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
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生素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后,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生儿死亡率及手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延长了人类生存的平均寿命;另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又面临新的考验,并且为抗生素的滥用付出了代价。
“抗生素滥用”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对于抗生素滥用的界定,不同学者的看法也有差异,目前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主要指未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严格规范,或有规范而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抗生素超时、超量及不对症使用。
陈学锋等认为包括抗生素在内,用药的不合理即为滥用,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和超前性。
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是指在用药指征不明显甚至无指征的情况下即使用抗生素,也可概括为盲目性。
随意性还体现在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
抗生素滥用中的超前性是指使用抗生素时,不注重考虑抗生素抗菌谱及效价,一味使用最新一代抗生素。
总结起来,抗生素无指征用药甚至以预防为目的用药,使用剂量大、时间长及抗生素选择错误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
1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使用国,年产抗生素原料药约21万吨,每年人均消费抗生素量为138g,是美国人均水平的10倍多。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万人。
我国来自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门诊感冒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5%,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更是达到95%。
即便术后,仍有超过93%的人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院抗生素综合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院内使用率,所产生的费用占所有药费的比例可达四成,已经到了严重滥用的程度。
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仅有不到25%。
考虑到我国抗生素滥用难以遏制的现状,卫生部要求抗生素的使用率不超过50%,实际上这一目标也远未能实现。
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超过80%,且多半为多种抗生素联用,其中三分之一为预防性用药。
目前抗生素在我国销售量、使用量列居世界之首,且每年销售和使用居前五位的均是抗生素,而在我国,在使用抗生素的人群中,绝大多数均属于滥用抗生素,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到20%。
这些数据均已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1.1抗生素的超范围使用我国医疗机构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抗生素的超范围使用现象,抗生素的使用本应“对症下药”,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性医疗机构,例如县级、乡镇医院,尤其是自然村卫生所,未针对患者的症状,一概采用抗生素予以治疗,例如,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感冒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患者无需用药即可自愈或者使用常规类药物就能杀灭病毒,只有少部分是细菌性感冒,需要用抗生素。
但在临床中医生很少对上述两种感冒进行有效的区分,一律使用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不但浪费,更是滥用。
抗生素作为预防性治疗的感染用药,本应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其依赖性降低,但结果并非如此。
据监测点医院连续上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抗生素使用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并不断发展出新的适应证和用药指征。
1.2抗生素的超适应证使用医生为了达到表面上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获得最高的药品利润回报,往往选择层次偏高的抗生素:用高级而不用低级,用广谱而不用窄谱,严重违背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导致目前医院使用的抗生素基本为三代或三代以上抗生素。
另外,受我国临床检查不足和医疗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限制,在医院门诊量接待患者数量巨大的情况下,众多医护人员往往忽视甚至放弃细菌学检查(我国现有门诊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比例不足10%),而实行经验性用药。
其带来的危害,除了可能错过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外,还会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对疾病疗效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
临床中无指征应用抗生素的病例很常见,轻检查重临床、经验性用药泛滥、不对症下药已成为我国当前临床中的一个现状。
医务工作者常把抗生素当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先用抗生素再考虑下一步诊治。
更有甚者,患者自己感到不适时,先口服抗生素,无效时才考虑去医院就诊。
这样除了延误治病时机外,还会导致患者更易对抗生素的耐药。
1.3特殊科室的超时使用现代临床手术中也存在极为严重的抗生素使用现象。
前文已提及,我国医疗机构外科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比例高达80%以上,特别是一些不需要抗生素预防的外科清洁手术,抗生素的应用比例高达95%以上。
除了抗生素使用率畸高之外,抗生素使用指征的判断、使用时间均远远超出正常规定。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而只有真正涉及到污染与感染,需要预防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而实际情况下,临床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是清洁无菌的(例如体表手术、脾切除术、乳腺手术等),但是为了降低手术污染的风险,避免医患纠纷,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生素直至拆线,如此一来,既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4动物饲养中的滥用抗生素行为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十分常见,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养殖动物发病,并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已经成为养殖业内公开的秘密。
每年约有1.2万吨抗生素类药物被用于动物的预防、治疗用药,另外约有900吨用于动物促生长添加剂。
据调查,我国每年生产的21万吨抗生素原料中,18万吨供国内消费,其中超过6000吨被提供给广大养殖户添加于动物饲料中,这一数量可占到世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一半以上。
