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学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
直接承载和实践经济变革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领域,正在成为社会问题的聚集地,如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员工面临的挑战与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个人、家庭、社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给员工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开始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些问题很多单靠企业管理或员工个人能力已难以解决,迫切需要专业知识、技术与组织的协助。
根据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发展经验,企业社会工作是有效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一项专业服务机制。
于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旨的企业社会工作逐渐被人们关注,成为新时期建立问题解决机制的希望之所在。
随着企业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引起人们的注意,“帮助员工计划”开始悄然登录中国。
一些在华跨国企业较早地开始关注职业压力与心理方面的问题。
通用电气、IBM、思科、朗讯、可口可乐、三星等企业纷纷邀请培训师在企业广泛开展了此类培训并计划EAP服务的实施。
西安杨森处理空难员工时引入心理危机干预,联想集团引入心理学专家把脉员工心理,更多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培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只是在一个层面或方面上进行解决问题,更多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而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工作环境、企业压力、家庭关系、个人的生活经历等都有重要的关系。
其次,更多的企业进行的是一种培训,而不是辅导,培训是一个知识的灌输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关注员工普遍需求的过程,很难做到个性化的需求,达到分享、成长、发展的过程。
企业社工通过关注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去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困扰,从多个方面入手去增加员工的社会功能,“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个化性的,一对一的需求辅导,达到分享、成长、发展的功能。
同时,企业社工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特殊的员工福利。
作为一个源于西方20世纪初的员工福利方案, 历经雇员咨询服务、顿悟方案等发展进程, 国外企业社会工作研究在内容方法模式等领域已相对成熟, 目前研究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而国内的企业社会工作直至21世纪初才刚刚起步,国内的学者对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内容要素、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这些研究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综观研究现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实务探究还不够,特别是有关中国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研究较少, 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企业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缺乏明确实施机构的困境。
企业社会工作实践中要维护员工权益,改善员工福利,提升员工与企业工作绩效, 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职责明确且措施得力的具体部门来组织调研规划实施和反馈改进。
纵观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基层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开展着员工福利,发展培训,协调人际,帮抚困难等工作,但这些涉及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并不是企业基层党组织与工会的核心职能,只是副业而非主业。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企业在组织形式,分配机制,利益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员工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繁杂多样,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专业性企业社会工作的职能部门, 即使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配备了含有一定企业社会工作性质职能的岗位, 但更多的还是停留于西方的企业社会工作线层仿制范畴与内容, 缺乏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工作机制。
所以, 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迫切需要明确而专业的组织实施机构。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工作实践面临实践主体与技术的困境。
企业社会工作运用的是社工等技术, 而企业实践的组织架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尚不能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 导致技术与主体不能完全有机匹配,使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还主要停滞在零碎分散技术使用层次。
另外, 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来看, 不论是企业社会工作的外包运作模式, 还是厂内运作模式,企业购买运作模式和项目嵌人运作模式, 都存在着实践主体的矛盾性,
企业社会工作是以企业为本,还是以员工为本, 并没有真正统一和明确;在目标上也存在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工具目标与终极目标的不一致性等困境;在技术使用上存在着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并行的局面, 缺乏真正基于现实企业管理背景下的科学分类和有机梳理。
同时, 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还面临着实践内容与价值的困境,我国实践中企业社会工作内容庞杂,包括员工权益维护,心理疏导,教育培训,人际沟通,矛盾调节,困难帮抚等系列内容, 多处于简单罗列阶段, 缺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有机契合, 甚至有些是另起炉灶,这直接制约了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效果与效率, 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工作价值两难的困境, 国际公认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服务,社会公正,个体尊严等, 企业社会工作是以企业为基础, 以员工为本的专业实务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实践中, 如何确立价值中立性, 如何保持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平衡, 如何遵循保密守则等, 这些都是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难题。
1蓝宝酒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与达旗重要的旅游景点响沙湾、恩格贝、大树湾黄河渔村、东达风水梁影视基地等距离极近。
蓝宝聘请国内著名设计师打造酒店整体设计。
祥云、哈那、蒙古包、哈达、马鞍、草原等民族元素被巧妙的穿插在现代化的设计中,洁净、温馨,更富情调和内涵。
酒店以“蓝天白云、吉祥三宝”为蕴意,采用内蒙古特有的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以体现独特的民族特色与风情,多处渲染的鄂尔多斯特有的图腾景致,体现草原文化的博大宽广。
蓝宝拥有134间客房,其中有标准间64间,双拼间25间,单人间29间,商务套间8间,特价房6间,情侣房2间等6种房型。
拥有可同时接待800人就餐的宴会大厅与风格迥异的14间包厢;主营的菜系为湘菜、粤菜、北京家常菜、京鲁菜、本地菜及蒙餐以及西餐。
企业管理层基本为大专以上学历,企业总策划为国内知名文化人士,目前酒店长期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小、无学历、无阅历,且又需要提供食宿的群体,少数的短期工作者来自假期的学生以及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想稳当的先攒点钱再另寻自己梦寐以求的发展方向。
1张宏如.企业社会工作的有效路径: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J],江海学刊,2012
案例描述
今年1月10日到3月10日期间,蓝宝酒店的员工突然发生大批量的辞职现象,其中辞职高峰出现在1月15日到1月30日之间,15日酒店统一下发工资,且出台1月30日到2月7日即春节期间上班安排文件,员工在拿到工资且知道春节期间上班安排后开始出现大批辞职现象,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1.员工的大量辞职给酒店管理带来混乱,在蓝宝酒店,任何一个即将离开的员工在前一段时间都无心从事工作,这已经成为一种怪象,导致了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打破了日常计划,让只有岗位不见其人的现象经常发生,给酒店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混乱。
2.员工辞职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一部分员工辞职对其他在岗员工的情绪及工作态度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部分员工的辞职通常会带来更大范围内的员工辞职,这都基于员工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因为员工长期工作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和深厚的友谊即将辞职的员工向其他在职员工提示还有其他的选择机会存在,特别是当看到从自己身边辞职的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或者得到更多的收益时,在职员工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也许从未考虑换岗的员工也会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3.员工辞职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一般说来,员工在离开蓝宝酒店前的这段时间,对自己手中在工作不会像以前那样认真负责,甚至会出于对酒店的不满而故意将事情做砸用来报复。
在这样心态下的工作酒店的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此外,在酒店员工离去后,酒店要找新的替代者,在替代者到位之前,未辞职员工不得不忙碌辞去员工的工作而疲惫不堪。
再者,辞职的员工和招入的员工在服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是辞职优秀的员工的影响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