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1.1.1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客观的知识。

也就是说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实在性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研究必须从这些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认识形态。

(2)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

科学应该是认识的概括、抽象,因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形态。

(3)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形态。

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总是一支未完成的交响曲”。

由于人们总是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科学只能逐渐逼近真理,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

“科学方法论”的界定
在“科学方法论”的语言结构中,“科学”只是个限定词,是对主词“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的规范。

因此可以将“科学方法论”理解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一般认识原则或理论学问。

一般而言,科学认识又包括两个层次,即经验认识层次和理论认识层次。

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指对事实的积累以及概括、综合、分析,从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的阶段。

所谓理论认识层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并形成具体领域理论体系的阶段。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然哲学时期。

16世纪以前,以直接观察,直觉猜测和形式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阶段。

也可以称之为直觉观察时期。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得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鸩鲁等等。

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范畴。

(2)分析方法为主阶段。

16~19世纪,各门学科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方法。

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问世,给当时的科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经验归纳法。

与此同时,笛卡尔在《谈方法》一书中,从唯理性的演绎论出发,强调理性的推理和分析。

从而奠定了当时以分析为总体特征的科学方法论。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伽利略、牛顿、休谟等。

(3)辩证方法为主时期。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细胞学、能量守恒与转化论和进化论的出现,自然科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注过程以及各种过程的整体性联系的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开始采取辩证方法,在研究中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一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天体演化学等现代前沿科学成果的证
实。

黑格尔集前人成果之大成创立起完整的辩证方法理论体系,但这个体系是在他的唯心主义框架之内。

后来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的改造,建立了唯物辩证方法。

(4)综合交叉方法为主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群,例如各种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综合科学等等。

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是对传统科学的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综合。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系统方法、协同方法、耗散结构方法、突变方法等科学方法群相效应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强联合,各学科方法的交叉、组合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科学方法的重要保证。

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结构
现代科学体系按照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层次。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和文艺理论科学八大部门,其中自然科学用的角度是物质运动,社会科学用的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数学科学用的角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和量与变,系统科学用的角度是系统或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思维科学用的角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体科学用的角度是以人体作为研究着眼点,军事科学用的角度是集团之间的斗争,文艺理论科学用的角度是美。

1
按照科学方法论的不同研究对象,从最基础的意义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和思维科学方法论三个主要方面。

(1)自然科学方法论结构
自然科学方法论就是关于发现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般途径、方法的研究。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自然科学工作者所应遵循的一般研究程序。

(2)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3)自然科学的各具体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针对自然特点的特殊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

(2)社会科学方法论结构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发现人类社会各种历史实践和现实实践的形态、结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一般原则、结论和方法的学问。

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类的活动,而且客体的活动常常受到研究主体较大的干预,这就导致研究途径、方法较强地受到个人历史背景、文华传统乃至宗教信仰的影响,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会使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受到限制。

当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可以应用自然科学方法,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3)思维科学方法论结构
思维科学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形成、结构、性质、规律和方法的学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抽象思维方法论,以抽象的理论、公式或逻辑形态再现人类思维过程的方法论。

(2)形象思维方法论,即如何借助直接接触到的实际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进行思维的方法论。

(3)灵感思维方法论,即是对依靠人脑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超逻辑手段作出思维结果的思维方法进行的研究。

(4)信息科学方法论,以信息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