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
叩: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并向颈 部传导,强度3级以上
主动脉关闭不全
症状:心前区不适,头部搏动感,体位性头晕等 体征:
视:颈动脉搏动明显,心间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点 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触:心间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
叩: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呈靴型
血压 步骤2
充气与放气 -Korotkoff五期法 -第一声:收缩压 -最后一声:舒张压
血压
步骤3
关闭血压计
记录血压值
血压
血压的标准
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高血压 大于140/90mmHg
2.低血压
小于90/60mmHg
3.双侧上肢血压差别显著 4.上下肢血压差异常
5.脉压改变
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4.额外心音
5.杂音 6.心包摩擦音
杂音
指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收缩期和/或舒张期出现的一 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声音
可与心音分开或相连续,甚至遮盖心音
产生杂音的机制
1.血流加速
2.瓣膜口狭窄 3.瓣膜口关闭不全
4.异常血流通道
5.心腔异常结构 6.大血管瘤样扩张
杂音怎么听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症状:心悸、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 视:心间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心间搏动向左下移动
叩: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心尖部有较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 传导,强度3级以上
主动脉狭窄
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体征:
视:心间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心间搏动向左下移位,主动脉瓣区可触及收缩 期震颤
2.心尖搏动 3.心前区搏动
胸廓外形
正常胸廓外形:胸廓前后径、横径左右基本对称。
异常胸廓外形:1.心前区隆起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心尖搏动
主要由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 部位而形成。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点 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
额外心音
指S1、S2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可构成三音律, 少数构成四音律
(1)舒张期额外心音 :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
肿瘤扑落音
(2)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喀喇音、收缩中晚期喀 喇音
(3)医源性额外心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搏音
心脏听诊
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第四心音
产生机制: 在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期前,与心房收缩使二尖瓣、三 尖 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有关。
第四心音
听诊特点:
低调、沉浊而弱 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
生理情况下一般听不到,属 病理性
心音改变
(1)心音强度改变
(2)心音性质改变 (3)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
1.主要影响因素:
心 脏 叩 诊
心脏叩诊
叩诊方法
1.方法:间接叩诊法,轻、中度叩法 2.顺序:先左后右,由下到上,由内到外
叩诊内容
1.心浊音界 2.心浊音界的改变及意义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2~3
肋间
左界(cm) 2~3
II
2~3
3~4
III
IV V
3.5~4.5
5~6 7~9
心脏浊音界各部分的组成
心音性质的改变
钟摆律:心率增快时,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几乎相等,
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 , 有如钟摆声,故称钟摆律 或胎心律,提示病情严重。
心音的分裂
S1分裂
机制:
1.生理情况下, 三尖瓣较二尖瓣延迟关闭0.02-0.03s,人耳不 能 分辨 2.当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S1的两个成分相距> 0.03秒时出现 心音 分裂
心脏检查
概述
心脏检查:运用视、触、叩、听等基本方法初步判定有无 心脏病及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程度等,在临床上具 有重要作用
心 脏 视 诊
心脏视诊方法
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 便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视诊心尖搏动时,双眼视线
应与心间区呈切线位置。
心脏视诊
视诊内容:1.胸廓外形
部位
分级 时期 性质 传导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 闻 及 3/6 级 SM , 粗 糙,向颈部传导 心尖部可闻及4/6级 隆隆样DM
杂音的影响因素
体位
运动 呼吸
杂音的临床意义
杂音的分类
器质性杂音:较粗糙、强度高,与瓣膜自身改变有关
功能性杂音:较柔和、强度低,无心脏瓣膜病变,与“环境”改变 有关。 生理性杂音 病理性杂音
器质性:风湿性心脏病
舒张中晚期递增型隆隆样杂音。
几种重要的杂音
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 功能性:少见
器质性:风湿性心脏病等
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杂音,向心尖弥散
几种重要的杂音
连续性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 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心脏听诊
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4.额外心音
5.杂音 6.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
心前区、前倾位、呼气末更明显
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等非感染情况 与胸膜摩擦音鉴别
血 管 检 查
脉搏检查
检查手法
②
拇指按住腕背 桡骨茎突
绒垫,30秒
①
③
脉搏检查内容
脉率
脉律
血管紧张度 脉搏的强弱
脉搏检查
检查内容:脉搏波形 1.水冲脉 2.奇脉
临床意义:
电活动延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机械活动延迟——肺动脉高压
听诊部位:心尖或胸骨左下缘
心音的分裂
S2分裂:临床较常见,以肺动脉瓣区明显
生理性分裂 通常分裂 固定分裂 反常分裂或逆分裂
心脏听诊
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4.额外心音
5.杂音 6.心包摩擦音
第二心音
产生机制: 心室等容舒张期,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瓣膜突然紧 张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主动脉瓣关闭在前(A2),肺动脉瓣关闭在后(P2) ,但 两成分相距很近,人耳不能分辨,听诊仅为一个声音
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
第二心音
听诊特点:
音调较高而脆(62Hz) 强度较S1弱 历时较短(0.08s) 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程度、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和三 尖瓣的位置
2.包括:
S1增强 S1减弱 S1强弱不等
第二心音强度的改变
1.主要影响因素:体或肺循环阻力的大小 半月瓣的病理改变
2. S2的2个主要成分:主动脉瓣成分(A2) 肺动脉瓣成分(P2) 青少年:A2<P2 成人:A2=P2 老年人:A2>P2 3. S2增强 S2减弱
听:少量心包积液时可在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液 量增多后摩擦音消失。大量心包积液时,心率较快,心音 弱而远,偶尔可闻及心包叩击音
心力衰竭
左心衰
症状: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咳嗽、泡沫痰
体征:
视: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轻微发绀、高枕卧位和端坐体位 触:严重者出现交替脉
叩:无特异性
听: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双肺闻及湿罗音, 也可有少量哮鸣音
横膈移位 移向内下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1)生理情况
(2)病理情况
负性心尖搏动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部胸壁搏动内陷,可见于粘 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2.剑突下搏动
3.心底部搏动
心 脏 触
诊
心脏触诊
一、心脏触诊的方法
心脏触诊检查,通常用右手全掌、手掌尺侧或中指环指腹轻贴于胸壁上,并 调节压力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检查震颤时常用手掌尺侧
听: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并向心尖部传导。可听到枪击音及Duroziez双重杂音。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心包积液
症状:胸闷、呼吸困难等 体征:
视:心间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触:心间搏动弱而不易触到,如能触及则在心相对浊 音界内侧
叩: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
心室等容收缩期,二尖瓣、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 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尖瓣关闭在前,三尖瓣关闭在后,但两成分相距很近, 人耳不能分辨,听诊仅为一个声音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第一心音
听诊特点:
音调较低钝(55—58Hz) 强度较响 历时较长(持续约0.1s)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检查心间搏动常用指腹
二、心脏触诊的内容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2.震颤 3.心包摩擦感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胸骨右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
图
时相
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常见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三心音
产生机制: 在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期末,由于心室快速充盈的 血流自心房冲击室壁,使心室壁、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 张振动而产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