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艺术的全面繁荣
► 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 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 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唐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男女较为平等。妇 女在行为上也较不受约束。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 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 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始有意为小说”(鲁迅) 二是它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三是它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词
► 词的产生主要是因于娱乐的需要。词来自民间,俗
曲歌舞、酒令著辞,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 ► 中唐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词也得以迅速兴起,文 人加入词作的行列。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有词 作传世。 ► 到了晚唐五代,词在西蜀和南唐得到高度繁荣。西 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 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词人拓大了词的境界,转向 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 之后的词作,把词这一善于表现绵邈情怀的文体, 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词的艺术境界得到了提升。
►
初唐:
六朝诗风的余绪,以宫廷诗为主,但也出现了王绩、“初唐四杰”、 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等优秀诗人。
►
盛唐: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晶龄、李颀、崔颢、王之涣 伟大诗人李白
►
中唐:
诗圣杜甫 韩愈、孟郊、李贺等 (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元白诗派)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文化与文学的盛世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广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 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的历史不到30年。618年李渊 称帝,改国号为唐,并于624年统一了全国。唐代成为我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 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读书山林
► 读书山林的风气: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
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
唐代寺庙经济发达,可为贫寒的士人提供免费的膳食与 住宿。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供方便。读书山中, 不仅读经史,也作诗赋。 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 向,都会有影响。 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终其一生, 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与 此有关。
出现了新文体------俗讲与变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 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 质。
道教的影响
► ►
►
►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 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 唐代作家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李颀、 王昌龄、岑参、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 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 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 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 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 神仙世界。 神仙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于浪 漫色彩。
音乐与舞蹈
► 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也有着密切
的关系。
随着燕乐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 诗歌里也出现了描绘音乐和舞姿的诗篇。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贬谪生活与唐代文学
► 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多有漫游的经历。山水游
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了情趣,提高了山 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 漫游名山大川,除了山水游赏之外,可能还与神仙 道教信仰有关。名山访道,成为一种时尚。这种风 气也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绘画
► 唐代绘画已分科,进入了一个绘画史新时期。
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张萱、周肪、 韩滉等。 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张璪、郑虔等人,都是我国 绘画史上名声喧赫的人物。 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 也都名盛一时。 唐代壁画最盛,画于宅院、寺庙、道观、殿宇、公庭、 驿廨。吴道子一生,对壁画贡献至巨。 书法、绘画、雕塑的高度成就,也影响着文学。唐人咏 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有189首。许多重要 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都有题 画、咏画诗。
► 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
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旧唐书· 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李白自比管、葛、吕望、谢安,要立盖世之功,然后像 范蠡那样,功成身退;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佛教的影响
►
►
►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 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 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是佛教对于唐文学的积极的影响。 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 113人,诗2783首。 除僧诗外,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 与僧人的广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到诗中。《全唐诗》中有 此类诗2273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的10.3%。 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直接拓展了文学的体裁。
四、全面繁荣的唐文学
►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
全面发展上。 ► 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 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诗》 收作者2200馀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 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220多种。唐代出现的 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
唐诗——唐代文学成就的代表
► 唐人入仕,较之前代有更多途径。
开科取士,唐沿隋制而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 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制举的确切数目已 难了解,但据唐宋人的记载,当有八九十种之多。 科举之外,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 入仕的多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较 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 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贬谪
►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
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 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 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 丰富多样的内涵。这样丰富多样的内涵,特别明 显地反映在元和诗人的贬谪作品。韩愈、柳宗元、 刘禹锡、元稹、白居易诸人在这方面都有非常优 秀的作品。
►
晚唐
杜牧、李商隐
散文
唐初,骈文流行 ► 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出来提倡古 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 ► 到了韩愈、柳宗元出,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 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 部分,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这就 是后人所称道的“古文运动”。它不仅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 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散文 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 韩、柳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 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
► 唐人恢宏的胸怀ຫໍສະໝຸດ 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与初唐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 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书法
► 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也影响到文
学。
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形成 我国书法史的又一高峰 颜真卿出,一变晋人之神韵入于法度之中,结体 端庄,用笔厚重,而遒丽自在其中,终于拓展了 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 旭和怀素草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
►
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的态度。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唐王朝在政权运作(如法律依据、社会结构与社会伦理等) 方面,在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士人 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取的精神。而 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就时 时杂入释、道。这些方面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唐文学的发 展。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 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对于唐文学的发展来说,它们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