养殖动物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一方面造成体内抗生素累积,更关键的是可能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菌。
人食用含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肉类食品后,受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甚至导致人畜共患的疾病。
近年来很多此类疾病频频发生且呈上升趋势。
2005年夏天,四川省多地发生“猪链球菌病感染”事件,累计206例,其中38例死亡。
如果抗生素滥用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我们或许将面临细菌性感染无法治愈的严酷局面。
2我国抗生素滥用原因分析2.1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备我国迄今尚未出台关于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规定,这也导致了抗生素的生产准入资格太低。
首先,制药企业为了存活,必然大量生产抗生素,甚至重复生产,客观上为抗生素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其次,由于违法成本较低,部分药企通过各种渠道推销抗生素,也成为导致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即使无医生的处方,各药店也能随意销售抗生素,从而加大了抗生素的市场流通量。
据统计,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生素泛滥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年销售额超过200亿,连续多年位居药品类销售额之首,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
据统计,我国医院中使用频率排名前100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品占29席。
若无相关法律出台,严惩违法人员,很难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局面。
2.2医疗体制不合理我国医院市场化,自负盈亏;同时医院各科室将医生的收入和药品的销售收益相关联,也加大了药品的销售量,从而造成了医药倒置的局面。
在这种体制下,利益的驱动使很多医院包括医务工作者放弃医学原则,执意增加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量。
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工资低至不足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而“灰色收入”就必不可少,多开药、开贵药也就成了天赐的生财之道。
我国目前“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已经变成了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医生开具处方时随意用药,必然导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当前医疗体制下,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3公众医学知识的匮乏公众对抗生素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抗生素作为家庭常用药和必备品。
由于公众对抗生素的疗效与使用知识有限,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一种特效药,能够快速治疗各类疾病,甚至是感冒发烧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都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殊不知抗生素对病毒并没有抑制、杀伤作用。
另外,患者对抗生素还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新的比旧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杀菌谱越广越好、药效越强越好,甚至不遵医嘱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如此种种医学常识的匮乏,造成了近年来抗生素消费量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以利为先的医疗作风。
2.4其他社会因素针对我国特殊的医疗市场化经济,国外药企也抢占中国药品领域的巨大市场,为抢占市场,提升新药销售额,医药企业常利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进行营销,通过利诱促进医院、医生、药店对抗生素的销售,完全置公众健康于不顾。
在药品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医药代表与临床医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互利关系,并且在医药公司的的默许下给予药品回扣,尤以高端昂贵的抗生素为甚(低端廉价的抗生素因为利润低而丧失吸引力),以便在药品推广上获取高额利益。
这种情况与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医务工作者劳动与报酬不对等、政府监管不利甚至社会价值取向畸形不无关系。
解决这一问题,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危害3.1对机体的危害抗生素过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1)免疫功能下降:一些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损伤体内脏器,例如磺胺类药物会损伤肾脏,同时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链霉素会损伤肾组织和肝组织;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均会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体内的菌群失调:抗生素在抑制、杀灭细菌时并没有识别能力,进入人体后会对所有接触范围内的细菌进行杀灭或抑制(既包括有益菌,也包括有害菌),尤其对肠道内的消化菌群伤害最为严重,从而损伤消化系统。
(3)体内菌群耐药性增加:细菌耐药性是一种自然进化现象,而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耐药施加强大的选择压力,加速耐药性菌株及性状的产生,抗菌谱越广,带来的菌群耐药性增加的风险越大,甚至会使部分细菌变异成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
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没有抗生素可用的年代,这种代价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3.2药品不良反应增加抗生素同其他药品一样,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而抗生素使用越多,导致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
我国抗生素滥用严重,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样让人触目惊心,如四环素牙、药物性耳聋、抗生素结石等。
国家卫计委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有超过30000名儿童因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耳聋,而这些耳毒性药物中,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证实了儿童滥用头孢曲松钠是造成抗生素结石的罪魁祸首(国内首例抗生素结石病例),种种数据表明,抗生素滥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在不断增加。
3.3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抗生素的滥用必然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例如,只需物理降温或采用普通药物就能治愈的普通感冒发烧,我国医疗机构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很少采用口服);对于儿童,静脉注射抗生素最为普遍,这也造成了“小病越来越难治”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