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众镇化工建材基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1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次环评工作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划分依据见表 1.5-5。
根据对化工建材基地现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和初步分析,由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基本都为鱼塘,菜地和香蕉林地,类型简单,因此,拟简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表1.5-5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划分项目指标评价等级工程影响面积<20km2区域生物量减少<50%三级生物多样性减少<50%1.1.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陆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初步确定为化工建材基地规划控制边界外延200m范围。
1.1.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生态影响因子①施工期排污对附近水体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②施工期地表裸露,经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现象;③施工过程中,部分陆域植被会受到破坏。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生态影响因子①地表面发生改变,局部地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②废水排放影响局部水域的水生生物的生境。
1.1.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一、中山市中山市自然资源主要有五类:(一)太阳能资源。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J/cm2,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
中山属丰水地区,年降雨量1738mm,降水量共达29.18亿m3,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总水量1497亿m3,每亩平均水量达12.57万m3。
(三)矿产资源。
中山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花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
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四)动植物资源。
中山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
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物主要种类有610多种,隶属于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
(五)旅游资源。
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中学、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及革命历史根据地、紫马岭公园、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孙文西路步行街、横门海上庄园、三乡泉林旅游山庄、民众岭南水乡、丰本农业科技园、大涌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遗迹、罗三妹山、桥头小琅环等。
土特产主要有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中山杏仁饼、石岐乳鸽、长江脆肉鲩、荼薇花制品、三乡濑粉、黄圃腊肠等。
二、民众镇民众镇地处大沙田地区,素有中山“谷仓”之美誉,海岸线长达46km,现有大约35km2的水域,拥有珠江三角洲现存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
民众镇域内总面积125.4km2,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平坦辽阔,田野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针叶林,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龙眼、荔枝、菠萝、草菇、柑桔和黑甘蔗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等。
镇区内具有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资源:星罗棋布的鱼塘,弯曲交错的河涌,广阔的农田,河中的小岛等。
1.1.1.2陆生生态环境现状中山市地处热带北缘,所发育的地带性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被在显示热带性特点的同时,还表现出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据统计,中山市植被的主要组成种类有610多种,分属105科358属,森林植被覆盖率为12.95%。
一、自然植被(1)常绿季雨林:是中山市主要的天然林类型,但破坏严重,所存面积己不多,且多以护村林、风水林等次生林形式小片零星分布于海拔300m以下的宰涌、古鹤以及五桂山腹地的部分沟谷之中。
主要种类有阴香、假苹婆、山乌桕、豺皮樟、大叶白颜树、黄桐、青果榕、猴耳环、大沙等.灌木层为假鹰爪、大叶算盘子、毛果算盘子、鸦胆子及盐肤木等。
林下草本植物常见的有淡竹叶、沿阶草、乌毛蕨、半边旗、艳山姜娜。
藤本植物不少,常见的有紫玉盘、锡叶藤、天香藤、蝉翼、小叶买麻藤及红叶藤、刺果藤等。
(2)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五列木、厚皮香、大头茶等,现存面积很小,仅分布于五桂山主峰海拔300~450m附近和神湾鸦髻山海拔的300m处,多为萌生林。
(3)红树林:主要树种为红树林科的秋茄树和紫金木科的桐花树、林内老鼠簕和鱼藤也相当常见。
主要分布在市境东部伶仃洋沿岸的泥滩上,从龙穴到下沙一带呈不连续的片状分布。
(4)稀树灌丛:主要是指上层以散生马尾松为代表,灌木层由桃金娘、岗松等组成的一种植被类型,在境内低山丘陵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5)常绿灌从:主要由一些饭小的常绿木组成,通常是在人工再干扰比较小的马尾松砍伐迹地上发育,主要分布在大尖山、白水林、竹蒿岭一带,常见的种类有豺皮樟、桃金娘、降真香、车轮梅、九节等。
(6)灌草丛:广泛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其主要种类有米碎花、挑金娘、大头茶、亮叶猴耳环等灌木以及五节芒、乌毛蕨、鳞莎草、芒萁、棕茅、野古草、纤毛鸭嘴草等草本。
(7)草从:这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的一种植被类型,据生境条件和组成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生性草坡、湿性草丛和沙生草丛三类。
