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感作文教案初探贵港市达开实验小学王小玲邮编537100 电话【摘要】情感的研究是人类根本而永恒的课题。
然而到具体的写作教案中对情感的运用和培养却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可见如何让现行写作教案摆脱其旧有格局的束缚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并将情感因素调到最佳境地使之畅然成文则是目前写作教案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感因素作文教案策略培养作文教案是语文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纳知、传情、张理和达意的双边精神活动而学生的作品恰恰是知、情、理、意四要素融为一体的集合体。
所以不断调控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是作文教案之本。
著名心理学家达菲指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而情绪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
为此在写作教案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先进行充沛的情感孕育再寻找合理的渠道以自我的情感触须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全身心地进行心理能量的释放。
由此可知情感在写作教案中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一、动力性。
学生是写作过程的主体主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整个写作活动的核心。
一般说整个写作过程由感知信息、萌发动机、冶化质料及物化成型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阶段组成。
而感知则是整个活动过程的基础是写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物如形象、色彩、气味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唤起经验的记忆从而诱发写作活动即所谓的“文因情生情因物感。
”所以对教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想法设法打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调控性。
写作教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双边精神活动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流程又不是同步的学生由于受信息容量、认识水平及写作技法的限制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趋于一种破碎状态。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联想、想象天地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引导他们紧紧围绕足以表现中心意旨的场景中进行奇思异想。
为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写作目的先将自己的情感作一番梳理、调整而后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等外化手段把学生的心理流向调控到通情达理的正常轨道。
三、创造性。
学生写作不是被动地感知外物教师指导写作亦非强化外物而是启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深化认识和准确表达。
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较少凭借逻辑手段而大多诉诸情感凭借直观和形象来进行形象思维。
思维虽然活跃联想也较丰富但思维往往不正确想象也不尽合理。
因此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既要保障学生的思路宽广无限、畅通无限又要使其始终循着情感天地的正常轨道进行而不致旁逸斜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的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并基于情感在写作教案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从三个情感因素出发1. 觅情。
作文要以情作为基础而情由景生、情由人生、情由境生。
因此认真细致地对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感悟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若没这一基础就谈不上有感想、感情和认识。
写作文时自然是空泛地议论和凭空想象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很难吸引人和打动人。
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有生活处便有情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中获得社会认同感尝试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实际作文教案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循情。
让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认真观察发现中捕捉真情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方式。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观察、感悟、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动、悲伤、忧愁、快乐、苦涩、无奈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们的作文丰富起来。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使文之情与生活之美和谐一致合乎情又合乎理。
2.悟情。
“悟”是主观的一个感受、感知的过程。
悟情便是人们在心里提炼、加工情感并使之转化成自我情感的一部分。
因此在作文教案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人间真情的感悟能力。
如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时先让写生列出五个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接着让学生在衡量之后从五人中找出一个最值得写、最敬佩的人来写。
“情到真时总动人”朱自清的《背影》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
那“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早已成为永久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如果你自己还未掀起感情的波澜又如何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呢充分利用教材中文情并茂的美文激励学生移情入境也是悟情的一个途径。
让学生体验情同时也就是在间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情趣。
3.抒情。
倘若说觅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悟情是对真实情感的加工转化那么抒情则是作文中对真实感情的抒发是表达个人情感创造的形式。
教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最终形成文、情的水乳交融。
第一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局限建立多维空间自由抒情。
第二鼓励学生做到言由心生、大胆抒情。
第三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抒情方式巧妙抒情。
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曾这样写过“在寒风中惨淡的月光平添了几分凄冷。
我到了村口远远的看到家门口的灯光中那个拉长的身影飘动的衣襟却又看不分明。
走近迎着母亲那张熟悉的笑脸我看到了却不熟悉的一双手粗糙、干裂、布满血痕。
我摘下手套紧紧握住了那双冰冷的手……学生用心写出了母亲等候的情景真是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我相信这个作文写得很成功。
因为有了情感作文才有了灵气。
作文教案中只有让学生动情使之在觅情、悟情、抒情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真情实感的理解与把握并将其穿插运用于写作之中才能真正获得作文言情言志的效果。
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也不是件容易事。
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1、紧抓情感主线拓展课堂写作在作文教案中教师不断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将是课堂中的主要目标这样能唤起学生对景、对物、对人的深刻感悟。
如《父母的爱》写作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
在教案开始时以一些温馨的家庭照片伴着音乐教师简单的描述照片的情景这样的设计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的情绪叩开记忆之门搜索、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
在教完《难忘的启蒙》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尊敬的一位老师》的作文。
学生能通过描述生活中老师关心自己的事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克服以往选材不典型事例不生动的毛病。
这样学生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和自己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做到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这是学生现实中的老师对他非常的熟悉这培养了学生说真话的习惯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
教案《小抄写员》一文有这样一个情景“父亲发现了叙利奥的抄写后叙利奥忽然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这时睡得真香哩”让学生扮演他的父亲使他们全身心融入课文感受“父亲”当时懊悔之情从而体会他们之间浓浓的父子情。
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联想自己去写与爸爸之间、与亲人之间的生活经历一定有着很真实感人的情感流露。
在日常的教案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的课外表现。
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玩游戏谈论谁的游戏玩得好好在哪里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玩具、笔袋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好的。
这时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包括平时你觉得作文写得不好的孩子说出的话如果把它记录下来都是一片很好的作文。
2、强化情感渗透创新课堂写作语文学科应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教案应重视培养学生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如《放弃射门》一文时我说出“你认为福勒应不应该射门”这个辩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结合个人的观点展开辩论正反方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自由辩论。
学生不但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深入的领会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福勒高尚的道德风范的感染再挥笔写下自己的观点一定是一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学生喜欢生动、活跃、有趣的课堂我们可在学期中不断开设“优秀作文朗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精彩片段背诵比赛”等等。
以相互比较、评价、欣赏、学习为形式建班级作文园地、成立文学社、出版作文集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交流的平台。
学生对这些方式、方法相当欢迎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及时反馈深化情感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进步。
因此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
一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
恰当的评语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的门径又能很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如有同学在写《校园的春天》从校园的绿化写起说明春天来到了校园很美丽表达热爱春天校园的感情但还可以从学生的校园活动、校园的天空等方面入手这样内容会更丰富更全面一些所以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笔下的校园很美如果再仔细观察想象再大胆校园会更加美上加美。
”这既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优点又很婉转地指出了不足之处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是褒贬要适度注重鼓励。
感动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的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如“有意思”“妙极了”“这个比喻真贴切”“这句话真有水平”这样的批语学生看了肯定喜上眉梢笑在心里并暗暗发誓写好下次作文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看了评语后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是评语要有亲切感。
我经常这样想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不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感情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所以老师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有利于创造和谐、轻松地氛围。
4、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达。
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如老师可提供一些诸如《误会》《争吵》《这件事不该发生》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
观察生活不能只注重大的事件应留心身边小事一个自然景物一件细小的事一个小的微笑都值得观察都值得去写。
有些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教室里上课与周围的接触较少写作文时就缺少生活中活生生的事情学生缺乏对情感的感悟和思索这是学生作文时不知写什么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让学生有一颗“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从平常人中平常事中感受到不平常从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找到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来。
记得一位学生作文中写到春天万物吐绿他便对母亲说“柳树发芽了”“是柳树爆青了。
”母亲的一句话令他惊叹不已。
“爆青”形象地再现那种冲破冬的禁锢迎来春天的蓬勃的生命力。
所以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案要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
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并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写生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作文的题目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