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稀有金属争夺战 限制出口9种稀有金属详解

稀有金属争夺战 限制出口9种稀有金属详解

稀有金属争夺战限制出口9种稀有金属详解编者按6月23日,欧盟和美国向WTO提出申诉,指责中国限制出口部分作为工业原料的稀有金属。

此时,距中国出台限制部分稀有金属出口的政策已一年有余。

同一日,中国亦向WTO申诉,要求审查美国限制中国禽肉进口。

7月1日,商务部进而宣布停止进口美国肉鸡。

中国是美国肉鸡的最大海外市场,此举被视为对美国限制政策的回应。

此番中国限制稀有金属的出口,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的目的在于争夺稀有金属的定价权。

北京WTO事务中心专家程大为女士认为,“这次欧美针对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诉讼,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

我们可以看作是在更大的贸易谈判范围内,欧美为争取更好的谈判条件,而临时抓住的一个筹码。

”中国贸易专家认为,中国对稀有资源出口的限制是不违反WTO规定的,这是考虑到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对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稀有金属资源提高出口关税,严格控制出口总量是非常必要的。

此次被牵扯进来的9种稀有金属,此前并不人所熟知,很多人不禁纳闷,为什么是这9种,而不是其他?这9种金属各自的行业现状如何?本报为此派出三路记者,走进黄磷、焦炭以及稀土三种稀有金属行业,探究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矾土用途:一种氧化铝矿石。

常因含有氧化铁而呈黄至红色,故又称“铁钒土”。

矾土的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炼铝工业、精密铸造、耐火制品、硅酸铝耐火纤维以及制造矾土水泥,研磨材料,陶瓷工业以及化学工业可制铝的各种化合物等。

产地:中国铝土矿分布高度集中,山西、贵州、河南和广西四个省(区)的储量合计占全国总储量的90.9%(山西41.6%、贵州17.1%、河南16.7%、广西15.5%),其余拥有铝土矿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储量合计仅占全国总储量的9.1%。

焦炭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产地:我国炼焦企业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

近年来,我国焦炭行业发展异常迅速,产量由2000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4年的2.09亿吨。

同期,焦炭出口量基本维持在1400万-1500万吨左右,其中2004年,出口量为1501万吨,约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左右;而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产量的比例逐渐下降。

氟石用途:也叫萤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

它广泛应用于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化学工业。

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

产地: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总保有储量CaF2l.08亿吨,居南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

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

镁用途:常用作还原剂,去置换钛、锆、铀、铍等金属。

主要用于制造轻金属合金、球墨铸铁、科学仪器脱硫剂脱氢和格氏试剂,也能用于制烟火、闪光粉、镁盐等。

结构特性类似于铝,具有轻金属的各种用途,可作为飞机、导弹的合金材料。

产地:目前全球已确认的菱镁矿资源量约为124亿吨,中国镁资源储量33.19亿吨。

中国菱镁矿储量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新疆等9个省(区),其中以辽宁储量为最大。

碳化硅用途:碳化硅耐高温,与强酸、强碱均不起反应,导电导热性好,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

用碳化硅粉直接升华法可制得大体积和大面积碳化硅单晶。

用碳化硅单晶可生产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

用碳化硅纤维可制成雷达吸波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前景广阔。

碳化硅超精细微粉是生产碳化硅陶瓷的理想材料。

产地:中国的碳化硅分布在河南、青海、宁夏、四川、贵州、湖北丹江口等地。

金属硅用途: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

还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硅铁合金),用于汽车和机械配件。

也与陶瓷材料一起用于金属陶瓷中。

还可用于制造玻璃、混凝土、砖、耐火材料、硅氧烷、硅烷。

产地: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万-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万-80万吨。

中国的金属硅产能比较大,产量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福建、广西、四川、湖南。

黄磷用途:黄磷是一种极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化工、农药等多个领域。

用于生产热法磷酸、三化氯磷、三氯氧化磷、五硫化二磷等磷化合物及供制造敌百虫、甲铵磷、杀虫眯、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和灭鼠药的原料等。

产地:目前我国的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共有黄磷生产厂上百家,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四省,云、贵、川三省黄磷生产能力超过全国80%。

锌用途:世界上锌的全部消费中大约有一半用于镀锌,约10%用于黄铜和青铜,不到10%用于锌基合金,约7.5%用于化学制品。

锌最大的用途是用于镀锌工业。

锌能和许多有色金属形成合金,其中锌与铝、铜等组成的合金,广泛用于压铸件。

产地:中国铅锌业现已形成东北、湖南、两广、滇川、西北等五大铅锌采选冶和加工配套的生产基地,其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

锰用途:锰是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含锰0.25%,茶叶、小麦及硬壳果实含锰较多。

锰是正常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构成体内若干种有重要生理作用的酶,正常每天从食物中摄入锰3-9毫克。

