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李龙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在进行教育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智力加工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并被同行专家认可的知识体系、方案或产品。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研究项目的理论或实践价值、研究工作本身的广度和深度、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还取决于研究者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成果的表述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最终成果的形成和升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1.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级别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一般分为国家级、部(省)级、司(厅局、市)级,以及地(市)级、县(区)级、校(中小学)级等级别。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审批国家级和部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各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审批省级和厅局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通过相应级别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后,可以取得与项目同级别的成果证书。

2.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按其研究领域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种类型。

(1)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针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其任务是总结、发现、提出相关的特征、规律和理论依据。

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在总结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发现、新方法,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创新性,强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针对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

应用研究的成果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主要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

发展研究的成果不在于添加新知识,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有知识、方案和产品等几种类型。

(1)知识类研究成果知识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报告、论文、著作等几种形式:(2)方案类研究成果方案类研究成果包括改革方案、政策法规、咨询报告,以及发展规划和实施建议等。

(3)产品类研究成果产品类研究成果包括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的硬件类产品、软件类产品,以及教学资源产品。

如教学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素材,仿真教学系统,教学管理软件等。

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知识类研究成果的结构和写作要求,供课题研究人员参考。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一般包含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信息项信息项包括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三部分,要求以精练的语言概括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给人以提纲挈领的感受,从而可以获得对研究成果的基本了解,并为文献检索提供基本的信息。

1.标题标题包括题目、作者署名和所属单位等内容。

题目是研究成果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题目的表达要做到严谨、准确、规范、醒目、得体,最好能够反映文章所属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

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做进一步注解。

在科学研究成果中,作者要署真实姓名和隶属机构的名称。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科学研究成果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

有的成果篇幅较大,在这里应该列出文章的目录或文中各级标题的层次。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得到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应在这里表示感谢。

附录成果的表述信息项基本项附属项标题(含题目、作者、单位)摘要(提要) 关键词引言(前言、导言) 正文(本论) 结论 注释参考文献(参考材料) 知识类研究成果 报告类论文类著作类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 论 述 综 述 评 述 专 著 编 著 译 著译 述2.摘要摘要又称为提要,是对成果内容准确的概括。

摘要写作的要求是精练、明确,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成果的主要观点、内容加以介绍。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在没有阅读全文之前,看了摘要就可以掌握研究成果的要点,也可以为文摘、索引、出版物转载提供便利。

摘要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用第三人称表达,不要加评价性的语句。

3.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由反映研究成果主要内容的名词术语组成,一般列出3~5个,必要时可以增加,但最多不要超过8个。

关键词的作用是方便读者检索有关资料,尤其是方便从电子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检索工作。

关键词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先大后小,即内涵较大的词的放在前面,内涵较小的词放在后面。

这样在检索时,可逐渐缩小范围,逼近目标。

(二)基本项基本项是研究成果的主体,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引言引言又称为前言、导言、绪论等,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假设,研究成果的价值等内容。

有的研究成果还要求在引言中做出文献综述、现状分析的具体阐述。

在一般论文中,引言部分不使用任何标题,只放在文章的开始部位;而在报告类的成果中则单独成章,分段阐述。

2.正文正文又称为本论,是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需要精心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写作时,观点要贯穿全文,并以观点为轴心,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用材料说明观点,即用论据证明论点时,采用的形式一般有:(1)并列式各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把若干论据分类排列,逐一论述。

(2)顺序式各论据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论证时步步逼近,直到得出结论。

(3)综合式各论据综合运用,其中既有并列式,又有顺序式,依据证论的需要,灵活组织各论据之间的先后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各层次之间的过渡衔接,以达到融会贯通、承上启下的效果。

如果在论证过程中有难于理解之处,需要加以进一步解释说明。

当正文内容较多时,为了层次分明,一般使用不同的序码,有时还需要加上小标题。

正文部分通常还采用多种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处理的结果,在成文时需要仔细安排,与文章融为一体。

正文的层次可依据繁简不同做如下安排:一、××××××一、××××××1.××××(一)××××1.×××××× 1.1 ××××1.××××××(1)×××× 1.1.1 ××××(1)××××①××××× 1.1.1.1 ××××①×××××3.结论结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研究成果的精髓,也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结论部分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阐明观点。

它不是正文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体会和感受。

结论的写作要求用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练、直扣主题。

除了总结性的论述以外,在结论部分还往往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等内容。

(三)附属项附属项包括注释、参考文献和附录等三部分。

1.注释在研究成果中,引用相关文献或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都需要采用注释的方法加以说明,以示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引用原文,要用引号“”注明;引用原意,则在引文前面加冒号注明。

注意要把自己的话和引用别人的原意明确分开,不要混为一谈。

引文注释一般有三种方式:(1)夹注又称为文中注、段中注,即在引文后面用括号将其出处和转引处注明。

(2)脚注又称为页下注,将引文出处置于当页正文下方,用序号排列,并用细线与正文隔开。

(3)尾注又称为文尾注,将引文出处按序号统一编排于基本项后面。

引文注释按国家标准执行。

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字母标识:M代表专著,C代表论文集,N代表报纸文章,J代表期刊文章,D代表学位论文,R代表研究报告,S代表标准,A代表从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Z代表未定型文献,EB/OL代表网上电子公告等等。

中文引文注释的格式如下:·参考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类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1]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49—53·参考期刊文章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2]吴中福等.基于Web的远程教育管理及其实现[J].计算机应用,1998,18(8):6—8·参考论文集的析出文献的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3]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见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参考报纸文章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参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示例:[5]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参考电子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示例:[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1.txt/9808/10—2.html,1998—10—04 ·参考各种未定型的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7]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外文引文注释的格式如下(其中书名、杂志名用斜体):·专著[8] Butler,C. Computers in Linguistics [M].Oxford &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5.80—84·论文集文章[9] Joshi,A. Mutual beliefs in question-answer systems[A].In N.Smith (ed.), Mutual Belief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181—197·期刊文章[10] Kass, R.& T. Finin. Modeling the user in natural language systems [J].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88(3):5—222.参考文献在基本项或注释的后面,一般应列出研究过程中和形成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著作和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