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品种介绍.
同种异名猪种
太湖猪(二花脸、梅山、枫泾 /1974 乌金猪(大河、柯乐、威宁)/1976 湖川山地猪(盆周山地猪 、鄂西黑猪 )/1980 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监利、东山、沙子岭) 1982 两广小花猪(陆川、广东小耳)/1982 海南猪(文昌猪 、临高猪 )/1983 黄淮海黑猪(淮、莱芜、河套大耳?)/1984 藏猪(西藏、云南、甘肃、四川)
乌金猪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的乌蒙山和大、小凉山地 区,分布于毕节、巧家、美姑等县。乌金猪体质粗壮结实,头 长,嘴筒粗而直,耳中等大小、下垂。体躯较窄,背腰平直, 后躯较前躯略高,腿臀较发达,大腿下部皮肤常有皱褶,俗称 “穿套裤”,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被毛多为黑色,部分为棕 褐色,还有少数猪有“六白”特征。
大花白猪
产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分布于广东省中、北部。其体型中 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的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 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臂部有大块黑斑,腹部、 四肢为白色,背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 处形成晕。
大围子猪
产于湖南省长沙市郊的大托铺和长沙县的南托(大托铺和 南托在过去通称大围子)。分部于湘潭、衡东等地。大围子猪 体型中等。头较清秀,耳中等大、下垂呈八字形,头长,额较 窄,皱纹较浅,嘴筒圆而较细,背腰宽、微凹,腹大略下垂, 臀部宽而稍倾斜,全身被毛黑色,仅四肢下端为白色。
非洲 33 数量 22 25 10 4 4 2 2 3 0 0 2 1
% 66.70 75.76 30.30 12.12 12.12 6.06 6.06 9.09 0 0 6.06 3.03
亚洲 18 敉量 14 7 12 8 9 2 7 4 2 1 0 1
% 77.78 38.89 66.66 44.44 50.00 11.11 38.89 22.22 11.11 0.55 0 0.55
猪种特征-外貌
3.1 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3.2 外貌描述
猪的毛色
黑色
毛色为黑白花、除头、耳、背、 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 白色,黑白交界处有4~5厘米 的黑皮白毛的灰色带
猪的毛色2
全白
棕红色
猪的头型
头大,额部皮肤 隆起成块,俗称 “盖碗”
嘴筒长直
猪的头型2
头中等大,面微凹
头中等大,面直
0
0 2.70
2
1 0
2.99
1.45 0
7
2 1
13.73
3.92 1.96
1
1 3
0.88
0.44 1.33
2
7 0
2.00
7.00 0
12
11 6
2
2.12 1.16
1.30
1
1.45
0
0
1
0.44
3
3.00
6
1.16
分布较广的猪品种在各大洲的占有比例
洲别 国家数 品种 兰特瑞斯 大白 杜洛克 汉普夏 约克夏 皮特兰 巴克夏 大黑猪 太姆华斯 波中猪 白肩猪 切斯特白
29.33 3.33 13.33 5.33 5.33 2.70 2.70 4.00
20.89 10 10.43 11 17.91 10 11.94 3 10.43 2.99 10.43 4.48 0 0 6 1
17 17.00 9 17 14 15 7 9.00 17.00 14.00 15.00 7.00 5.00 4.00
国内地方品种
东北民猪 八眉猪 黃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 汉江 黑猪 沂蒙黑猪 里岔黑猪 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 姜曲海猪 东串猪 虹桥猪 圩猪 阳新猪 台湾猪 华中两头乌(通城猪) 大花白猪 金华猪 龙游乌猪 闽 北花猪 清平猪 南阳黑猪 皖浙花猪 莆田猪 福州黑猪 两广小花猪(陆川猪) 粤东黑猪 海南猪 滇南小耳猪 蓝塘猪 香猪 隆林猪 槐猪 五指山猪 荣昌猪 内江猪 成华猪 雅南猪 湖川山地猪 乌金猪 (大河猪) 关岭猪 藏猪
实验一 品种介绍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猪种资源的复杂性 掌握猪种资源外貌特征与变化规律
世界猪种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较
洲 别 国家名 地方品种 数 量 非 洲 % 引入品种 数 量 % 培育品种及配套系 数 量 % 合汁
卢旺达 安哥拉
亚 洲 中 国 (含台湾香港沃门)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越南 尼泊尔 日本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所罗门群岛 萨摩亚
五指山猪
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主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是中国 著名的小型猪种之一。五指山猪体形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 而长,耳小而直立,嘴尖,嘴筒直或微弯。胸部较窄,腰背平 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短,被毛大部分为黑 色或棕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
武夷黑猪
产于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分布于武夷山脉四周各县, 历史上还流向浙江龙泉、庆元等县。武夷黑猪头中等大,面稍 长微凹,额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中等大,前倾下垂。背宽, 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宽丰满。四肢较细且结实。毛稀而短。被 毛黑色。