产地: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

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

黄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药、电子工业和火柴制造等领域,主要用于生产绝大多数磷化工产品如磷酸、三聚磷酸钠等。

有关专家称,黄磷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将磷矿石、硅石和焦炭按一定比例和粒度放入电炉里,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发生分解、还原反应,磷蒸气与炉尘一起被冷却、漂洗后即可得到产品,高温炉渣则直接从电炉中排出。

在黄磷销售行业,盛宇摸爬滚打整整10年。

“去年,黄磷价格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波动非常明显。

”在向时代周报记者谈及2008年黄磷的市场行情时,盛宇情绪有些激动。

2008年1-8月,由于年初的雪灾及后来的地震,磷矿石供应不足,再加上电力紧张和下游需求加大等原因,我国黄磷的生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持续走高,从年初的每吨14000元,攀升至8月的24000元,“每吨黄磷盈利都达到了1万元”。

但市场紧接着从峰顶滑向谷底。

从2008年9月开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下游产品如草甘磷、三聚磷酸钠等价格大幅下降,下游需求迅速萎缩,黄磷价格开始大跌,一天每吨最高跌幅达1000元,到今年春节前后每吨价格跌到了1万元出头。

“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已经出现倒挂。

”盛宇说,马边龙泰磷电公司黄磷的生产成本是每吨12000元,但现在市场价格却跌到了11000元,也就是说每生产1吨就要亏进去1000元。

因为厂里只有黄磷一个产品,没搞黄磷深加工,也没有黄磷尾气和磷渣的综合利用产品,企业开车就亏损,开不下去了只有停产,放员工长假。

目前,我国的黄磷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共有黄磷生产厂家上百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

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从去年10月至今,在四大黄磷生产大省,黄磷市场交易十分清淡,库存压力巨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生产企业限产、停产已是普遍现象。

湖北省内黄磷企业开工率不足一成。

贵州省内黄磷企业全部停产检修。

“在停产期间,仍有大笔费用支出,让人承受不了。

”贵州一家黄磷企业的老板在电话中向时代周报记者抱怨:黄磷炉必须随时加热,不然磷凝固后会严重损坏设备,每个月必须用一周来进行维护,每天的维护费用在6000元左右,加上留厂员工工资等各种费用,每月支出仍在10万元左右。

国内最大黄磷生产企业昆明马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这轮低迷战中陷入困境。

董事长束荣桂坦言“压力巨大”:马龙化工仅去年四季度亏损就高达1.16亿元,去年存货总量更达到了3.48亿元,占资产比重为32%。

在束荣桂看来,国内黄磷行业目前陷入萎靡困顿,是产能严重过剩结出的恶果,“本来产能严重过剩就已经是问题了,一遇上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次调整关税黄磷作为磷化工的基本原料,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0年代以前,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到1990年代,由于电价成本高,矿石需要长途运输,有着丰富资源的云、贵、川、鄂掀起建磷装置热潮,提出“矿磷结合、磷电结合”,这段时间国内黄磷企业急速扩张。

1990年代后期,黄磷生产企业向大型化发展,昆明马龙集团、四川川投冶电公司等都上了大规模黄磷炉装置,此时,云、贵、川、鄂黄磷产能占到了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

但同期国内黄磷的消费增长速度却赶不上生产发展速度,因此一受市场冲击,黄磷价格就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准入门槛低、产能严重过剩等已成为目前黄磷行业的突出问题。

“全国总产能已扩张至200万吨/年,而国内需求约80万吨,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束荣桂介绍说,目前,出口依然是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的通道。

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黄磷出口国,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六成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日本、欧盟和印度。

但黄磷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为了有效保护国内资源和环境,200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和实行差别电价等调控措施来紧缩黄磷出口。

去年5月,国务院更是决定自该年5月20日起至12月31日止,首次对黄磷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

令人尴尬的是,随后国际金融危机突袭,直接让国内黄磷库存高达20万吨,国内黄磷企业无一幸免地遭遇停产、限产。

出口成为化解国内黄磷产能严重过剩的通道。

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再次发布通知,自12月1日起,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由100%下调为75%。

12月第三次调整黄磷关税:2009年1月1日起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由75%下调为50%。

今年6月22日,国家在短短一年来已是第四次作出调整政策:为促进稳定外需,调整出口结构,自2009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

“这次出口关税的调整是一个大利好:一是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取消;二是通过下调磷肥关税,缓解磷肥企业的经营压力,对黄磷的价格可以形成支撑,间接改善黄磷行业的经营环境。

”马边龙泰磷电公司供销部部长盛宇说。

但他坦承,目前市场反应对这次调整还不是很热烈,关税下调后,询价的买家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关税调整对黄磷行业信心的提振效果还有待观察。

在采访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黄磷价格未来的走势看淡。

他们表示,由于全国黄磷的库存量较大而需求不足,国外市场又普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订单稀少,这次关税调整起到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因此,今年黄磷的市场价格不会有大的回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