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观念、探索与发展作者:车言勇一、观念: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智者不惑)——要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而不取决于行动。
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关键在行动,能否成功不在想的多少而在做的多少。
但我个人认为,认识比行动更重要。
因为行动源于认识。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
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
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
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为什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正如小课题研究一样,如果你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毫无意义。
如果你觉得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作用,那么可以为之寻找充足的理由,可以赋予它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这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
下面,我从公私两个方面,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赋予它积极的意义。
第一个方面,对公而言,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转型。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计划经济是人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人为调节,它强调的是长官意志和利益平均,实际上形成了若干等级、整体发展滞后和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上级的命令、发展的整体推进、教学意志的落实和共性的发展,实际上造成了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同挤一桥)、同步发展(大家齐步走,强校不强、弱校不倒,有岭而无峰)、被动(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和个性的泯灭(万人同语);而市场经济是天道,是顺应自然运行规律来自然调控,它强调的是顾客的需求和机会均等,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自主办学、特色化发展、自主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形成自主办学(百花齐放,各寻其道)、差异发展(各尽其能,让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名校崛起,弱校被并,有峰也有岭)。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教育的发展方式必然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外延扩张型转向内涵提升型。
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顺势而变,注重科研,按规律办事、按规律管理,按规律教学。
在教育转型过程中,从文化重建、机制创新、制度改革到管理提升、学科教改、教研组织、学法指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都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从中层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当今时代,经济的悄然兴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形势日新月异,这都要求教育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影响我们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有三种,一种是“经验型”的,它是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产物,是感性的,是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来管理教育教学的;另一种“制度型”的,它是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自觉形成的产物,是理性的,是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来管理教育教学的。
第三种是“人本型”的,它是人性化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是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来统领教育教学管理的。
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大致处在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过渡的阶段,而“人本型”的管理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从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看,已经到了发展慢就意味着落后的地步,现在强调的已经不再仅仅是适者生存,而更多的是快者生存、优者生存。
从某个方面说,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要实现教育管理由“经验型”向“制度型”再向“人本型”的跨越,就必然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
而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凡事讲科学、用心做,潜心研究,科学施教。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型,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目前,教育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发生变化,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书念、有学上(一般高等院校)变成了念好书、上好学(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从而导致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生活水平的改善,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很快,成熟的越来越早。
由于有生理年龄、认知年龄和心理年龄,他们在生理发育、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增多,所以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累,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视、图书、网络等媒体,使孩子获得信息的来源日益拓宽,懂得的、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
在许多方面,我们知道的并不比孩子们多,我们应该与一起,共同成长。
第四,随着新改革的推进,的专业素质需要快速提升。
新强调世界(书本)、生活世界(社会)和精神世界(情意)必须融合,促使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在新实施中,我们有许多新理念、新理论要学,有许多能力、技巧需要提高,有许多问题、困难需要解决。
而且,随着新改革的推进,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但我们又必须面对、必须解决。
在新改革以前,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解决,而现在已经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必须自主探索、自行解决。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方式已经由守旧型转向创新型。
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我们顺势而变,需要从重视经验转向重视科学。
在的每一天,我们都面对许多管理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教学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讲科学。
乘着科学的电梯,就能快速地到达高层次、高境界,否则凭借以往的经验爬楼梯,就永远落后于别人。
第二方面,于私而言,通过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能使我们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
依靠教育科研,果真能使我们自身的利益趋向最大化吗?我认为,能!从最低的生存需要来看,我们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虽然我们是的领导,是教坛的精英,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现出生存危机,但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
现在教育发展形势很快,资源整合已在进行中。
从小纪二中、徐家店二小、里店二中到二职专、四职专的撤消、被合并,这都是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
将来,随着中小的自然减员、民办的发展壮大和城区规模的膨胀等等,教育资源将会有更大的整合。
我们是否想过,在教育资源整合中,自己是稀缺资源还是过剩资源?如果自己很平庸,就会有落聘的危险。
一旦落聘,工资就会减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受损,家庭幸福的指数就会下降。
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就会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去做的。
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有可能。
从现在开始行动,用教育科研插上腾飞的翅膀,即使“名师”也可能成就。
从中层的尊重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渴望成为重要角色,都渴望被人们所尊重。
我们都是优秀者,但不是最好的自己,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还有很大的潜能没开发出来。
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唤醒我们心灵中沉睡的巨人,可以激发我们应有的创新热情,可以释放我们无穷的生命潜能。
只要我们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地去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升,成为全市首席的学科教学专家,成为烟台有名的学科带头人,成为全省的齐鲁名师,这一切都有可能。
从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来看,我们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主要的管理者、成为重要的研究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佼佼者,在的发展规划、在学科改革的思路设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实行自己的思想、贯彻自己的思路、展示自己的才华,这都能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以上三个层次的需要来划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敬业型的,他们把教育当作职业;第二种是乐业型的,他们把教育当作专业;第三种是志业型,他们把教育当作事业。
无论我们是哪种类型的,通过教育科研、通过课题研究都会使自己受益终生,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
在这部分,我主要从公私两个方面谈了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科研、开展小课题研究。
取“二”的用意是,让大家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多个层面分析问题。
总之,观念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人只有依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取得进步,有所建树。
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那么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这部分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智者不惑”,希望我们能做个“智者”,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理性思考,科学行动,通过小课题研究这一载体,用智慧创造自己幸福完美的人生。
二、科学比经验更重要(勇者不惧)——要依托小课题研究让思考成为生活习惯,让研究成为工作方式谈了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接着谈探索和行动。
人生是一个不懈探索的过程。
在教育生涯中,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动,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探索时,我们既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
经验是有特殊性的、个性的东西,它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魏书生、孙维刚的教学经验,我们有时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就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魏书生、孙维刚的综合素质。
而科学强调的是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其研究过程可以重复。
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教育中的许多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解决。
但现实中也有许多问题靠经验是无法解决的。
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
换种表达方式,也就是在探索中前行。
对于教育科研的发展思路,对小课题研究,我们是在探索中前行的。
以往的教育科研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主要是教育科研没有很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没有很好地为专业成长服务。
以往的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在实践探索上常常是虎头蛇尾,或者是搞形式、走过场,实效甚微。
为了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在长期思考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科研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本土化行动,是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土,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地、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低重心运转,就是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导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选择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经常深入、课堂、教研组,与广大共同研究,商讨对策,解决问题。
小步子发展,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初确定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学期中通过三四个月的探索,解决一个关键性的突出问题;学期末整理成果,申请结题鉴定,以确保的办学实力和的教育专业化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