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

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生姜、大枣,引药也,将交通之力引向荣卫,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荣卫。

对照一览表
五个方子的共同点:交通阴阳,此乃中医开方的首要目的。

区别:
桂枝汤:调和荣卫(交通体表之阴阳)
四逆汤:重在升发阳气
白通汤:有潜阳之意
潜阳丹:重在引阳下行
封髓丹:重在引阳下藏
后四个方子,引阳下行的力度逐渐加大,从0到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