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
〈二〉创始人
最早创作倡导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 力的,是鲁迅。他从1921年起就在一些文 力的,是鲁迅。他从 年起就在一些文 章中表示“对于乡土艺术很是爱重” 章中表示“对于乡土艺术很是爱重”,认 风土在文艺上是很重大的” 为“风土在文艺上是很重大的”。 但是, 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为 乡土作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作家, 年代初、 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 年代初 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 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 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 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最早将这 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 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 土文学” 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 年在《 土文学”的,是鲁迅 年在 小说二集导言》 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后来人们便沿 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 作。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 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 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 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
〈八〉鲁迅笔下的乡土文学
鲁迅笔下的乡土世界在众多的乡土 描写中最具代表性。在末庄、土谷祠、 描写中最具代表性。在末庄、土谷祠、 乌蓬船、咸亨酒店构成的乡土环境中 构成的乡土环境中, 乌蓬船、咸亨酒店构成的乡土环境中, 鲁迅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着乡土人 物的麻木、愚昧。 物的麻木、愚昧。 世界里 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世界 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世界里,乡土 环境, 环境,绝对不是寄予着某种人生理想的 世外桃源,而是扼杀民族生命力的所在。 世外桃源,而是扼杀民族生命力的所在。 鲁镇和末庄几乎可以等同于鲁迅所说的 铁屋子” 大概只有在回忆童年 童年的叙 “铁屋子”。大概只有在回忆童年的叙 述中,鲁迅才对故乡表现出些许的温情。 故乡表现出些许的温情 述中,鲁迅才对故乡表现出些许的温情。 而鲁迅对乡土环境的严峻态度, 而鲁迅对乡土环境的严峻态度,实际上 为现代的许多进步作家所接受, 为现代的许多进步作家所接受,所追 随 。在乡土生活和风习画面中寄予重 大的社会命题, 大的社会命题,显示社会的变迁和变迁 社会中的人物成为中国现代作家孜孜以 求的一种乡土文学的叙事模式。 求的一种乡土文学的叙事模式。
关于乡土文学 〈一〉概述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 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 方色彩的小说 。 “乡土小 指的是20年代初 中期, 年代初、 说”指的是 年代初、中期, 一批寓居北京、 一批寓居北京、上 海的作家 ,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 情为题材, 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 落后, 乡镇生活的愚昧 、 落后,并 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 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代表作品有彭家煌的《怂恿》 台静农的《地之子》 代表作品有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的《地之子》 等。
兴起二
另外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 另外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 方化的一次反拨。 五四” 方化的一次反拨。“五四”小说以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追求 和对西方近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及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 和对西方近现代文学及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 实现了小说的革命,然而“五四” 限、实现了小说的革命,然而“五四”小说创作因此也存在 很多弊端。其一是概念化,小说成了作家演绎思想、 很多弊端。其一是概念化,小说成了作家演绎思想、表达观 念的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其二是欧化, 念的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其二是欧化, 这主要集中在浪漫小说中。 这主要集中在浪漫小说中。浪漫小说不仅在抒情方式上直接 借用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 尤其是卢梭的作品) 世纪西方浪漫文学( 借用了 世纪西方浪漫文学(尤其是卢梭的作品)的抒情方 而且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也过多受到卢梭 歌德的 卢梭及 式,而且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也过多受到卢梭及歌德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影响,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影响,因而这一派小说在叙事上不象 小说,而在语言上则又非本土化。针对这种缺陷, 小说,而在语言上则又非本土化。针对这种缺陷,新文学作 家曾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 提倡文学应有“ 家曾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 出来的个性” 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 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 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所以, 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所以,乡土小说 年代初、 在20年代初、中期的崛起,实际是新文学在革命之后着手建 年代初 中期的崛起, 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追求。 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追求。
〈六〉、开放的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 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 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 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 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 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 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 作家, 学的作家 如沈从文,自命为“乡下人” 刘绍棠, 学的作家,如沈从文,自命为“乡下人”,刘绍棠,自称 土著” 他们的乡土作品的视野,表面上看, 为“土著”,他们的乡土作品的视野,表面上看,似乎只 专注于乡土间的纯美故事;细究起来, 专注于乡土间的纯美故事;细究起来,现当代任何一位以 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 小说家, 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完全回避关于现代 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 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以直接冲突 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另一些的乡土文学作品中, 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另一些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作家的 叙述可能间接地表达对于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态度。但是, 叙述可能间接地表达对于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态度。但是, 不管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家对现代文明取何种态度, 不管以乡土为题材的作家对现代文明取何种态度,可以肯 定的一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文学” 中国文学中的 定的一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并非封 闭的“乡土文学” 这一题材的文学类型, 闭的“乡土文学”,这一题材的文学类型,总是直接或间 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 接应对着现代文明的挑战。
〈四〉风格
前面也提到过了, 前面也提到过了,乡土小说作家很多 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 鲁迅而开始创作的, 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 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 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 概念化 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 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所以, 所以,首先乡土小说是作家以批判 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 愚昧、 故乡风习 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 愚昧、落后 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 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 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 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 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 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 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 互相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 悲剧相 喜剧与 互相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 美学风格 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 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 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 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 , 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 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 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抒情调子 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定义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 由鲁迅首先创作, 说,由鲁迅首先创作,到 1924年前后蔚然成风,是 年前后蔚然成风, 年前后蔚然成风 五四”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最 早形成的小说流派之一。 早形成的小说流派之一。 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 故乡》 上个世纪20年 《故乡》 。上个世纪 年 代,它的作者主要是文学 研究会以及倾向与之相近 的一些年轻作家, 的一些年轻作家,他们的 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 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 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 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文学”。代表 作家有彭家煌、鲁彦、 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 许钦文、 杰、许钦文、王任叔 、台 静农等。 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 为人生” “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 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风土民情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风土民情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连后来变得越来越怪涩的冯 连后来变得越来越怪涩的冯 文炳﹙废名﹚早年写的《 文炳﹙废名﹚早年写的《竹 林的故事》 浣衣母》 林的故事》、《浣衣母》也 是乡土小说。 是乡土小说。以文学研究会 成员为主的这个作家群的出 现,标志着现代小说史上第 一个现实主义流派—乡土小 说流派终于形成。 说流派终于形成。
〈五〉乡土文学的前期意境
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 到某种奇趣盎然、 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 月下小景、 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 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 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 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 型背景, 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 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 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乡土 文学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 文学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 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 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 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 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如 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 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 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显然不够 全面。 全面。于是转入了开放的乡土文学氛 围。
沈从文, 边城》 沈从文,《边城》。看到 这两个词语人们应该都会 想到湘西那风光秀丽、 想到湘西那风光秀丽、人 情质朴的边远小城, 情质朴的边远小城,想到 边城明净的风光,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 朴实的人们, 朴实的人们,然后脑中浮 现一种浓重的乡土气息 。 边城》 在《边城》里人们看到了 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那么什么是乡 土文学呢? 土文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