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蒸发量
蒸发操作的基本要点
蒸发操作的基本要点是向蒸发器连续提供 足够的热量并及时移除汽化的溶剂。
3
一、蒸发的目的
蒸发操作的目的
(1)制取增浓的液体产品 如电解烧碱液的浓 缩,牛乳制奶粉生产中牛乳的浓缩、蔗糖水溶 液及各种果汁的浓缩等。 (2)纯净溶剂的制取 如海水淡化等。 如中药生产
(3)同时制备浓溶液和回收溶剂 中酒精浸出液的蒸发。
8
四、蒸发操作的特点
2.热能的综合利用 蒸发时需要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溶剂汽 化又产生相应量的二次蒸汽,因而强化与改善 蒸发器的传热效果,充分利用二次蒸汽的潜热,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9
四、蒸发操作的特点
3.溶液的工艺特性 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某些性质随着溶液的组 成而改变。有些物料在浓缩过程中可能析出结 晶、发泡、严重结垢、变性分解、黏度增高、 腐蚀性增大等。在选择蒸发工艺和设备时需要 认真考虑,尤其是蒸发器的防垢除垢技术,是 世界性的热门研究课题。
升膜式蒸发器
1―蒸发器;2―分离室; 17
二、降膜式蒸发器
原料经预热,由顶部加 入,由分布器分布成膜 状向下运动,此种蒸发, 静压作用小,但需 有较好分布器,它适合 粘度较大溶液的蒸发及 热敏性物料。 不适用于:易结晶的物 料。
降膜式蒸发器
1―蒸发器;2―分离室;
3―布膜器
18
三、旋转刮板蒸发器
28
第七章 蒸发
7.2 蒸发设备 7.2.1 循环型蒸发器
7.2.2 单程型蒸发器
7.2.3 蒸发设备和蒸发技术的发展 7.2.4 蒸发器的选型 7.2.5 蒸发器的辅助设备
29
一、除沫器
蒸发器内产生的二次蒸汽夹带着许多液沫,尤其是处理易 产生泡沫的液体,夹带现象更为严重。蒸发器上部有足够大的 汽液分离空间,可使液滴藉重力沉降下来。此外,常在蒸发器 中设置各种形式的除沫器,以尽可能完全地分离液沫。
1
液体的流动情况。
i
主要决定于沸腾
23
二、管内汽液两相流动型式
在蒸发器、冷凝器或再沸器中,常出现管内汽液两相同时流 动的情况。在不同的设备条件(管径、倾斜度)、操作条件(汽 液相流量)和物性(汽液相粘度、密度和表面张力)下,管内呈 现不同的流动型式。
24
三、管内沸腾给热
在预热区,液体尚未沸腾,液体 与管壁之间的传热是单相对流给热。 在沸腾区,沿管长气泡逐渐增多, 管内流动由气泡流、塞状流、翻腾流 直至环状流,给热系数也依次增大, 当两相流动处于环状流时,使流动液 膜与管壁之间的给热系数达最大值。 如果加热管足够长,液膜最终被 蒸干而出现雾流,给热系数又趋下降。 因此,为提高全管长内的平均给热系 数,应尽可能扩大环状流动的区域。
10
第七章 蒸发
7.2 蒸发设备 7.2.1 循环型蒸发器
11
一、垂直短管型蒸发器
列管中央有一直径较大的管 子,结构简单、投资小。
但循环速度小u<0.5 m / s
加热室不易清洗
1 ―加热室; 2 ―中央循环 管;3―蒸发室;4―外壳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 12
二、垂直长管型蒸发器
加热室和分离室分开,有一 较长循环管,(管长与直径 之比L/d = 50-100),且液 体下降管(又称循环管)不再 受热。此两点都有利于液体 在器内的循环,循环速度可 达1.5m/s。 且加热管便于清洗、更换。
忽略浓缩热时
作为近似可取 I–ct≈r(二次蒸汽的汽化热)
D
F (ct c0 t 0 ) Wr Q损 r0
45
二、热量衡算
如沸点进料, t 0 t 低时,c c0 ,则 ,并忽略热损失和溶液浓度较 二次蒸汽 汽化热
W ( I ct) Wr D r0 r0
或
D I ct r 1 W r0 r0
蒸发器的 热损失
(2)
37
二、热量衡算
1、浓缩热显著的溶液 需通过实验测定焓值随组成和温度的变化。 图7-16是以0℃为基准温度的NaOH水溶液的 焓浓图。由此可见,溶液的焓和组成的关系是 高度非线性的。
38
二、热量衡算
氢氧化钠的焓浓图
39
二、热量衡算
例题:在一连续操作的单效蒸发器中将NaOH水溶液从10%浓缩到 40%,原料液的处理量为1800kg/h,预热到80℃加入蒸发器,加 热蒸汽的绝对压力为0.4MPa,,分离室内的操作压力(绝对压 力)为50KPa,此压力下完成液的沸点为110 ℃。蒸发器的热损失 为8kw。试求:①水分蒸发量;②加热蒸汽消耗量。 解:对NaOH水溶液需借助焓浓图进行计算。 ①水分蒸发量
20
第七章 蒸发
7.2 蒸发设备 7.2.1 循环型蒸发器
7.2.2 单程型蒸发器
7.2.3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
21
一、蒸发器的热阻分析
蒸发器的传热热阻可由下式计算
1 1 1 Ri K 0 i
① 管外蒸汽冷凝热阻 一般很小,但须注 0 意及时排除加热室中不凝性气体,否则不凝性气体
Fw0 ( F W )w
水分蒸发量
