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雌性比雄性产生抗体的能力强?已明确性激素与免疫系统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推测性激素通过几个不同的靶部位调节免疫系统:性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包括胸腺和腔上囊的淋巴器官;也可以通过对非淋巴器官的间接作用,影响免疫系统。
性激素可能作用于:①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免疫调节肤或复合物;②巨噬细胞一单核细胞系统,调节它们的功能和细胞因子;③其他内分泌腺体,释放免疫调节激素。
尽管究竟是哪种机制还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途径.1.性激素对胸腺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很多实验发现,性激素与胸腺关系密切。
性腺切除,胸腺会增生,而过度补充性激素会引起胸腺萎缩。
正常发育过程中,青春期前性激素水平低而胸腺大,青春期后性激素水平升高,胸腺则明显缩小。
性激素可以改变T细胞亚群。
雌激素可以减少CD8+细胞(Ts细胞),过量雌激素使CD4+与CD8+细胞耗竭,而雄激素可以维持CD8十细胞。
5位青春期前的男孩,因高位皋丸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引起皋酮水平增高,使CD4 + /CD8+比例下降。
性激素还可调节T细胞淋巴因子。
性激素有调节IL-2活性的作用,如雄激素可维持其活性,通过对IL-2水平的调节,性激素可明显地改变免疫反应。
雌激素促进抗自身抗体的产生,促进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NK细胞功能。
2.性激素对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影响性激素调节抗体和自身抗体的表达,表明性激素对B细胞功能有影响。
正常雌鼠比雄鼠产生更多抗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产生自身抗体的细胞大量存在于雌鼠的腹腔内。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包括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自身抗体是必需的,表明正性信号(细胞接触或分泌细胞因子)从抗原递呈细胞传递给了B细胞。
雌激素调节血清和子宫免疫球蛋白。
总的说来,雌激素增加抗自身抗体水平,雄激素抑制或不影响抗自身抗体水平。
雌激素使自身免疫鼠的多种抗自身抗体增加,使非自身免疫病鼠的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增加。
雌激素对B细胞的数量影响不大。
与安慰剂组相比,经雌激素治疗后,小鼠的B细胞可增强脂多糖(LPS)引起的鸟氨酸脱竣酶(ODC)活动。
尚不清楚性激素影响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直接通过B细胞还是间接地通过影响T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起作用。
也不了解性激素对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小鼠实验中总是选择雌性小鼠,老板要我用雌性balb/c小鼠,为什么不能用雄性的阿?雌性小鼠通常不会打斗,整群饲养的雄性小鼠,则时常打斗.将二只或二只以上的成年公小鼠关在一起通常是无法和平相处的;因此,公小鼠应分开笼饲以避免互相打斗。
新近组合的公鼠群,新的公鼠进入已被划定的领域,或先前独自饲养的小鼠等,皆有可能发生打斗,雌性鼠则较少发生打斗现象。
为什么免疫时要用雌性的小鼠呢?因为不同窝雌鼠易群养,雄鼠虽然产生的抗体会比雌鼠高,但不易群养.雌鼠产生抗体效价要高于雄鼠,并且持续时间也比雄鼠持续时间长!做单克隆抗体用的小鼠全是雌的小鼠~!【求助】雌性雄性小鼠请问一下行为学模型中有时候用雄性小鼠有时雌雄兼用,请问其根据什么啊?假如全用雄性能有什么影响啊?xiexie再个就是养小鼠时要明暗循环各12小时,请问这个必须要遵守吗?条件达不到会怎么样啊? 作者:swjtu1. (1)当你要考虑异性的存在对小鼠的行为学会产生影响的时候就用雌雄一起,如果不考虑异性的影响就不要呗。
(2)当你的雌雄小鼠之间有显著的行为学差异的时候就要根据你需要来选择了。
如果是模拟人的话一般都是雌雄个半,以模拟真实的人类环境——男女个半。
2. 明暗循环各12小时是为了模拟正常的白天黑夜。
如果你的实验室里面是全封闭的,就需要开灯12小时,然后关灯12小时。
如果你的实验室是有充足光线的,那你就不要去做什么了,自然有白天黑夜存在。
作者:michelle120看看你的药是不是有性别针对性的入如果有就要雌雄都用如果没有可以不用作者:申建宇所谓小鼠对照实验,就是和人一样,该有什么情况出现,就事实求是根据情况进行分类~~:tiger06:作者:quiet510明暗循环是为了模拟白天黑夜。
也就是要保证老鼠的作息稳定,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雌雄哈,原则上雌雄各半,实际上最好都用雄性的,因为雌激素会对很多实验结果有影响,出现个假阳性什么的。
:tiger38:作者:xueshu110可以减少误差因为雌性有生理周期,所以激素、酶的水平会不稳定,在做生化时就会影响结果,可是你做行为学实验,那么就要雌雄各半,因为有的时候两者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实验都用小白鼠老鼠的基因和人类有98%是相同的!小白鼠因为其颜色的原因,在试验中很容易发现异常,其白色的体毛让科学家可轻易地作记号和观察它们的作息等,小白鼠是特殊培育的品种,繁殖快、易饲养、来源易得(一年可以有好几代,可以很快看到遗传结果)。
现代医学研究的小白鼠都是近亲繁殖的小白鼠(使其DNA比较单一稳定),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容易作比较,可以排除不同种系的干扰因素。
小白鼠因其与人的生理机能相似(免疫力低,如果它对药物没有不良反应,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也就会低一些),也被广泛使用。
总之小白鼠的优点大概有这么几条:哺乳动物,基因和人类接近价格便宜,容易饲养,生活条件不高。
种系纯,容易作比较,可以排除不同种系的干扰因素性格温顺,抓持方便,操作简单药物试剂等,腹腔注射,吸收效果良好,不用行血管注射(兔子和狗都要静脉或动脉注射)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实验,可以在室内大量饲养(一般随便弄上几百个没有问题,换乘其他动物,占地太大了。
)廉价,繁殖能力强。
