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国土资源局二○○七年八月目录1概述 (1)1.1目的和任务 (1)1.2技术路线 (2)1.3调查区概况 (3)1.5地籍调查工作的组织形式 (6)1.6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8)2权属调查与核查 (9)2.1调查容 (9)2.2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9)2.3调查区划分及编号 (10)2.4勘丈宗地草图 (13)2.5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14)3地类调查 (15)3.1土地利用分类 (15)3.2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15)4地籍控制测量 (17)4.1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7)4.2测区坐标系的选择 (17)4.3 E级GPS控制测量 (18)4.4一、二级导线测量 (20)4.5控制点埋石规格与整饰 (23)5地籍细部测量 (24)5.1概述 (24)5.2图根控制测量 (27)5.3外业数据采集 (27)5.4业编图 (28)5.5编绘分幅地籍图 (28)6质量检查 (33)6.1权属调查的质量检查 (33)6.2测量成果成图的质量检查 (34)7技术结论 (36)7.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的评价 (36)7.2对作业方法评述 (37)8经验、体会和建议 (38)8.1经验、体会 (38)8.2存在问题及教训、问题的处理 (39)8.3成果的应用及社会效益 (40)8.4建议 (41)9提交资料 (42)1概述1.1目的和任务1.1.1目的和意义城镇土地凝结了人类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土地的自然属性已被经济属性所掩盖,成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1996年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3S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查清城镇每一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同时,查清每个城镇部的存量建设用地、行业用地、低效率利用地、闲置、空闲地等的分布、数量,进而研究城镇土地的利用潜力,并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

不仅能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增加地籍调查成果的科技含量,而且对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地籍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利用3S等先进技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技术规程,全面完成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建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基础平台。

1.1.2主要任务乡镇地籍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原有资料进行权属调查(或核查);解析法实地测定(或补测)界址点;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报批稿)》划分地类,查清城镇部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位置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掌握准确的城镇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地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各乡镇建制镇共 km2围进行权属调查,查清每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土地使用类别、等级、境界等;解决土地权属纠纷、查清土地权属地界,精确测算面积并埋标划界,把调查结果编制成图、成册;建立城区地籍档案利用微机进行管理。

②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立各乡镇30km2的平面控制网,在调查区围建立一、二级导线网和三角高程网作为各乡镇区首级控制。

③对城区 km2权属调查围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准确查清每宗地的平面位置、权属界线、面积、用途等,测制1:1000地籍图91幅,绘制宗地图宗,精确测算面积,为依法进行土地登记和建立地籍信息管理提供各种基础资料和依据。

1.2技术路线在权属调查(或核查)和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原有的地籍调查资料,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方法测制符合要求的数字线划图(DLG),将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与数字线划图套合,经整饰后制作乡镇地籍图,同时建立乡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3调查区概况地理位置位于西部,南部,,县境呈长条形,东邻,西接,南界,北连,地处东经,北纬°′—°′,距市公里,焦(作)枝(城)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

面积人口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133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56公顷,林地面积6.1公顷。

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非农业人口6万人,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700多人。

行政区划辖1个工业园区, 3镇和 9个乡。

政区如下:1.4作业依据1.4.1主要依据1.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2.国家测绘局1992年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H2001—92);3.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5月1日实施的《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4.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2月1日实施的《土地登记规则》;5.《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报批稿)》;6. 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2月印发的《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简称《技术规程》;7.《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试行);8.省国土资源厅文件豫国土资发[2006] 48号,即《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9.《乡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1.4.2参考依据1.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标准《城市测量规》(CJJ 8—9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9月15日发布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1月4日发布的,1994年10月1日实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GB14912—94);4.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5.《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001年国土资源部);6.《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规》(2001年国土资源部)。

1.5地籍调查工作的组织形式1.5.1地籍调查的领导组成地籍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针对地籍调查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为加强领导,协调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切实搞好本次地籍调查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城关镇镇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城区地籍调查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

1.5.2地籍调查的组织实施为确保权属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土局抽调精干力量,每个乡镇成立一个工作组进行权属调查工作。

①技术指导组:主要是按照《规程》的要求,对权属调查进行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全面负责地籍调查工作的技术方案落实、工作检查、资料验收等工作,保证地籍工作的规、合理,保证调查成果的科学、真实。

②权属调查组:成立13个调查组,每组由四人组成,负责按街坊逐宗逐块审查权属来源资料,现场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址标志,填写相关图、卡、表、册薄等。

③地籍测量组:由省地矿局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按照《规程》技术设计书的规定,完成平面控制和地籍细部测量,绘制地籍图、宗地图,进行面积量算及汇总,填写各类统计表和汇总表册。

④权属争议组:主要负责处理调查区的权属纠纷。

⑤宣传、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做好宣传工作,使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众所周知,使土地使用者积极配合,同时搞好地籍调查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在开展地籍调查之前,首先对参与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规程》及有关的业务知识,明确工作任务,掌握方法要求。

权属调查自2006年3月开始,至2006年8月结束,全面完成了权属调查及外业资料的整理及审核工作。

1.5.3地籍测量的组织实施地籍测量工作是由省地矿局承担的,该队成立了以队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项目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5人,由队测量技术负责人任执行组长,负责项目的实施。

①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②使用的主要软件:1.6完成的主要工作量①主要工作量一览表:②各乡镇面积、宗地数、界址点数统计表:表1—42权属调查与核查2.1调查容权属调查的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或核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界址调查,目的是查清每宗(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和等级及其地上附着物、建筑物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为地籍测量、建库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2.2地籍调查工作程序1.资料收集,乡镇基本都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本次测绘1:1000地形图作为地籍更新调查的工作底图。

特殊情况也可以利用街坊或地籍调查组绘制的宗地关系图作为调查工作底图。

2.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3.实地进行调查、指界、签界。

4.绘制宗地草图。

5.填写地籍调查表。

6.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2.3调查区划分及编号2.3.1调查区划分1.调查围各乡镇土地所指定调查区域,面积为平方公里。

2.城镇地籍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界线不一致时,以地籍调查为准,用更新调查的方法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界线、面积等;3.划分地籍街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或一侧)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作为街坊,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宗地为宜;街坊编号以乡镇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一次连续编号。

当道路、河流面积较大,可将分割街坊的道路、河流分别列为一个路街坊或河街坊,其编号方法与其它街坊一致。

4.街坊编号以整个城区为单位,从上而下,从左到右,用32K正等线体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当道路、河流面积较大,将分割街坊的道路、河流,分别列为一个路街坊或河街坊,其编号方法与其它街坊一致。

5.划分调查区根据调查工作计划的需要,将整个城区划分为几个调查区,调查区不分割街坊,保持街坊的独立与完整。

2.3.2宗地划分与编号1.独立使用权宗地。

一个地块,只有一个土地使用者。

2.共有使用权宗地。

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土地,其界线难以确定的,这一地块为共用宗地。

共用宗地的土地面积按如下方法分摊:a、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b、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按建筑面积分摊;d、先确定每个使用者各自使用的面积,在按建筑面积或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方法处理:a、以独立核算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宗地;b、以用途不同划分为若干宗地;c、以道路、河流为界划分若干个宗地;d、空闲地、闲置地、无主地单独划分为一个宗地;4.宗地编号a、乡镇规划区以规划区、街坊、宗地三级编号,如001—02—001,即小店镇001(镇区)02(街坊)001(宗地)。

b、在进行外业权属调查过程中,以街坊为单位自西北角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用12K正等线体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一个街坊不能出现重复宗地号。

c、在城乡结合部,农户穿插于街坊围的,划入街坊编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