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过程中的污染及其防护

制药过程中的污染及其防护

制药过程中的污染及其防护
273班田培佼 25号
摘要: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
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
方向,制药企业除了关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外,必须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实现“绿
色制药”。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企业;环境
1 我国制药工业污染现状
随着中国制药业尤其是原料药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环保问题也逐渐显现。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欧美地区原料药生产成本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技术突破大幅下降以及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跨国制药公司逐渐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原料药生产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给我国原料药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原料药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合成工艺路线长,原料利用率低,能耗大。

在原料药的组成中,组成化学结构的原料一般只占原料消耗的 5 ~15% ,而辅助性原料等却占原料消耗的绝大部分,这些原料大部分转化为“三废”,原料药生产中能源和原料消耗一般占到制造成本的70%[1]。

因此,原料药生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原料药生产企业这种以牺牲环境和极大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

[1]
2 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保意识淡薄
中国原料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国内低廉的生产成本,其中环保成本低又是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外的原料药环保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1/3,而国内估计占到1/6[3],中国廉价的环保成本吸引着不少跨国药企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原料药转移至中国生产或者直接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购买,而本土的制药企业为了规避高昂的环保成本,违规排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

2.2 环保投入不足
环保不是一句空话,要真正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与国际接轨,必须增加投入,
一部分用于购买环保设备,除此之外还需要日常的运行维持费用,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制药企业排污量的大小,环保支出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大型制药企业投入上亿元,中小型企业也得上千万元。

然而,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药品降价不断,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众多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连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增加环保投入了。

资金紧张是当下众多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药企业遭遇的共同难题。

2.3 环保装备、技术比较落后
制药工业要控制环境污染,进行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环保装备必不可少。

中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经过近l0年的努力,我国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迅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我国环保技术领域仍以传统实用型技术和工艺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仍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材料仍不得不依赖进口。

[2]
2.4 环保人才缺乏
企业对环保重视程度不高,有些企业将环保科室划到制造部等部门,作为一个附属科室存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环保部门,从事制药工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多也是半路出家,具有环保专业知识、懂制药、又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

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下,众多企业正在不断加大环保的投入,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环保技术人才成了稀缺资源。

3 水污染防治
废水宜分类收集、分质处理;高浓度废水、含有药物活性成份的废水应进行预处理。

企业向工业园区的公共污水处理厂或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应进行处理,并按法律规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烷基汞、总镉、六价铬、总铅、总镍、总汞、总砷等水污染物应在车间处理达标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含有药物活性成份的废水,应进行预处理灭活[3]。

高含盐废水宜进行除盐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可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废水应进行常规预处理,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废水应进行强化预处理。

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先经“厌氧生化”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再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或预处理后的
高浓度废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进行“厌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

4大气污染防治
粉碎、筛分、总混、过滤、干燥、包装等工序产生的含药尘废气,应安装袋式、湿式等高效除尘器捕集。

有机溶剂废气优先采用冷凝、吸附-冷凝、离子液吸收等工艺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应采用燃烧法等进行处理。

发酵尾气宜采取除臭措施进行处理。

含氯化氢等酸性废气应采用水或碱液吸收处理,含氨等碱性废气应采用水或酸吸收处理。

产生恶臭的生产车间应设置除臭设施;动物房应封闭,设置集中通风、除臭设施。

参考文献
[1]王凯军,秦人伟. 发发酵工业废水处理[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40-280.
[2]唐受印,戴友芝.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56-280.
[3]郑铭. 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M]. 化学化工出版社,2001,23-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