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

1 物质的状态2.1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2.1 凡是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都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即为理想气体在压力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2.2 冬天天气干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相应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故可采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而在夏天,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相应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相差不多,采用加湿器会使得空气中水汽过饱和,从而凝结成水,起不到加湿效果。

2.6 一密闭容器放有一杯纯水和一杯蔗糖水溶液,问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6纯水杯的水全部转移入蔗糖溶液杯中2 化学热力学3.1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等于Q V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大于Q V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 小于Q V ?3.1 当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生成物中气体的量小时,V p Q Q <;反之则V p Q Q >;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或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时,V p Q Q =。

3.5 金刚石和石墨的燃烧热是否相等?为什么? 3.5 不相等C 的同素异形体中,石墨最为稳定,即0=∆ mf H ;金刚石0>∆ m f H ;而石墨与金刚石燃烧的产物完全相同,因此可得两者的燃烧热不同。

3.6 试估计单质碘升华过程焓变和熵变的正负号。

3.6 焓变为+;熵变亦为+。

3.25 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熵值的大小(1) 1molO2(298K,1×105 Pa) 1molO2(303K,1×105Pa)(2) 1molH2O(s,273K,10×105 Pa) 1molH2O(l,273K,10×105Pa)(3) 1gH2(298K,1×105Pa) 1molH2(298K,1×105Pa)(4) n molC2H4(298K,1×105 Pa) 2mol -(CH2) n-(298K,1×105Pa)(5) 1molNa(s,298K,1×105Pa) 1molMg(s,298K,1×105Pa)3.25(1)303K的氧气的熵值大(2)液态水熵值大(3)1mol氢气的熵值大(4)n mol乙烯熵值大(5)1molMg熵值大3.26 试判断下列过程熵变的正负号(1)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2)水蒸气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CO和H2;(3)冰熔化变为水;(4)石灰水吸收CO2;(5)石灰石高温分解。

3.26(1)+(2)+(3)+(4)-(5)+2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化学平衡4.2 当温度不同而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时,同一个反应的起始速率是否相同?速率常数是否相同?反应级数是否相同?活化能是否相同?4.2起始速率不同;速率常数不同;反应级数相同;活化能相同(严格说来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4.3 当温度相同而反应物起始浓度不同时,同一个反应的起始速率是否相同?速率常数是否相同?反应级数是否相同?活化能是否相同?4.3起始速率不同;速率常数相同;反应级数相同;活化能相同。

4.16 回答下列问题:(1)一反应体系中各组份的平衡浓度是否随时间变化?是否随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是否随温度变化?(2)有气相和固相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固相的存在量有关?(3)有气相和溶液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溶液中各组份的量有关?(4)有气、液、固三相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气相的压力有关?(5)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有何区别和联系?(6)在K p=K c(R T)∆n中R的取值和量纲如何?(7)在△r G m°=R T ln K︒中R的取值和量纲如何?(8)平衡常数改变后,平衡位置是否移动?平衡位置移动后,平衡常数是否改变?(9)对△r G m°>0的反应,是否在任何条件下正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10)△r G m°=0,是否意味着反应一定处于平衡态?4.16(1)平衡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随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无关(3)有关(稀溶液中溶剂的浓度为1)(4)是(5)经验平衡常数有单位,而标准平衡常数无单位;二者数值相等(6)R=0.08206atm·dm-3·mol-1·K-1(7)R=8.314J·mol-1·K-1(8)平衡常数改变,平衡位置移动;但平衡位置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

(9)否(如改变温度、压力等反应的条件使得0<∆G即可)(10)不一定(如果反应条件是在298.15K与标准压力下进行才可以判断处于平衡态)4.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1)Zn(s)+2H+(aq)===Zn2+(aq)+H2(g)(2)AgCl(s)+2NH3(aq) ===Ag(NH3)2+(aq)+Cl-(aq)(3)CH4(g)+2O2(g) ===CO2(g)+2H2O(l)(4)HgI2(s)+2I-(aq) ===HgI42-(aq)(5) H 2S(aq)+4H 2O 2(aq) ===2H +(aq)+SO 42-(aq)+4H 2O(l)4.17 (1)2)(22cc p p cc K H H Zn ++•= (2)2)()(323 cc c c c c K NHCl NHAg -+•=(3)2)(242pp pp p p K O CH CO •=(4)2)(24cc ccK IHgI-+-=(5)42)()(22224c c c c cc cc K O H S H H SO••=+-4.29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dm 3容器中PCl 5(g)的分解率为50%。

