立备课——集优备课——互动观摩——反思调整——形成案例”的过程,上完课两周内上交材料。

③随机课交流:每天早晨随机确定一位老师上课,蹲点领导、教导处学科分管领导、同组老师必听。

此课不是着重看老师有没有上成像公开课、观摩课的水平,而是用“真实、朴实、扎实”的三实标准来评价分析,听课老师听完课完成评价意见,学科领导课后随即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谈体会,话感受。

学期末,根据群体评价,进行表彰。

④考核课激励:每一位任课教师一学年要接受一次课堂教学的考核。

时间由教导处确定,提前一天告知,学科考核组听课打分,纳入到对教师的教学考核。

在这些活动中骨干教师以及市、县级教学能手将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浓缩成一节又一节精彩纷呈课堂教学,广大教师不仅从中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而且体验到了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给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2)抓好薄弱学科研导。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依据教学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教学表现,每学期都要确定以部分教师作为教学研导的对象,安排专人,认真审阅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认真观摩课堂教学,深入班级了解他们课外辅导及作业布置、检查、辅导、批阅情况,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实际,帮助他们制定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