二、人工植被中山市的人工林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和经济林四大类。
用材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台湾相思、杉和按、竹类等。
薪炭林:主耍分布在低丘或台地边缘的近村坡地上,以簕仔树为主。
防护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台海相思、木麻黄、落羽衫、柠檬按、蒲葵和水松等。
经济林:主要为果园,分布在低丘缓坡、台地和部分平原地区,种类以荔枝、柑桔橙类、龙眼、乌榄等为主。
水稻和甘蔗: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和低丘台地,是面积最大、最重要的人工植被类型。
番薯、木薯、花生以及菠萝等,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和台地。
三、项目所在区域陆生植被(1)陆生生态现状调查项目所在地地处亚热带地域,代表性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不断的反复的破坏,目前尽殆,现状只有次生林、亚热带次生灌丛和草类,以及农业植被蔬菜、香蕉、甘蔗、养殖鱼塘等。
(2)陆地植物组成与群落特征项目范围为自然的岭南区生态环境,植被茂盛,水质良好,河涌纵横交错,生态多样化。
目前规划区内没有工业污染,特具独特的水乡生态本色。
原生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反复破坏,原生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目前区域范围的植被主要以半自然和半人工林、香蕉、甘蔗为主,长势较好,其次为灌木、草丛,覆盖率达60%左右。
经实地勘查,未发现国家级各类保护植物。
(3)陆生动物情况根据调查,评价区及周围的山地没有濒危、珍稀类动物,也不是野生生物物种主要栖息地。
根据周围居民反映,附近草地及果园没有野生动物活动,鸟类有鹧鸪及其他小鸟。
(4)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经实地勘查及访问,评价区范围未发现国家级各类保护植物,目前的植被主要以半自然和半人工植被为主,主要为香蕉林、灌木林和一些鱼塘、菜地等农业用地,项目所在区域陆生生态环境状况一般。
1.1.1.3水生生态现状位于横门水道本项目所在水域的水生生态环境较好,水环境处于中营养水平,达到了Ⅲ类水质功能要求。
1.1.1.4珠江口鱼类资源的调查根据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虎鱼、红狼牙虎鱼、触角沟虎鱼、矛尾虎鱼、拟矛尾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鲹、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鳀、康氏小公鱼、黄吻棱鳀、棕腹刺鲀、黄鳍东方鲀、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1.1.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生态建设保证基地内足够的绿地面积,进行区域内绿化廊道建设以及对特殊功能区进行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建设沿横门水道以及内河涌防护绿化带,形成滨岸景观带,补偿因区域开发带来的区内生物损失量。
采用生态护岸措施,结合河道两岸的生态和城市景观的建设,种植适宜的植被,建设生态岸线。
1.1.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产业区属化工建材基地,规划片区现状用地主要为农田、鱼塘、河涌等,沿河涌分布零散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分别属于沿江村和裕安村。
在产业区建设过程中,将会破坏地表覆盖因子,造成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加剧。
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的建设后,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相对较小。
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增强原来的土壤侵蚀强度,大部分地点因地表覆盖物变为建筑物或水泥地面后,还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
中山市植被的主要组成种类有610多种,分属105科358属,森林植被覆盖率为12.95%。
生物多样化,区域内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原生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反复破坏,原生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目前区域范围的植被主要以半自然和半人工林、香蕉、甘蔗为主,长势较好,其次为灌木、草丛,覆盖率达60%左右。
经实地勘查,未发现国家级各类保护植物,评价区及周围的山地没有濒危、珍稀类动物,也不是野生生物物种主要栖息地,附近草地及果园没有野生动物活动。
1.1.6 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实施循环经济措施基于基地是一个包括自然、企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应充分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原理,设计为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态。
根据基地产品、副产品、废物的情况,提出通过企业之间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步利用方案,使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1.1.7结论与对策建议综合结论综合上述,中山市民众镇化工建材基地的规划建设符合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符合民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中山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合理,土地利用较适宜。
土地、水资源、能源、交通、环境容量等分析表明,本项目的选址合理。
项目建设期将对占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建成后对周边的地表水、空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经预测,在落实相关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并正常运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
在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和中山市制定的有关环保法规和实施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中山市民众镇化工建材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