料液的 浓度
w0 W F (1 ) w
完成液 的浓度
36
溶液的 加料量
二、热量衡算
1、浓缩热显著的溶液 对蒸发器作热量衡算
Dr0 Fi0 ( F W )i WI Q损
(1)
Dr0 F (i i0 ) W ( I i ) Q损
13
二、垂直长管型蒸发器
加热室底部装有一循环泵, 循环速度大 ,循环速度可达 1.8-5 m/s,所以α较大。 特别适用于蒸发粘稠溶液。
强制循环性蒸发器 1―加热管;2―循环泵;3―循环 管;4―蒸发室;5―除沫器 14
三、直接接触传热蒸发器
把可燃性气体直接通入 溶液中燃烧,使其沸腾, 传热效率高,适合易结 垢、易结晶或有腐蚀性 物料蒸发。 但不能处理热敏性及不 能被燃气污染的物料。
F (i i0 ) W ( I i ) Q损 D r0 1800 ( 480 300) 1350(2693.5 480) 28800 D 2138.5
41
二、热量衡算
D 1562kg / h
需要指出,蒸发器的操作压力为50KPa时,对应的温度为 81.2℃,而溶液的沸点为110℃,二次蒸汽离开液面的温度 也应为110℃,相对于操作压力来说是过热蒸汽。但是由于蒸 发器的热损失等原因,二次蒸汽会很快变为操作压力下的饱 和蒸汽,温度降为81.2℃。
7.2.2 单程型蒸发器
7.2.3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 7.2.4 蒸发器的选型
27
蒸发器的选型原则
①对物料的工艺特性有良好的适应性,如热敏 性、腐蚀性、结晶、结垢、黏性、发泡性等。 其中黏度在蒸发过程中的增加程度及结垢情况 应给予特别注意。 ②满足生产工艺对完成液质和量的要求。 ③结构简单,操作可靠,造价和操作费用低廉, 经济合理,维修方便。
Q Dr0 KA(T t ) KAtm
传热系数大 多取经验数 值
蒸发器传 热面积
平均传热 温差48
二、蒸发设备中的温度差损失
蒸发器中的传热温差Δtm =(T-t),当加热蒸汽的温度一定 (如用476kPa(绝压)的水蒸气作为加热蒸汽,T=150℃),若 蒸发室的压力为1atm而蒸发的又是水(其沸点 t=100℃)而不是 溶液,此时的传热温差最大,用ΔtT表示:
第七章 蒸发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蒸发操作的特点、蒸发 器的类型、蒸发过程计算,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 求和物料特性,合理选择蒸发器类型并确定适宜 操作流程和条件。
1
第七章 蒸发
7.1 概述
2
一、蒸发的目的
蒸发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使 部分挥发性溶剂汽化并移除,从而获得浓缩溶 液或回收溶剂的操作称为蒸发。
25
四、传热系数的经验值
虽然已对管内沸腾作了很多研究,但因各种 蒸发器内的流动情况很难预料 ,使用一般的经验 公式并不可靠。另外管内垢层热阻会有很大变 化 ,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主要靠实际测定。 P.249 表7-1列出常用蒸发器传热系数的经验值。
26
第七章 蒸发
7.2 蒸发设备 7.2.1 循环型蒸发器
42
二、热量衡算
2.不计浓缩热的溶液的热量衡算
大多数溶液在溶质含量不太高时,浓缩热不显著,常可忽 略。其焓值可由比热容近似计算。以0℃为基准, 则有
i0 c0t0
原料液比 热容 kj/kg℃
i ct
完成液的 比容
kj/kg℃
43
二、热量衡算
水溶液的比热容可由水的比热容和溶质的 比热容近似按线性加和原则计算
①水分的蒸发量;
② 热蒸汽消耗量; ③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应用物料衡算方程,热 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来解决。
33
第七章 蒸发
7.3 单效蒸发 7.3.1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34
一、物料衡算
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35
一、物料衡算
溶质在蒸发过程中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是个定态过 程,单位时间进入和离开蒸发器的量相等,即
1
在加热室内不断积累,将使此项热阻明显增加; ② 管壁热阻 一般可以忽略;
22
一、蒸发器的热阻分析
③ 管内壁溶液一侧的垢层热阻 Ri 取决于溶 液的性质及管内液体的运动状况。降低垢层热阻的
方法是定期清理加热管,加快流体的循环速度,或
加入微量阻垢剂以延缓形成垢层;在处理有结晶析 出的物料时可加入少量晶种,使结晶尽可能分散在 溶液的主体中,而不是在加热面上析出; ④ 管内沸腾给热热阻
直接接触传热的蒸发器
1―燃烧室;2―点火管;
15 3―测温管;4―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