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名词解释
2. 团体自立:是指团体自身拥有指导、管理的力量。为了培育自立的团体,就得在儿童团体中培育自我指导的力量与自我管理的力量。
二、名词解释
1. 综合指导:具有下列影响作用:灵活地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儿童自发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思想以及同班同学的交往与交流。
2. 反抗行为:是指在要求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维护“规则”之类的规范的状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和行为。
二,名词解释:
3,调查研究法(p25)是指在有关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班级管理中的有关资料,从而对班级管理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的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是为了认识某种班级管理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
2、班级管理评价:是以班级管理为对象,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用一定测量技术和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判定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班级组织规范:就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4、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建设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在班级组织发展的集体阶段,班级组织目标是班级成员个体自觉追求的目标。班级组织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达到了和谐一致的状态,形成了独特是积极促进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和心理氛围。
二,名词解释:
3,工作作风(p33)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是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道德素质(p34)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形成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二,名词解释:
6,气质(p98)通常指人的性情和脾气.它是一种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突出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方面的动力特点.
3、小学班级活动小学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者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设计的,组织班级所以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4、家长会家长会:是中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并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
5、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班级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三、名词解释
1、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为自己设顶修养目标,提高自己管理素养的过程。2、班主任的修养:不是一般的个人修身养性,而是为完成班级管理的任务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是把内在素养的提高同外在形象的塑造统一起来。
5,实验研究法(p26)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人为地变化班级管理方式和条件,从而验证实验假设,探讨班级管理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6,理论研究法(p27)是在已有的班级管理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班级管理的客观规律的研究方法.
4、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利,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5、非正式群体:是由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三、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5、系统教育活动法:是指在班集体建设中,围绕班集体奋斗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班集体建设通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
1、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就是班主任组织和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2、班级教育力量 班级教育力量管理是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此外,作为班级成员的学生也会发挥教育影响的作用
3、威信:指个人的威望与信誉。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这样因素,是班主任为学生所拥护、教育管理行为被学生所认同的条件。
4、研究型班级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者并不是简单地运用已有的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而是根据班级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特殊性,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某种研究方法,寻求特殊问题的特殊解决方法。
班级管理名词解释
———————————————————————————————— 作者:
———————————————————————————————— 日期:
三、名词解释8页
1、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班级管理:是一种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即班级外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内部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3、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5、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对于实践者来说,就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一、名词解释:
1. 耶拿制:是在耶拿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彼得森主持,在1924年以后实施的。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耶拿制的特色是,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将全校儿童分成三个团体。其主导观念是,在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年制班级中,个人是教育的中心。
7,性格(p100)是指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8,德育(p113)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1,定性评价(p185)——定性评价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状态用言语描述和等地评价.这种评价的方法在传统的管理中使用比较广者的只智慧和理性的分析给予更准确的定位,同时可以发挥语言描述的优势,艺术地得被评价者指出差距,确定努力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