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木病理学1(林学)

林木病理学1(林学)


•1892年俄国人伊凡诺夫斯基首先把病 株的压出液通过了贝克菲尔德细菌过 滤器 •把滤液用来接种健康的烟株 •结果健株发生了同样的花叶病 •这种细菌过滤器是不能通过一般细菌 •因此滤液中不可能有细菌,他认为这 类病原物不同于一般细菌,而是另一 类未知的微生物
•1898年荷兰的贝哲林克(Beirinck)发表 了他的研究结果,当时他并不知道伊伊凡 诺夫斯基的研究,但他以同样的方法获得 相同的结果。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有 生命的、传染的液体称为“传染活液” •1899年他提出了“病毒过滤性”这一名词 •1920年杜利特尔(Doolittle)用黄瓜花叶 病汁液试验证明这病毒可以通过贝克菲尔 德氏细菌过滤器,但不能通过查尔隆德( Chamerland)细菌过滤器
• 中世纪欧洲大麦发生麦角病,食用 混有麦角大麦的人患上迷幻,四肢 转黑,坏疽,木乃伊化最后脱落 (禾本科植物小穗形成圆柱形或香 蕉形菌核,麦角菌属claviceps sp.) • 1879年法国葡萄霜霉病,几乎毁灭 了法国葡萄酒产业
• 1634-1637年荷兰出现了所谓“郁金香 狂热”现象,一种非致命病毒(郁金香碎 裂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 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受感染 的球茎视为珍品,人们疯狂地投机,到达 一辆马车或几匹马的价值,经济学家认为 郁金香狂热是现代股票和期货市场之祖 • 种子、幼苗的猝倒病(育苗过程中) • 1949年辽宁苹果病害受到巨大损失等, 这些是我们看到真菌致病的、不利的一面
四.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 •1946年瑞士的埃.高又曼发表《植物侵 染性病害原理》一书后,使植物病理学 的发展提到了更高的阶段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遗传学、生物化学, 电子显微技术等先进科学的发展和渗透 使植物病理学的发展更加迅速
•1967年日本的土居养二等人,对泡桐 丛枝病、桑萎缩病的研究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植物病原 类菌原体(MLO),即植原体 •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争相研究 到目前已有100多种植物病害发现了类 菌原体
林木病理学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枝 主要研究林木及其种实、苗木各种病 害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措施,保护林木健康生长,以保证林 木生产的丰收和环境效益
• 从而确定了植物病害是由病菌侵染而引 起对植物病害的认识进入到植物病原真 菌学时期,从而奠定了植物病害的传染 观念,推动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 • 第三阶段 :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在植物病理方面出现了几个新领域
1.植物细菌性病害
•真菌对植物致病作用虽早有确定 •但细菌侵害植物的可能性有不少学者 提出疑问 ,如德国的细菌学家费歇 A.Fischer •他以植物木栓化能力及汁液酸性为理 论 认为细菌不适应于在植物体内的生存 力图反对植物病原细菌学说
• 第二代 • 魏景超:南京农大的《真菌鉴定手 册》 • 裘维番:北农大,细菌方面 • 方中达:南农植保系主任,普病学 家《植病研究法》侧重细菌 • 林传光,北农大,普病 • 第三代:邵力平、李传道、周仲铭、 高雅、谭松山
六.林木病理学的研究对象
• 我国各种植物栽培的区域性和专 业化,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产生 了经济林病理学、果树病理学、 热带作物病理学、园林植物病理 学茶树病理学、蔬菜病理学农业 病理学等
• 茯苓、猴头、银耳等都是真菌 • 生物防治方面: • 有些可寄生在某些昆虫上,使昆虫致 死,如白僵菌用来防治松毛虫 • 有些真菌可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形成 菌根,帮助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 否形成一门研究林木病害分布、诊 断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致 病机制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 三.林木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分三个时期: •植物病理学的原始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学阶段 •植物病理学新领域形成时期