基因上有纯系与杂系之分,鼠的纯系就是白鼠.实验专用白鼠的生物学意义较大,纯系小鼠(白鼠)的培育方法经过百年探索已经形成固定流程,培育出的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生理上),而在一般的自然种群中(基本上都是灰鼠了),同种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外表相同),主要表现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生理上没有个体差异是否意味着身体素质上没有差异尚不明了,不过选择纯系实验白鼠主要还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先天的个体差异.为什么小白鼠最合适做实验,还有些人养着它?原因一:老鼠中的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有小白鼠来完成的。
当中以小白鼠做遗传学实验很好,因为它的全基因组和人类的相似度极高,很多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从而加以实验发现治病基因。
原因二:实验专用白鼠的生物学意义较大,纯系小鼠的培育方法经过百年探索已经形成固定流程,培育出的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生理上),而在一般的自然种群中,同种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外表相同),主要表现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生理上没有个体差异是否意味着气质上没有差异尚不明了,不过选择纯系实验白鼠主要还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先天的个体差异.原因三:数量充足,许多实验需要统计学分析,这就要求一定的数量,大白鼠和小白鼠,特别是小白鼠,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能满足这一要求。
种系纯,好的实验要对实验动物的品种严格控制,这用小白鼠就容易解决。
还有动物等级,小白鼠好歹也是哺乳动物,除了体形小,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进化水平相比并不差。
体形小反而成为人工繁殖喂养的有利条件。
原因四:其实很多实验用猩猩等与人更近似的动物做最好,但使用猩猩太昂贵了。
许多实验,比如认知类的,实验结束后时需要将动物杀死,来检查其内部变化的。
这样,大量的实验肯定就不能用比较“贵重”的猩猩了。
其次是,由于这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受到动物保护协会的保护。
那么多不“人道”的实验也就受到限制了。
即使用的是小白鼠,动协的人仍然有抗议呢。
再者,一些实验用不着那些大型的,复杂的动物来做。
真正到了做高级的认知,感觉等实验的时候再用。
也算是“物尽其用”啦。
这可以算从其经济原因来考虑了。
杂志社让我在文章中补充小鼠的饲养条件,饲养条件指的是什么?小鼠(Mouse;Musculus):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日龄,雄性45~60日龄;体成熟雌性为65~75日龄,雄性为70~80日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有产后发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一年。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小鼠是啮齿目实验动物中较小型的动物,一只小鼠出生时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的实验动物。
饲料消耗量少,一只成年小鼠的食料量为4~8克/天,饮水量4~7毫升/天,排粪量1.4~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饲养条件也较简单,因个体小,可节省饲养场地。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小鼠经长期的培育,在用于实验研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间或雄鼠打架时“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
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温顺的,但让其到罐外,很快就恢复到处乱窜的野性。
雌鼠吃食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对于多种毒素和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反应极为灵敏,如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这是其他实验动物所不能比拟的。
对致癌物质也很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
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实验,也可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同年龄、同体重、同性别的小鼠做实验,由于动物遗传均一,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7.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状夜动,喜欢啃咬。
小鼠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却十分活跃,互相追逐配种,忙于觅食饮水,为此夜间应备有饲料和饮水。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差,因而遇到传染病时往往会发生成群死亡。
如果饲料中断和饮水中断会发生休克,恢复后对体质会带来严重损害。
特别怕热,一出汗就易得病死亡,如果饲料温度32℃时,常会造成小鼠死亡。
9.成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级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改变,可以推断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成年雌鼠交配后10~12小时阴道口有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志,小鼠较为明显、大鼠和豚鼠不明显。
小鼠的动情期往往开始于晚间,最普遍的是在晚10点到晨1点,偶尔在早晨1~7点,很少在白天,大鼠也类似,但较小鼠稍早,一般在下午4~10点。
10.小鼠面部尖突,嘴脸前部有长长的触手,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鲜红,生有较长的尾,尾部有模列并覆有环状角质的小表皮鳞,其数量小于200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