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想之智慧1_图文
《墨子》原为71 篇,现存53篇, 是墨子门徒对墨 子及墨子思想的
汇编。
墨子的思想十分丰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就是他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伦理 观。
一个中心“兼爱”,两个基本点是 “节用”和“尚贤”
►“非攻”、“尚同”、“节葬”、“非乐”、 “天志”、“明鬼”、“非命”
孙膑“义者,兵之道也”
中国哲学思想之智慧
前美国总统访华时说过“你们以千年计 的历史,比我们以百年计的历史还要 长”
西方哲学关注:人与上帝、人与 自然的关系。
中国哲学关注:政治伦理 “重视 当下、重视伦理”。
►孔夫子的“仁者爱人”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老子 “福兮祸所伏”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己”
——《论语》
孙武 “兵者,诡道也”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 470),字长卿。孙武祖上 原姓陈。为逃避内部纷争, 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避祸齐 国,得到齐恒公重用。经 过四世至陈无宇时官至上 大夫。陈无宇次子陈书因 功被奇景王封于乐安(今 山东北部),赐姓孙,从 此与陈姓分离。
——《史记》 “恢恢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
网之鱼”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核心,就是 “仁”,而“仁”的本质就是“仁者
爱人”。
“仁”,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更是 他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 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汽 的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
选自《道德经》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选自《道德经》
老子的政治观:清静无为
按照《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出生和形象说法不一: 有人说“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日角月悬,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 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有人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 下,乃割左腋而生”。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母昼夜见五色珠, 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
孙膑(约公元前380——前310 年),齐国人。他是“兵圣”孙武的 后代,因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突出的战 争实践,被人们尊称为“兵家亚圣”。 在军事实践方面,孙膑的“围魏救 赵”、“减灶诱敌”成为军事史上的 战例典范。在军事理论方面,孙膑的 《孙膑兵法》成为全面继承和发展 《孙子兵法》的理论典范。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最 具权威的“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包含三方面思想
► 对军事地位的认识:“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 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此致;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 对军事要素的认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孟子 “舍生而取义”
仁政
►“仁政”是孟子政治学说和他的社会理想最基 本的内容,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孟子仁政思想的特征
► 政治上:法先王,选贤才
孟子要求当政者要实施仁政,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 “法先王”,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相反,“遵先王之 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孟子痛恨战争,主张效法 先王,仁者无敌。二是“选贤才”。在孟子看来, 法由人制定,由人来执行,所以关键在于人。曰: “唯仁者宜在高位”,否则天下大乱。而且强调了 统治者特别是国君在实现“仁政”中的作用。“孟 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即,天下国家之本在于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因此 选举贤才至关重要。
道教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太上老君”, 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 的主要刻画 》。
老子思想核心:一、对“道”的认识;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对“道”的认识
“有一样东西,浑然天成,先于天成而生。虽然寂寞孤单,但它坚持独 立,不随意改变,周而复始,运行不止,可以作为天地的母亲。”对于 这种东西,“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勉强称之为道”。
围魏救赵
►战国时(公元前353 年) 魏国围攻赵国 都城邯郸。赵国求救 于齐国。齐将田忌、 孙膑率军救赵 ,趁 魏国都城兵力空虚, 引兵直攻魏国。魏军 回救,齐军乘其疲惫, 于中途大败魏军,遂 解赵围。
减灶诱敌
► 公元前343年,魏国和齐国再次开战。孙 膑为了迷惑庞涓,在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 一边进军,一边大造声势。第一天宿营, 他命令士兵造了可供十万人吃饭的灶台; 第二天宿营,将灶台数目减半;第三天, 减到只有三万人吃饭的样子,然后让士兵 装作逃跑,向后撤退。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
孔子 “仁者爱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历史上 鼎鼎大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名丘, 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史记》中说:“紇与颜氏女合而生孔子。” 《论语》中记载:“吾少也贱,故多能弊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 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 有二人。”
► 对军事技巧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 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 备,出其不意”,“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 376),名翟,关于墨子是哪 国人,有两种观点,有些学者 说他是宋国人(今天豫东鲁西 一带),另外一些学者说他是 鲁国人 。 《史记》中只是简单地说墨子是 “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 庞涓果然中计,他在追赶齐军的路上,通 过清点炉灶的数目,发现齐军已经从十万 减到三万人,心中更加得意。就甩开大队 人马,加快速度追赶。
► 谁庞涓死此树下” 的时候,他才大呼“中计!”但为时已晚。
►“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 ►“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 “义者,兵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