•1921年利用孔度不同的滤器,测定可滤 性病毒体的尺度 •1935年美国的斯坦利(Stanley)从烟草 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病毒的晶体 •1937年英国的鲍登(F.C.Bawden)证明 病毒的粒体中含有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及进一步的研究,出现 了植物病毒病理学及流行学,形成了植物 病毒病害的新领域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进 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扫除 了生物学中神道观念 •法国人巴斯德对微生物学各方面的研究奠定了 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 •德国人柯赫(R.Koch)提出了证病定律,从而 推翻了医学及兽医学中的“自生论”树立了微 生物病原学说 •在植物病理学方面:德国人狄巴里阐明了许多 真菌对植物的致病性,真菌的发育与病害循环 的关系1853年他发表了黑粉病菌的专著,1861 年他证明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致病性。1865年 指出小麦杆锈病菌的多态现象及转主寄生规律
• 1869年美国的史密斯(E.F.Smith) 以大量细致工作驳倒了费歇,1920年 著了《植物细菌病害》一书。形成了植 物细菌病害的新领域 2.植物病毒病害 •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病害早已存在,但 到1886年一个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梅 尔(Adolf Mayer),进行烟草花叶病 毒传染性研究时,把病株汁液注射到健 株内,使健株发生了同样的症状,由此 证明了传染性
• 后来有发现了螺原体(SLO)和类 立克次体(KLO) • 1972年迪南(Diener)又发现了 类病毒、线虫螨类 • 从而开创了植物病原学新领域 • 虽然植物病理学有了很大发展,但 有些认识仍待继续深化,有不少问 题尚待研究解决
五.我国森林病理学的现状 植物病理学家:第一代 戴芳阑、邓叔群、余大绂、朱凤美 代表作: •《中国真菌总会》 •《中国的真菌》主要是高等担子菌 •《真菌技术汇编》北农大教授,擅长农作 物病理学 •江苏农科院病害防治方面,抗病育种
有利的一面: •药用价值:如青霉素是一种特异青霉( Penicillium notatum)分泌出来的一种抗生 素 •天麻:是一种真菌寄生在兰科植物中,形 成内生菌根 •虫草:(冬虫夏草)是一类寄生于鳞翅目 昆虫体上的真菌与其寄主昆虫形成的虫菌 复合体,其中的真菌是子囊菌亚门,肉座 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真菌
•3.植物病害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害,历代早有应用 我国是应用杀菌剂最早的国家,公元304年已有 关于使用铜青(即铜绿CuO)来保护木材的记 载 •最有名的是法国的果农用硫酸铜与石灰混合起 来,防治葡萄霜霉病,他便在法国的波尔多城把 这一现象提高到理论上研究
• 1883年他发表了波尔多液防病试验的著 名报告不久将波尔多液应用于防治欧洲 的马铃薯晚疫病 • 从此,波尔多液作为一种化学农药迅速 发展起来开创了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新 时期 • 4.植物病害的抗病育种 • 利用植物的抗病性,作为防治病害的方 法,很早已有应用,如法国的福克斯 (Foex)在一个世纪前引进抗霜霉病的 美洲葡萄品种,挽救了法国的葡萄业
• 植病研究法 方中达 • Phytopathology • Plant disease
第一章
绪论
一. 对人类社会的 重大影响
• 大家听说过的甘薯黑斑病、苹果炭疽病、 柑橘绿霉病 • 1885年爱尔兰岛的马铃薯晚疫病,造 成毁灭性的损失由于饥饿引发疾病致死 和逃离人数达200万 • 1842年孟加纳邦水稻胡麻病减产 • 1843年 因此有200万人饿死
•第一阶段:(早期阶段)人们在生产斗争中, 对植物病害的看法,很长一段时间受神道观念 的统治,植物病害的流行归咎于神星命运。十 八世纪,冲破了封建观念,对植物病害的认识 有一定提高,在植物病体上发现了菌体,但却 认为是有病植物组织的直接产物,这就是自身 论时期 这时,有人提出唯物主义观点,如朝鲜人徐有 榘在1834年著的《杏蒲志》中提到“梨最忌桧 ,梨林相望之地,有一桧树,浑林皆枯”这就 是我们现在说的梨桧锈病的问题
森林病理学
Forest Pathology 主讲:伍建榕
课程介绍
• 学时:课堂讲授 : 24 学时 实 验 : 8 学时 实 习 : 2.5 天 • 总学分: 3.5
参考书
• 普通植物病理学(上、下)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病程 • 果树病理学
泰勒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植物病理学 高必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