美洲 合计 24 130 数量 % 数量 % 17 70.90 101 77.92 9 37.50 91 70.00 17 70.83 79 60.77 14 58.33 49 37.69 15 62.50 48 36.93 7 29.17 35 26.92 5 20.83 22 16.92 4 16.67 12 9.23 2 8.33 12 9.23 7 29.17 11 8.96 0 0 6 4.61 3 12.50 6 4.61
宁乡猪
产于湖南宁乡县草冲和流沙河一带,主要分布于与宁乡毗 邻的益阳、安化、连源、湘乡及怀化、邵阳等地区。宁乡猪体 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 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腹大下 垂,四肢粗短,被毛为黑白花。
莆田猪
产于福建莆田、仙游两县和福清县的西北部,分布于惠安、 晋江等县。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 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体长,背腰 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四肢较高,被、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巴山、巫山、武当 山、荆山、大娄山等,分布在湖北的恩施、郧阳、宜昌,四川 的达县、万县、涪凌、宜宾,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 地区。湖川山地猪头稍长,额部皱纹浅,背腰平直,腹大不拖 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 尾部有白毛。
猪的耳型
耳大下垂
耳小直立
中国地方猪种介绍
荣昌 猪
产于四川荣昌县和隆昌两县。荣昌猪体型较大,除两眼四周或 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余皮毛均为白色。荣昌猪头大小 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体躯较长,发 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
太湖猪
太湖母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 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腹部紫红,头大额 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耳尖同嘴角齐或超过嘴 角,形如蒲扇。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
皖浙花猪
产于黄山以南、天目山以西和新安江上游的广大山区。皖浙花 猪体型中等偏大,头大,额有皱纹,耳中等大小、下垂,背腰 较平直,腹较大而不垂,毛色都是黑白花,在吻突、四肢下端、 前胸和下腹部为白色,头、臀两端为黑色,额部有形状和大小 不同的“白毛星”,两种毛色交界处有宽窄不等的黑皮白毛的 “晕带”,腰背部毛色不一,有全黑、全白或各种形状的黑斑。
兰特瑞斯 22 Landrance 大白 25 LargeWhite 杜洛克 10 Duroc 汉普夏 4 Hampshire 约克夏 4 Yorgshire 皮特兰 2 Pietrain 巴克夏 2 Bershire 大黑猪 3 Largeblack 太姆华斯 0 Tamworth 波中猪 0 Polanchina 白肩猪 2 Saddeback 切斯特白 1 Chesterwhite
滇南小耳猪
产于云南勐腊、瑞丽、盈江等地,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 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 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
东北民猪
产于东北和华北,广泛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 古东北部。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 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 密生棕红色 绒毛 。
赣中南花猪
产于江西中南部泰和县、兴国县、万安县、遂川县。赣中 南花猪体型中等偏大。头大小适中,额部较宽,皱纹较多,额 面微凹,耳中等大,薄而下垂。背微凹或较平直,腹大而圆, 臀稍倾斜。尾粗多毛。毛色可分为三种:第一种黑多白少,除 腹下及四肢为白色外,其余皆为黑色,称“乌云盖雪”;第二 种白多黑少,头部和臀部为黑色,体侧有大块黑斑,额部多有 三角形白花,称“三花”;第三种是头、背、臀为黑色、腹下 及四肢为白色,颈肩部有宽窄不等的白色环带连接胸腹部,称 “过颈花”。
大洋洲 13 数量 % 10 77.00 11 84.62 10 76.92 3 23.07 0 0 0 0 6 46.15 1 7.69 7 53.85 2 15.39 1 7.69 0 0
欧洲 42 数量 % 38 90.48 39 92.86 30 71.43 20 47.62 20 47.62 24 57.14 2 4.76 0 0 1 2.38 1 2.38 3 7.14 1 2.34
0 1
18 2 9 6 1 0 53 1 1
0 14.29
10.79 11.11 52.94 37.50 7.09 0 85.48 11.11 12.50
8 7
167 18 17 16 11 11 62 9 8
品种概念的相对性
分类是人类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品种的划分是人类对家畜的一种分类系统。实际上,绝 对科学的分类系统是不存在的,因为是人在对生物进行 分类,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一切生物处都在永恒的演 化之中,中间类型是有可能存在的。有一位生物学家说 过:“上帝嘲笑人类的分类系统”。 近代关于品种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出现的,开始形成 大约在中世纪时代,它是随着对家畜改良工作的发展而 提出来的。 任何品种内性状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