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

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

茶叶栽培及加工技术第一节茶树品种及繁育 (4)第二节茶苗定植移栽 (7)第三节茶园管理 (8)第四节茶树病虫害防治 (12)第五节茶叶采摘 (13)第六节绿茶加工......................................................茶叶栽培及加工技术第一节茶树品种及繁育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新茶园建成后,其投产时间较长,因此新建茶园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好良种,为建立高产优质茶园打下坚实基础。

选用良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条件以及所要加工的茶类而定;应注意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一、茶树良种1、福鼎大白茶福国家级茶树良种,原产省福鼎县,在我省适生性好,宜于种植。

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为小乔木型,大叶类,分枝较密,节间尚长。

树皮灰色。

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

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

叶肉略厚,尚软。

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

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

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

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

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属优质高产良种。

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

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2、迎霜国家级茶树良种。

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

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长势旺盛,育芽能力强,生长期特长,“霜降”时仍可采茶;持嫩性好,茸毛尚多;抗逆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合制名优茶,制成的绿茶香气高,味浓鲜。

栽培上宜适当密植,压低定型修剪高度,夏、秋季适当增施肥料,早春注意预防晚霜危害,加强对叶螨类与茶芽枯病的防治。

3、乌牛早省级茶树良种。

原产省永嘉县,系茶农单株选育而成。

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

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较大,轮次分明,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茸毛中等,新梢持嫩性较强。

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扁形茶,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

栽培上应加强苗期管理,早施催芽肥,注意防冻及预防早春晚霜危害。

4、龙井43国家级茶树良种。

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几个茶树良种之一。

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耐采摘,抗寒性强,抗旱性稍弱,持嫩性差,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

根据龙井43的基本性状,栽培上宜选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秋、冬季适当增施有机肥,生产季节增加采摘批次,注意预防早春晚霜害。

5、浙农117发芽早,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与迎霜同期,育芽能力强,茸毛少,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制绿茶、红茶,制作名优茶时,应注意及时偏嫩采摘,以防茶芽生长过快,芽叶偏长。

6、龙井长叶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开采期在3月底,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茸毛较少,抗寒性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

制高档龙井茶,苗锋好,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滋味嫩鲜,汤色嫩绿明亮。

7、湄潭苔茶又名苔子茶。

有性繁殖系,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原产省潭县,川、陕、皖、浙、湘等省也有栽培。

该品种制绿茶滋味醇爽。

适宜省作红、绿茶兼制品种推广,也适宜其他省绿茶区引种。

8、黔湄419又名抗春迟。

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

由省叶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

该品种适制红茶,香气高久,滋味浓强,汤色红艳明高,品质优良;制红碎可达二套样水平。

适宜在西南红茶区推广。

9、黔湄502又名南北红,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育成。

该品种制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鲜爽;制绿茶,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高爽。

适宜在西南红、绿茶区推广。

二、良种繁育茶树的繁殖方法分为二种,即有性繁殖(种子直播)与无性繁殖。

现多采用短穗扦插的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

短穗扦插育苗主要包括采穗母树培育、苗圃地选择与整理、剪穗与扦插、苗圃管理等几个方面。

1、采穗母树培育选长势旺盛、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园为母本园。

为培养供扦插用的健壮枝条,对采穗母树要进行修剪,用于夏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前修剪,用于秋季扦插的母树在春茶采摘后马上进行。

同时要加强母本园的管理,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新梢枝叶健壮、完整。

2、苗圃地选择与整理苗圃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的农地或水田,要求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壤土作苗圃。

前作为烟草、麻类、蔬菜的园地不宜作苗圃。

苗地进行全面翻耕后平整作畦,畦面宽100-120厘米,高10-15厘米,沟宽30-40厘米。

苗圃四周开设排灌沟与贮水池;苗地每亩施腐熟饼肥100-1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或1-1.5吨腐熟栏肥作基肥,与畦面土充分拌和后平整畦面,再在其上铺盖3-5厘米厚疏松的黄泥心土,然后灌水或浇水,使其充分湿润,待稍干后,用扁平的木板略加敲打使其稍实。

然后搭建遮荫棚,棚面比畦面宽20厘米左右,棚高不限,视方便操作与能够遮荫而定。

3、剪穗与扦插从茶树母树上剪下健壮无病虫为害、呈棕红色或黄绿色的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的枝条,放置于阴凉潮湿处,以防水分散失过多,应立即扦插。

剪取的插穗要求“一芽一叶一寸长”的短穗,即每个穗上应具有一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健全的真叶,穗长3厘米左右,茎粗约0.3厘米,上下剪口平滑,插穗下端剪口与叶片倾斜方向一致,位置紧靠节点。

