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护士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对象从病扩展到人。

这种转变是医学和护理科学发展的必然。

现就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浅谈如下。

患者心理状况
当患者住院后,心情很不愉快,加之病房生活单调,环境陌生,患者情绪会表现压抑,郁郁寡欢,病情危重的病人内心活动更加复杂,可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心情。

手术患者肉体上又要承受较大的痛苦,不少危重病人有致残和死亡的危险,求生欲望非常迫切,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

手术前患者思想上多无准备,缺乏对手术的全面认识,一听到手术即引起患者的强烈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忧虑怀疑心理,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神不宁,食欲不振,入睡困难,主要是担心手术的危险,怀疑能否根除病症,害怕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等,顾虑重重。

手术患者的这些心理活动可直接影响心律、血压、体温的的变化,同时会导致心理平衡失调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整个手术的效果。

患者的情况不同,故紧张恐惧程度也不一样。

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衰退,免疫力亦随之下降,因而易发生疾病,且年迈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对诊断治疗疑虑较多,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忧郁、惊恐不安等心理变化,加之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心理上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

又因老年人资历老,经验丰富,特别喜欢周围人的尊敬和理解,故住院后对医院的护理要求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向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有的老年人还固执己见,爱发脾气,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中青年患者因家庭生活负担重,担心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命的危险等,会给今后的家庭生活带来许多麻烦,故其紧张恐惧心理、忧虑怀疑心理更加严重。

他们渴望需求的生理和心理,生与死的体验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渴望医护人员能高度重视他们的疾病,希望有高明的医生为其手术。

此时的患者更需要得到醫护人员的尊重、关心,希望得到单位领导、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

以上几种心理状况并非独立出现,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而相互转化。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将会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

心理护理的实施
心理护理就是通过护士的工作,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的条件。

多年来护理工作的任务是“护理疾病,执行医嘱”,以医院工作为中心,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连续性、时间性、独立性很强的专业,不再附属于治疗学的一部分,而以为病人施行身心整体护理为其特征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新护理模式,是根据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社会生活经验而制定出的。

当病人住院后,心情很不愉快,加之病房生活单调、环境陌生,患者情绪就会表现压抑、郁郁寡欢,病情较重的病人内心活动更加复杂,可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心情。

针对这些,我们护理人员应以热情、亲切的语言来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须知,介绍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范围等。

使病人在情感上形成了适应度,与护理人员勾通情感,充分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了病人紧张、恐惧等情绪,为护理与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其在整个住院期间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有利于治疗与护理。

心理护理在患者的手术治疗、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做好心理护理并不容易,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做到:①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业务技术,要从生物心理方面对病人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言之有理,了解其心理状态,然后对症疏导,遇到紧急情况不惊慌失措,能以娴熟的技术完成各项操作,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美好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行为改善患者的情形及对疾病的认识。

针对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弄清其紧张恐惧的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地解释和安慰,鼓励患者提出问题,耐心周到地给予说明。

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可盲目说出病情危重的潜在因素,尽可能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对于存在忧虑、怀疑死亡威胁心理的患者,要处处关心安慰,耐心倾听他们诉说,设法解除他们的顾虑,细致地说明疾病和手术的关系以及心情舒畅对手术效果和预后的益处。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理解力和决断能力,向其家属提供有关手术信息:详细介绍病情,阐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评估;介绍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让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医院的重视,以满足自尊心;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如果患者愿意,可以满足个别特殊患者参观手术室的要求;介绍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用通俗易懂和恰如其分的语言介绍手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痛苦体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③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时,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

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失望情绪,与医护人员一道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治疗。

对老年患者要尊重和理解。

老年患者的反应一般都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易怒、猜疑、不安、忧虑。

老年患者大都有慢性病,由于受疾病的折磨,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

在工作中除了认真细致外,说话的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清晰、准确、缓慢、反复解释、不急、不躁,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要充分体谅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正确对待、
耐心服务,并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厌其烦地做好护理工作。

实践证明,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否摸清以及心理护理是否做到细致、合理,可以避免意外病情发生并对手术的成效、提高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不仅反映出护理工作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