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优秀课件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优秀课件 (2)
• 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着如下过程和特征:
(1)对自然的数学化本质的考察和运用 (2)近代科学与实验的结合 (3)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4)近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1)对自然的数学化本质的考察和运用
自古希腊开始直到近现代,人们对自然的考察从来也没有 脱离过数学,而这一特征也构成了近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之 一: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 论
本章学习要点
学习目的:了解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及其活动过程,培养现代科学意识。
学习内容: 1、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待科学的一般本质和特征,科学理论
的结构体系; 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待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探讨
科学发展的模式; 3、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把握科学活动的过程。
• 在中国古代,一直将科学称为“格致之学”。《礼记·大 学》中指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为了 辨别是非,首先要考察事物,获得知识。
• 就当代的科学形态而言,科学并非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 从16、17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认识形态,包含着对 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创造的特定 机制。它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征服自 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②欧洲中世纪,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虽然科学发展缓 慢,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数学 知识被继承下来,如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翻译对托 勒密《天文学大成》的翻译;
③16-17世纪开始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重要的方 式之一就是用数学化的方式考察自然,而这一点是由“近 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来完成的,他开启了自然的数学化运 动,并提出了“自然之书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名言。数 学和数学方法成为近现代科学分析的主要方法,乃至出现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如经济学。
本章学习内容
第1节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3、科学的本质
第2节 科学的体系与结构 1、科学的划界 2、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3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 1、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4、社会学的科学发展模式
①希腊人在自然哲学的探讨过程中,虽然总体上基于直观 性、思辨性的特征,但对世界的考察和把握从来没有离开 过数学手段。希腊哲学家认为,自然具有内在规律,可以 从整体上把握,而把握自然规律的手段就是数学。如泰勒 斯对初等几何学的研究和应用、毕达哥拉斯关于自然的数 学化本质的思考、阿波罗尼乌斯对几何学的研究、欧几里 得数学公理化体系的建立、阿基米德数学化的力学知识的 建立、托勒密数学化的天文学体系的构成等,而数学知识 及其运用得益于古代文明国家对数学、几何学等知识的考 察。
• 从词源上讲,英文的“科学”即Science源于拉丁语的 “scientia”,指静态的“知识、学问”。西方古代科学 研究体现在“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之中,19世纪, 自然科学从哲学中最终独立出来,1825年,科学家休厄尔 创办“Physicist”(物理学家)一词,1833年,创办 “Scientist”(科学家)一词,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些 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从语 源学的意义上标志着科学的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cience”(科学)。“自然哲学” 与“道德哲学”研究也就演变为今天的“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研究,我们《自然辩证法》所讲的“科学”, 主要是狭义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 首先将劝学篇》中,福泽谕吉将“科学”理 解为“一科一学”,主要是认识到当时西方的“Science” 都是“分科之学”。
• 中国的康有为将日本学者的翻译方法于1893年首次引进到 中国,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第一次公开使用 了这一翻译,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使用了这一概 念。
(2)近代科学与实验的结合
近代科学的另一个本质就是对实验的依赖。英国哲学家培 根大力提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归纳的方法总结出科学定 律。伽利略身体力行,从而成为现代实验科学传统的奠基 人。①在物理运动中,摆脱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目的 论”的思辨哲学影响,通过单摆实验、斜面实验、以及传 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提出了匀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抛物运动等概念和定律,为牛顿总结出运动的“三大定律” 奠定了基础,并使科学摆脱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②伽 利略还自制实验工具,通过望远镜对天体进行观察,如木 星的四颗卫星(美的奇星)的发现,对月球表面环形山以 凸凹表面的观察对太阳的各个卫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恒星 视差”的发现等;③伽利略还开创了将数学和实验观察相 结合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这是近现代科学最主要的特征。
近代科学与实验的结合体现出科学的另外一个特
征就是科学知识或者科学理论必须接受实验的证 实,即能够被实验或经验检验的知识才是科学, 这也就是科学的实证性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构 成了“科学的划界”、“科学的评价”等科学哲 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2、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 近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兴起于欧洲。在经历了古希腊对自 然界总体性考察的“自然哲学”探讨,欧洲黑暗中世纪的 缓慢发展,经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倡,以及16-17世纪的欧洲哲学 转向,在以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为主要推动者的天文 学革命和以维萨留斯、塞尔维特、哈维为主要推动者的医 学革命的带动下产生了。
第4节 科学方法论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科学事实的获取 3、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4、科学假说的形成 5、科学理论的创立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3、科学的本质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 传统科学观念:静态的知识,学问。
当代科学形态:并非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从16、17世纪 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认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的特定看 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创造的特定机制。它为人 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 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