若改变下列条件,PCl 5(g)的分解率如何变化?(1) 减小压强使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2)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体系总压强增大1倍; (3) 保持体系总压强不变,加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1倍; (4) 保持体系总压强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体积增大1倍; (5) 保持体积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总压强增大1倍。

4.29 (1)变大 (2)无 (3)变大 (4)变小 (5)变小4 电解质溶液5.1 常压下,0.10 mol ·kg -1的酒精、糖水和盐水的沸点是否相同?5.1不同5.2 常压下,0.10 mol ·kg -1奈的苯溶液、尿素分水溶液、氯化钙的水溶液,凝固点下降值是否相同? 5.2不同5.3 常压下,1.0 mol·kg-1氯化钠水溶液的凝固点高于-3.72 C,为什么?5.3在1.0 mol·kg-1氯化钠水溶液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活度均小于1.0 mol·kg-15.4 pH=7.00的水溶液一定是中性水溶液吗?请说明原因。

5.4不一定。

K w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常温下它的值为10-14,此时的中性溶液pH为7.005.6 判断下列过程溶液pH的变化(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说明原因。

(1)将NaNO2加入到HNO2溶液中;(2)将NaNO3加入到HNO3溶液中;(3)将NH4Cl加入到氨水中;(4)将NaCl加入到HAc溶液中;5.6(1)变大。

同离子效应(2)稍变大。

加入的盐使得氢离子活度变小(3)变小。

铵离子加入使得氨水的‘水解’平衡左移。

(4)变小。

盐效应5.7 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pH是否相同?pH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浓度是否相同?若用烧碱中和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烧碱用量是否相同?5.7不同;不同;不同。

5.20 通过计算说明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下列哪组溶液可以用作缓冲溶液?(1) 0.200 mol ·dm -3NaOH −0.100 mol ·dm -3H 2SO 4;(2) 0.100 mol ·dm -3 HCl −0.200 mol ·dm-3NaAc ; (3) 0.100 mol ·dm -3NaOH −0.200 mol ·dm -3HNO 2;(4) 0.200 mol ·dm -3 HCl −0.100 mol ·dm-3NaNO 2;(5) 0.200 mol ·dm-3NH 4Cl −0.200 mol ·dm -3NaOH ;5.20 (1)反应产物为Na 2SO 4,故不能构成缓冲溶液(2)[NaAc]=3dm mol 050.02100.0200.0-⋅=- [HAc]=3dm mol 050.02100.0-⋅=此溶液为缓冲溶液 (3)[NaNO 2]=3dm mol 050.02100.0200.0-⋅=- [H NO 2]=3dm mol 050.02100.0-⋅=此溶液为缓冲溶液 (4)[HNO 2]=3dm mol 050.02100.0-⋅= [HCl]=3dm mol 050.02100.0200.0-⋅=- 此溶液不是缓冲溶液 (5)[NH 3]=3dm mol 10.0220.0-⋅= 不是缓冲溶液5.2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 2-、SO 42-、HCOO -、HSO 4-、Ac -、CO 32-、S 2-、ClO 4-。

5.26 下列碱由强到弱的顺序:S 2->CO 32->Ac ->HCOO ->NO 2->SO 42->HSO 4->ClO 45.28 写出下列各溶解平衡的K sp ︒表达式。

(1) Hg 2C 2O 422++ C 2O 42-(2) Ag 2SO 4++ SO 42-(3)Ca3(PO4)22++2PO43-(4)Fe(OH)3Fe3++3OH-(5)CaHPO4Ca2++H++PO43-5.28 (1)K sp︒=[ Hg22+][ C2O42-](2)K sp︒=[Ag+]2[ SO42-](3)K sp︒=[Ca2+]3[PO43-]2(4)K sp︒=[Fe3+][OH-]3(5)K sp︒=[Ca2+][ H+][ PO43-]5.29 根据粗略估计,按[Ag+]逐渐增大的次序排列下列饱和溶液。

Ag2SO4(K sp︒=6.3×10-5)AgCl(K sp︒=1.8×10-10)Ag2CrO4(K sp︒=2.0×10-12)AgI(K sp︒=8.9×10-17)Ag2S(K sp︒=2×10-49)AgNO3。

5.29 Ag2S<Ag2CrO4<AgCl<AgI<Ag2SO4<AgNO35.30 解释下列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