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B )卷(2009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教育学考试时间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 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大教学论》。
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4.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10. 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长期性B.示范性C.创造性D.连续性11. 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 不陵节而施B.各因其材C.人不知而不愠D.开而弗达12.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施行的学制,它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13.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4.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16.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D.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17.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按课教学和。
A.规定内容B.规定课程C.人数固定D.固定时间18.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 阅读有关参考书B. 钻研学科课程标准C. 设计教法D. 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19.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B.学校以外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2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错)1.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2.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由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英国的洛克提出的。
(霍尔)()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是内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外因。
()5.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6.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起促进作用。
()7.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是唯一方法。
()9.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1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思潮形成。
()12.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其发展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向积极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13.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无可争辩的事实及理论。
()14.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15.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16.教学本身不具有教育性。
()17.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教科书。
()18.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
()19.中小学主要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教案一经编写之后,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按教案进行,不再改动。
三、简答题(共25分)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7分)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分)3. 如何根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5分)(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分段实施(三)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抓住关键期(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 4分 )5.试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4分)四、论述题(共20分)1.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你如果接了一个新班,你准备如何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0分))当前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二)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解决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1]2、结合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0分)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善于质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指明所学知识的价值,以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并进一步陪眼学生对真知的探索和追求;二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培养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教学生学会学习。
启发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向纵深发展。
一、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是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二、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并结合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思考;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多种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
这是启发的重要条件。
它包括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结合所学分析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法了哪些德育原则,并谈谈你的做法。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A )卷(2009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2.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劝学》3.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 职业教育B. 基础教育C. 专业教育D. 素质教育4.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 劳动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生物起源说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 )A. 文化教育B. 制度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D. 实验教育学6. 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 实用主义B. 结构主义C. 自然主义D. 永恒主义7.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 )A. 未来性B. 终身性C. 生产性D. 科学性8. 在个体发展中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 )A. 遗传因素B. 个体因素C. 学校因素D. 环境因素9.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的发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__,是发展的__( )A. 主宰决定者B. 接收者主体C. 主导主体D. 主人主体10. 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A. 隐性功能B. 显性功能C. 社会功能D. 文化功能11. 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 ( )A.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B. 神学教育目的论C.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D. 教育无目的论12.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教育方案B. 教育内容C. 教育原则D. 教育目的13.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 壬戌学制B. 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 1951年学制14.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布鲁纳C.苏霍姆林斯基D.赫尔巴特15. 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B.环境C.社会D.学生16.“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B. 连续性C. 示范性D. 间接性17.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学校课程B.校外课程C.省级课程D.家庭课程18.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1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20.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D.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 )1.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x )3.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是社会本位学说。
( X )4.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就是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