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付雪《使用超链接》——教学方法与活动主题案例评析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冶(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在教案中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只要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性、员、手、度、者、家、法、主义、思想”等字词,都会变成名词。
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一个“法”字,立即就会变成名词,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了。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
例一: 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使用超链接》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动手实践法和演示法等。
教法: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
利用情景导学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学法: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例二: 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在初中《合成全景图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等。
例三: 北京市陈经纶帝景分校范晶老师,在初中《文本信息的输入》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
凡事不能偏(piān)颇(pō),追风一哄而上。
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这样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例如:一个热功当量试验,就花费了焦耳40年的时间。
正如一位老教育家,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什么是教育?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教育!”由于学校及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可重复性、时空限制等问题,许多事情学生是不可能去实践、去体验、去活动的!例如:时间长、变化快、设备贵、消耗大、有危险、有放射、微观小、宏观大、时令性强、不易观察、不易成功的各学科的实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采用:淘汰法、尝试错误法等弱智、愚蠢、迟笨的方法。
要注意使用“优选法”(0.618)来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
二、活动主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有一种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活动主题实际上就是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具有主题活动的学习内容。
有时也称为任务主题。
在课堂教学“讲授新课”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对本节(章)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设计并采用一个活动任务,将本节(章)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融入到其中,使得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落实本节(章)课的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
例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使用超链接》教案设计中,利用“设置‘点播台’”的主题活动,达到“强迫学生寻找方法,自主迁移相关知识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二:开发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利用“我的祖国”的主题活动,贯穿了初中的采集信息、处理图片信息的教学内容。
开发教材设计了一节《合成全景图像》课。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网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基本掌握了:“全景图像的概念、全景图的四种拼接模式、全景图的制作流程三部分学习内容。
”例三:根据高中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中、高中网络技术方面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古城中学郭新老师,在高中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动态网页生成与特点》一节课里,以制作“留言板”为课堂教学活动主题。
“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分步操作的练习。
讲、练相结合。
理论知识的讲解包括:动态网页的生成过程、动态网页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的区别和基本判断方法;操作技能包括:使用表单制作页面的方法、修改表单域属性的方法、发布与浏览动态网页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科书为了突出采用了任务驱动形式的教学方法,将活动主题作为教科书的章节名称,这是不可取的。
说得严重一些,会丢失学科本位的。
让读者、使用者不知道是哪一学科的教科书了。
不能将“濒危动物(文字处理)”“走进南极(演示文稿)”“网上家园(设计网站)”“乌龟和兔子(动画设计)”“美丽的校园(图像处理)”等活动主题作为教科书的章、节名称。
三、布置活动主题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以设计布置教学活动任务(或者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活动主题)出发,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指导分析和任务要求,自主探索学习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某些时间段里,按计划的目标,来完成学习的任务。
布置任务之前,教师要以资源网站、帮助文稿等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任务活动相关学习资料。
考虑到开放式教学的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扩展空间,尽量地多准备一些有共同学习任务、不同活动主题的学习材料。
如果时间、条件许可,还可以让学生到网上,自主寻找相关素材来完成自命题的任务,从而到达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主题,也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确定的活动主题要积极、向上、健康,不能带有消极沉湎、神话迷信、主观臆想等色彩,更不能出现导向性、科学性错误。
例如:设计参观世博会路线图(引导线动画)欢乐的小松鼠(逐帧动画)陕北民歌(视频配字幕)走进拉萨(视频剪辑)公益宣传画(图文并茂)毕业欢乐照(演示文稿)……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形式,各有千秋,没有谁好谁坏,只有恰当地选择。
在一节课中,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会只有一种,可能会使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
四、活动主题与教育专题活动主题通常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主题。
而教育专题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例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碳经济等教育专题。
教育专题通常不是国家、地方的一个课程,没有专题教师,也没有规定的课时。
所以,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贯彻落实一些专题教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小整合。
如何将活动主题融入教育专题之中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专题,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主题。
例一: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播放演示文稿》的教案设计中,设置“点播台”的主题活动,其中演示说明播放顺序“日本人扑杀海豚、鲸鱼”的幻灯片,在达到设计制作“非线性播放幻灯片”教学目的同时,也达到了对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控诉。
例二: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合成全景图像》课“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在完成了采集图像信息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北京十大建筑”“老摄影家”“改革开放成果”“数码摄影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见:“附件1:《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图像.doc”例三:没有与教育专题整合的《图像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目标。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
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⒉学会选用不同特长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初步加工和表达。
⒊体会到图像媒体对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教学目标中,不但要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有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
例四:《图像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低碳经济——风力发电》教育专题整合的教学目标。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
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和风力发电的特点。
⒉学会选用不同特长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初步加工和表达。
⒊体会到图像媒体对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⒋通过“风力发电”的活动主题,感受到利用风力代替消耗石油和煤炭自然资源,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的有益之处。
如果本节课与教育专题进行了整合处理,在教学目标中就不但要有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还应当有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必然也就会达到了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
参见:“附录2:教育专题与课程整合.doc”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及纠正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及纠正中小学教师在写作时,经常在题目的表达、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逻辑性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1.题目中常见的问题:⑴题目和内容不符,文不对题;⑵题目的中心不突出、不鲜明,研究的问题和界限不清楚;⑶用词不确切、不精练。
如‚数学作业分类实验的研究初探‛,这样的提法不妥,既是实验就不宜再用初探。
要使文章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问题必须避免。
2. 文章内容中常见的主要问题:⑴内容狭窄。
许多教师的论文只写自己是怎么做的,怎样具体操作的,而不写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做法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⑵罗列事实,线索繁杂,不会提炼自己的基本观点和做法。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取舍、做精心的整理、归纳、概括和提炼;⑶人云亦云,缺乏新意。
由于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再加上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因而有的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材料,论文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3.文章结构中常见的问题:⑴文章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由于写作时对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对自己所要表述的基本意思又缺乏归纳和整理,因而只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⑵有的教师由于写作的思路不清楚,整个论文没有标题或标题混乱。
除了以上常见问题之外,还有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如表达不科学、晦涩难懂以及文章的文体与写作的格式不相符等问题。
(资料来源:谢腊梅,梁建梅:“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十)——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参考书目:1.郑金洲.研究报告撰写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贡和法.从问题走向研究——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写作指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邱小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赵新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案例】学业成绩不良原因的个案研究报告上海市育才中学沈伟学业成绩不良学生的教育是困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