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4]101号,以下简称《通知》),科学准确地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确山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优先开展土地调查中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有关技术规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概述利用航空遥感、全球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即3S等先进技术,在原来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落实《土地管理法》关于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需要,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县城初始地籍调查工作于1999年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我县开展了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这些成果在土地登记发证、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土地利用状况特别是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管理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有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已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需要。
首先,原来城镇地籍调查距今已有六年,且没有统一部署开展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城镇土地统计,因此,其现势性、实用性较差。
其次,原来城镇地籍调查缺少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急需的存量建设用地、行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等一些重要内容。
三是原来地籍调查成果信息化程度低,限制了成果共享和应用。
根据国务院《决定》关于“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的要求和省政府“关于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在内的土地调查”的通知精神,在全县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逐级建立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形成全县城镇地籍管理及应用信息系统网络,对于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有关政策,国土资源管理参与经济宏观调控,落实各项土地严管措施,强化集约用地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二、工作依据(一)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豫政[2004]80号);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4]10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镇土地管理基础工作的通知》(豫政办[1994]29号);5、《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5]92号)。
(二)技术依据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试行)》(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国家土地管理局);4、《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5、《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001年国土资源部);6、《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试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8、《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合订本)》及其补充规定(1990-1993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领导小组);9、《河南省城镇地籍调查补充规程》(1993年河南省土地管理局);10、《河南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程(试行)》(2004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厅);11、《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2006]8号)。
三、工作目标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目标是,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用1年半左右的时间,利用3S等先进技术,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技术规程,全面完成全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城镇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并通过逐级建设数据库、备案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基础平台。
具体目标是:一是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城镇每宗土地的类别、面积、分布及利用等真实情况。
二是查清全县城镇内部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和行业用地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率等。
三是查清土地权属善,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
四是建立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地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五是建立土地调查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及服务机制。
四、工作任务全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具体范围是县城、建制镇、独立工矿、乡政府所在地的建成区或规划区,此更新调查范围以下统称为“城镇”。
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航空遥感制作正射影像图,以此图作为开展地籍更新调查的工作底图;充分利用原有资料进行权属调查(或核查);解析法实地测定(或补测)界址点;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标准(报批稿)》,全面查清城镇内部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位置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掌握准确的城镇土地基础数据;查清土地权属状况;查清全县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查清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行业用地的分布和数量;查清城镇及其内部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率、土地容积率、建筑容积率等,合理评价城镇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潜力;逐渐实现土地登记的全覆盖;逐级建立数据库、备案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城镇土地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调查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及服务机制。
五、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一)技术方案按照工作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程,全县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分别采取三种方案:县城采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案一,即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在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解析法进行地籍更新调查;建制镇和独立工矿采用解析法方案二,乡镇所在地采用部分解析法方案三。
(二)技术路线在权属调查(或核查)和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原有的地籍调查资料,采用航空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量等方法测制符合要求的数字线划图(DLG),将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与数字线划图(DLG)套合,经整饰后制作地籍图,同时建立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城市和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县城、建制镇,在测绘地籍图的同时,均诮制作符合要求的地籍数字正射影像图。
即将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其他有关地籍要素与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套合,经整饰后制作成地籍数字正射影像图。
(三)技术方法1、以航空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本次调查将充分应用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
通过像片控制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提高遥感影像的正射纠正几何精度。
2、基于数字化的外业采集技术城镇地籍调查中,应充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先进测量技术手段,进行外业全数字化测量,高精度测量界址点和主要地物等。
乡政府所在地的建成区或规划区、独立工矿采用部分解析法,确定宗地位置、界址、权属等有关信息。
3、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航空摄影调查法,依据标有界址点的正射影像图,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实测解析界址点叠加在正射影像图上,在室内对该图进行分析判断,对宗地内外的地物进行全野外实地核实调绘,对实地发生变化的土地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和补测,确保每一宗地的位置、范围、现状等信息准确。
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时,充分依据已有的存量建设用地调查资料,实地逐块核实调查,最后根据核实情况填写有关表格。
4、基于数据库管理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和大型关系数据库存储城镇地籍调查各类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多源影像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采用空间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技术,实现历史数据的回溯管理;采用网络多用户管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多用户操作;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速度;采用数据库安全技术,实现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和自动备份。
5、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体系及社会化服务采用成熟的InternetWeb和IntranetC/S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技术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全县城镇土地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按“省-市县”分级实施,形成各级互联、内外交换的数据服务与交换网络,为日常管理及参与宏观调控、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服务等提供统一的城镇土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及社会化服务。
六、工作程序(一)城镇地籍调查1、航空遥感图像获取航空摄影采用数码航摄仪进行,影像分辨率不低于12um,获取多光谱(真彩色、彩红外、全色)数据。
采用传统摄影方法时,获取真彩色影像,航摄比例尺不小于1:3000,制作1:1000或1:500真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
地籍图比例尺县城为1:500,一般建制镇、独立工矿、乡政府所在地为1:1000。
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技术,按照所成地籍图比例尺的6-8倍(其他方法4-6倍)获取相应比例尺的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的航空遥感图像;或采用航空摄影方法获取相应比例尺、像幅为23X23cm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的航空像片。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制作正射影像图、地籍细部测量及日常地籍管理的基础。
根据确山县城镇位置和城镇规模选择下列坐标系统和首级控制等级。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当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射投影30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大于2.5cm/km时,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射投影30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也可采用高斯正射投影抵偿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城镇地籍首级幸而控制网原则上在国家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点或A、B、C高等级GPS大地控制基础上布设,施测适当密度的控制点或D级、E级GPS网。
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应尽量在已有的等级控制点或D、E级G PS控制网基础上,采用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加密建立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按照从高级到低级,层层控制的原则按有关规范和规程要求进行布设。
其精度和密度应满足航空摄影测量、界址点平面位置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3、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制作相关图件以野外地籍控制资料为依据,室内加密控制点,对航空遥感图像和航片进行微分纠正,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 M),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4、外业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外业调查以下内容:(1)权属调查对已有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宗地或街坊须进行变更地籍调查和核查;对未完成初始地籍调查的建制镇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初始地籍调查;(2)存量土地调查(包括位置和面积);(3)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容积率、经济容积率等);(4)地类、地物调绘;(5)各行业用地调查;(6)其它非空间数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