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


结果-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结果
经由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商务部最终于2009 年3 月18 日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 源果汁的申请,认为该收购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两个传导效应和一个 挤压效应”。
商务部认为集中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 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 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 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 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 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 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经济危机导致收购价格大幅度降低。
• 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收购过程
2008年1月,吉利向美国福特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 2008年12月1日,福特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 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福特高层会晤吉利汽车管理层。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参与收购沃尔沃。 2009年3月中旬,吉利聘请英国洛希尔公司竞购沃尔沃。 2009年12月23日,双方就出售沃尔沃轿车项目一事达成框架协议。 2010 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2010年6月-7月,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审查。 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 2010年8月2日,吉利和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合资子公司。
公司简介-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1903年 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现在的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 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截止2003年,福特汽车的 328000名雇员在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福特汽车制 造和销售企业中,共同创造了1642亿美元的营业总收 入。 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有阿斯顿·马 丁(Aston Martin)、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 路虎(Land Rove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 水星(Mercury)和沃尔沃(Volvo)。此外,还拥有世 界最大的汽车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 Credit)、全 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Hertz)以及汽车服务品 牌(Quality Care)。其中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 和沃尔沃已经被卖出,已经不属于福特品牌。
过程-民众对收购案的回应
反对理由主要有: 1、有可能损害公平竞争和消费者 利益 2、将危及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3、担心民族品牌的旁落。
过程-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主要内容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 制力 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跨国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公司简介 背景 原因 过程 结果
公司简介-吉利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0175)是一间 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 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 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 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 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 “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原因
饮料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剧。碳酸饮料的销售下降,可乐的 市场份额被百事赶超,纯净水方面无法与娃哈哈抗衡,在 果汁市场输给了汇源,茶饮料上则输给了康师傅和统一。
汇源品牌的吸引力。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 汇源果汁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市场潜力 和营销网络。
汇源的考虑
中国果蔬汁市场将以 14.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 2007年果(蔬)汁饮料市场份额 2012年的191亿公升。在中国的果汁领域,汇源是目前销 0 量第一的品牌,并且已经形成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 18.69% 纯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销售 截至2007年底,汇源100% 统一 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 和39.6% ,汇源已经连续 可口可乐 15.04% 52.32% 数年在这两项指标上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汇源 13.95% 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还将拥有汇源果汁罐装生产部分以 其他 及在各地的销售网络。包括二十余个生产基地;截至 2007年年底,拥有的3804家经销商和8000家分销商,及 3900名销售代表。即意味着获得所有汇源果汁现有的客 户和汇源果汁产品的生产厂,不需要在中国从无到有地建 立其果汁生产和营销网络。
公司简介-汇源
汇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 经营实体,链接了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 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构建了一个横跨东西、 纵贯南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果汁产业为主体, 形成了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互相促进、共同 发展的新格局。
背景
背景
经济危机爆发后,就2008年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 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 同时,与欧美市场相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 汽车市场仍然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 国内自主品牌产品越来越成熟。企业技术能力方面, 由市场换技术、外包、逆向工程、购买海外成熟技术 等方式,逐步向有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转变。
公司简介-沃尔沃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1924年 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创建,该品牌 汽车是目前世界上安全的汽车。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公 司生产的每款沃尔沃轿车,处处体现出北欧人那高贵的品 质,给人以朴实无华和富有棱角的印象,尽管“沃尔沃” 充满了高科技,但仍不失北欧人的冷峻。“沃尔沃”那典 雅端庄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流线型造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 一种独特的时髦。 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瑞典的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汽车 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 之一。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 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 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融资来源
此次收购以及支持后续 发展的资金共需27亿美 元,国内和国外的融资 比例约为1∶1。在国内 的资金中,50%以上是吉 利的自有资金。这意味 着,自有资金占吉利用 于收购沃尔沃和后续发 展所需27亿美元的25%以 上。其余资金来自于中 国主权银行的并购资金。 而境外的资金则来自于 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 • 能源问题。油价飙升,导致市场对SUV等高油耗的车型需求骤减。 沃尔沃在众多汽车品牌中表现平平,很难脱颖而出,福特花了64亿多的美元 收购沃尔沃,后又投入数十亿美元,但沃尔沃并没有给福特公司带来相应的 回报。 福特债台高筑。2007——2008年,共亏损15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债务高达 260亿美元。 “One Ford”——集中所有力量做好福特品牌。这体现在穆拉利接手福特后 所推动的福特全球化品牌统一战略。 品牌杂乱,各个分公司独立运营,缺乏通力合作。 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
收购结果—吉利
产品、网络、人才和供应商 知识产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 提升品牌形象,走向国际 学习市场营销模式 销量增加
负债增加 经济压力大
收购结果—沃尔沃
广阔的中国市场 实现盈利 扩大生产规模
成本可降低
质量质疑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公司简介 背景 原因 过程 结果
公司简介-可口可乐
Coca-Cola,或者称Coke,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生产的一类含有咖啡因的汽水饮料,中 文译为“可口可乐”〈译自蒋彝〉,饮料有一种特殊风味, 这种风味来自原料中可乐种子(cola Seed)。可口可乐 不仅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汽水饮料,而且也是全球最著 名的软饮料品牌,在全球拥有高至48%的市场占有率。


• •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 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 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 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中国汽车在世界的知名度,改变中国车在世界范围 內的低劣形象。
Thanks!
超常的收购溢价。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状况下,该项收 购给出了近3倍于公司股价的超常溢价,由朱新礼全资控 股的汇源控股公司将坐收超过74亿港元的股份出让款,并 由其出任名誉董事长。 资金及经营压力。公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其2007年 生产成本上升22.8%,营销成本增加50.3%,但价格只提 高7.5%。 专注高利润上游原料市场。在汇源并购案中,合约涉及的 并购标的并不包括汇源已经耕耘颇久的上游原料环节。若 并购成行,汇源将得以从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竞争红海市场 中抽身而出,专注于上游环节的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