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0.2厘米。

也可采用“二叶插”,即每个穗上有二片健全的真叶和二个饱满的腋芽。

“二叶插”的好处是插穗提早发根,苗木质量好;但是茶树枝条的利用率不高,苗圃单位面积的出苗率低。

扦插应在太较弱时进行,先用清水喷湿畦面,待泥土不粘手时,根据扦插茶树品种叶片大小,按行距10厘米左右的规格划行,株距视叶片宽度而定,以不重叠为宜。

扦插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插穗上端,轻轻地直插或斜插入土中,以露出叶柄为准。

边插边用手指将短穗基部泥土压实。

插穗叶片的方向应顺着当时主要风向排列。

插后及时洒水、遮荫。

扦插适宜季节为3-10月,但最适季节是8月-10月份, 此时期插穗长根快,成苗率高,管理周期短,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茶苗长势均匀,高度适中,出圃茶苗合格率高。

4、苗圃管理扦插结束后转入苗圃管理,前期抓好水分管理,后期则以除草、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

(1)水分管理。

插穗在未发根前,要常浇水,晴天早、晚各1次,阴天每天浇1次;发根后,隔天或几天浇1次,以保持畦面表土湿润为宜,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

(2)施肥管理。

当插穗根长至5-6厘米形成第一回根群时,进行第一次施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一次追肥,肥料可用稀薄腐熟人粪尿或浓度0.5%的硫酸铵溶液;施肥结合浇水进行,肥料浓度可逐次提高。

(3)除草除蕾。

畦面上长出的杂草,要及时用手拔除,除草后洒水一次;当茶苗出现花蕾时,应用手指将其轻轻摘除。

(4)荫棚管理。

短穗扦插后即进行遮荫,发根后应根据茶苗生长情况,逐渐降低遮荫程度。

春、夏插的在旱热期后可拆除荫棚,秋插的在次年5-6月拆除。

(5)病虫防治。

苗期常见的病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叶螨类与叶病等,应注意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一株茶树从性细胞受精形成配子开始,直到植株生长自然死亡的全过程称为茶树生长发育周期,也叫生命周期。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实际应用,通常将茶树生命周期分为种子期、苗期、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

第二节茶苗定植移栽一、茶苗定植移栽对土壤和地形的要求种植茶树的土壤条件一是土层要深厚,土壤通透性良好,呈酸性或弱酸性,PH值4.5-6.5。

一般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杉树、油茶、马尾松等植物的土壤为酸性,但正式选定时应测定PH值。

土壤地下水位在100厘米以下;二是地形条件,海拔800米以上,1200米以下,茶叶生长极端低温-7—-10℃处,年活动积温大于3700℃,年降雨量1100—1500mm;;宜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以坡度3-15º最为适宜。

茶树一般较适宜于背风向阳的南种植。

二、高产茶种植的环节1、选用良种选用发芽早、产量高、品质好、适制性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

其品种布局一是有利于合理调剂采摘与加工,不至于因单一品种旺季集中而来不及采摘、加工。

二是可相对减少霜冻的危害,因春季茶叶采摘初期,我省茶区常有低温天气出现,茶树芽叶易遭受晚霜冻危害。

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

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占30%左右。

2、整地与施基肥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厘米,宽60厘米。

如果是荒地,要把操作行的面土回填沟,以提高沟的土壤肥力。

如在熟地上栽植,要进行底土与表土的交换,即将表土埋入底层,底土留在表面,以防根结线虫病与杂草危害。

在种植沟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圈肥1500公斤或油枯200公斤,并经过发酵后均匀施放于定植沟中,再回填厢及土壤,填到定植沟20厘米深为宜。

3、合理密植定植方式:A、坡地按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110厘米,每窝1株,株距22厘米的双行单株方式,B、平地双行单株定植按小行距40cm,大行距120cm,每窝1株,株距20cm的双行单株方式定植,每亩定植的4000株,小行间按三角形进行定植。

4茶苗的定植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与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

气温在8℃—15℃,有利于提高茶苗的成活率。

要避免在刮西北大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移栽时,要注意选用植株大小适中,根系良好,生长健壮的茶苗。

一般中小叶种要求苗高达30厘米上下,基茎粗0.5厘米左右。

移栽时一是做到茶苗带土移栽,使茶苗根系多带土;二是在茶苗移栽后,视其茶苗高度,用修枝剪剪去茶苗15—18cm以上部份(5叶片左右),以提高成活率。

移栽时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和种植穴,力求即开即栽,保持沟(穴)土壤湿润。

栽植时,先用黄泥巴和水拌成泥浆,然后将茶苗根部蘸浆,再进行移栽。

对土壤较干的土块,可每窝浇0.5—1斤定植水。

定植深度一般掌握在4—7厘米深度为适宜。

要一手扶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手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

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揿实,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

移栽定植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

覆盖的材料,可用干茅草、稻草、麦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