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认知
摘要:简单地对事物进行价值定位是鲁莽的,因为任何方式都有其可为也有其不可为。
通常我们为使一道菜味道鲜美,烹饪时会施以油盐酱醋等各种调料。
而如若把生活当作一道佳肴,色彩无庸置疑的就是那鲜香的佐料。
从我们降临世界的那一刻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黑白,而后我们开始能分辨色彩,认识色彩,认识事物,也认识这世界。
色彩的明暗、深浅错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发现美丽感受世界的能力。
感谢这世界纷繁的色彩,给我们如许感动。
关键字: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对比色彩与绘画
我们每个眼睛正常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来得及与新鲜的空气打招呼时,我们就已经和色彩有了不解之缘。
因为我们睁开双眼的那一刹那间,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已经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尽管我们还是无意识的,还不能辨别颜色。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区分颜色的能力。
如果像我一样来自农村,抬头,我们便能看到蓝蓝的天,低头我们看到的就是土黄的泥巴,这些是我们每天的熟客。
在春天,新生的草啊,叶啊,一片嫩绿,暖暖的,无论是看上去、闻上去、还是摸上去都舒服极了。
它们还只是陪衬,主角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儿,散发阵阵芳香。
夏天,也许是天气变得热起来了,大家也换上了新装,淡绿蜕变成了深绿。
人们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花朵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果实压得枝干都喘不过气来,叶子也换了黄装。
当黄装也不见,回归大地怀抱,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寒意也来了。
为什么我们对四季景象感觉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得不切入正题色彩了。
色彩它有三要素,明度,色相,彩度。
明度表示的是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
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测试卡。
在孟塞尔体系里,黑色为0(完全不能反射光线),白色为10,在1到10之间等间距的排列为9个阶段。
色彩可以分为有色彩和无色彩,但后者仍存在着明度。
作为有彩色,每种色各自的亮度、暗度、灰度测试卡上都有相应的位置值。
彩度高的色对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太容易辨别。
在明亮的地方鉴别色的明度比较容易的,在暗的地方就难以鉴别。
色相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的反射到人的视觉神经是所产生的感觉。
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
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
孟塞尔体系把红、黄、绿、蓝、紫5种主要色和处在它们各自之间的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5种中间色,共计十种色作为色相环。
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位纯色。
这些色在环上的位置是根据视觉和感觉的相等间隔来进行安排的。
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再分出差别细微的多种色来。
在色相环上,与环的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彩度是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程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零。
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
孟塞尔体系中,彩度是在色立体的明度柱下面,用直角去延伸的部位。
彩度采取的是等间距的阶段。
离明度柱越远,灰色越浅淡,彩度就越高。
彩度是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改变的。
而我们看到的不同季节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它就是色彩的冷暖心里效应,它就是视觉色彩的冷暖感受,它是由于人们的心里联想而形成的。
例如红、橙、
黄使人联想到火、太阳、热血这些温暖而热烈的东西; 青、蓝使人联想到水、冰、雪、天空这些寒冷而冷静的东西。
而紫色与绿色处在不冷不暖的中性阶段上。
其中的橙色被认为最暖, 青色为最冷。
无彩色总的来说是冷色的, 相比较而言, 黑色呈中性感。
色彩还能产生到诸如"轻'重","柔软'坚硬"的感觉.不仅受到色相的直接影响, 还与色彩的明度有一定的关系。
色彩的冷暖感会因明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橙色中除暗浊色是中性外, 其余都是暖色。
暖色系是表现膨胀(扩张)。
黄色的明色是偏暖的, 暗色呈中性, 而浊色呈寒冷感; 黄绿色的纯色是暖的, 中明色呈中性色, 暗色呈寒冷感; 绿色中, 明清色、浊色呈寒冷感, 中清、暗清色呈中性感; 青清色除中明色呈中性感外, 其余都偏冷。
冷色系是表现收缩(后退)的。
我们了解了单色的特征之后接着来了解色与色之间的关系。
有相对关系的色会对构成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眼睛具有生理性的残像现象。
由于残像现象相互的色不仅仅只有它本身所具有的性格;而且由于色的相互影响会变成错离开的色,我们把把这种现象成为同时对比。
根据色的性格,我们可以将色彩对比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彩度对比。
明度对比就是看了明亮的色再看暗色就会显得更暗,如果看了暗色再看明亮的色,明亮的色则会显得更明亮。
以蓝色为背景看紫色的时候,紫色显得更红;但假如把紫色放到红色背景里,可以发现紫色显得发蓝。
像这样把一种色放到色相不同的背景里时,这个色的色相就有了差别。
这就是视觉上的残像现象。
把背景色的色相和同它相反色的色相加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混合色。
如果相互的色是同等明度和彩度的话,残像现象则更为强烈。
在灰色的背景色上放上带有灰色味的蓝色,蓝色则更显蓝;如果把相同的带有灰色味的蓝色放在纯蓝色之中,灰色调也会更强烈。
根据残像现象,在蓝色上放的带灰色味的蓝变成了加进橙色味的混色。
这是因为用的是补色的混合色,所以应该更靠近灰色味。
我们把它称为彩度对比现象。
而如果根据两种色之间的相似程度而进行色彩对比,则可以分为同种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在色相对比(0度)。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强对比(15-30)度。
邻近色对比的最大特征是具明显的统一协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冷暖中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变化明度、纯度加强对比(60度以内),和谐、安详、耐看。
对比色相对比:120度左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
互补色相对比:180度左右的两色对比为最强色相对比,在设计中采用这种对比的配色能鲜明地突出传达的主题和个性,视敏度很强。
在日常中,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各种对比种类的实践,拓宽色彩对比的可能性,充分应用色彩对比的原理,运用自己眼睛对色彩的感受进行冷暖,明度,面积等各种可能的色彩对比练习,掌握不同的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结构,最终将色彩的经验提升为一种理性的把握。
生活中我们对色彩的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尤其在绘画中。
我记得梵高有一段著名的议论:"我爱一个几乎燃烧的自然,在那里面,现在是陈旧的黄金,紫铜,黄铜及带着天空的蓝色;这一切燃烧到白热程度,诞生一个奇异的非凡的色彩交响,带着德拉克洛瓦式的折碎的色调。
"在他的《自画像》中,他将黄色的
头发的肖像衬以深蓝色的背景,使画家的头如挂在万里碧空的一颗星。
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则将绘画色彩比作可拨弄心灵的音乐:"色彩直接影响心灵。
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犹如绷着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按触一个个琴键,在心灵中激起颤动。
"他的《但丁和维吉尔》表达了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乘船在地狱湖的所见所闻,激昂的情绪,生动的体态,紧张的气氛全是通过它跳动的色彩从而来表达了善恶矛盾的瞬间。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从我们普通人对色彩认识到美学家,画家们对色彩天马行空的运用,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它的独特魅力。
对于色彩的美,我们不用皓首穷经去研究,也不能望洋兴叹地远离,因为色彩离我们如此近,时刻在我们身边静静流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热爱。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 撷尽异彩呈万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2.12 214-215
[2] 林伟. 色彩构成及应用.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98~99
[3] 曹立伟薛峰. 色彩形式语言.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176~178
[4] 白鸽.构成色彩图像技法.北京: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53~54
[5] 郑筱莹. 色彩设计基础[M].哈尔滨: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