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气相色谱法2

第九章气相色谱法2


2.结构
3 2 1 4
高压电源
记录仪
放大器
H2 6 Air 接色谱柱 5
图8-8 火焰光度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1. 火焰 2. 点火器 3. 石英窗 4. 滤光片 5. 光电倍增管 6. 散热片
3.工作原理
含S、P的化合物在火焰中燃烧,发出不同 波长的特征光谱(S 394nm,P 526nm),用 光电管接收,变成电信号进行测量。
3. 选择原则 经验原则:“相似相溶”即固定液的性质 与样品组分的性质(如极性、官能团、化学键) 相似,这样,可使被测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 用力强,被测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大,分 配系数大,在柱内保留时间长,易于相互分离, 即固定相对组分有一定的保留能力。如非极性 的样品选非极性的固定液,强选强,对能形成 氢键的样品选择氢键型固定液。 一种固定液达不到要求时,可选用混合固 定液。
2. 结构
放大器 记录仪
收 集 极 发 射 极
150~300 V
火 焰
H2
Air 接色谱柱
3.工作原理
1)在火焰作用下,有机物被电离 2)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在外加恒定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定向运动而产生微电流 (约10-6~10-14 A) 3)在一定范围内,微电流的大小与进入离子室的 被测组分质量成正比,所以氢焰检测器是质量 型检测器
实际上是一台简单的发射光谱仪
(五)氮磷检测器(NPD)
1.特点 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 只对含氮或磷的有机物有响应 灵敏度比FID大约50倍和500倍
2.结构
2 5
1
3 4
H2
Air 接色谱柱
图8-9 氮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1. 点火器 2. 收集极 3. 火焰 4. 铷珠 5. 放大器
3.工作原理
3)当检测器中有电负性物质进入时,电负性物质便捕 获电子 AB + e- → AB- + E
4)由于电子被捕获,所以使得原来的电(基)流减小, 产生负信号~倒峰,组分的浓度越大,捕获的电子 越多,电流下降得越多,倒峰越大。 5)生成的负离子又与载气电离的N2+结合成中性分子 N2+ + AB→ N2 + AB
4)离子电流信号输出到记录仪,得到峰面积与组
分质量成正比的色谱流出曲线
(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1. 特点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器 只对电负性物质有响应,如含卤素X( Cl, Br, I )、S、P、N、O的物质,电负性越强,灵敏度 越高。对大多数烃类没有响应 检测下限10-14 g /mL,较多应用于农副产品、食 品及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样品不被破坏,可与其它仪器(质谱仪)联用 不足之处:线性范围较窄。
3. 预处理
改善担体的表面性质,使其表面钝化。如酸洗、 碱洗、硅烷化、釉化等。
(二)固定液
高沸点难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1.要求 1)选择性高 对试样中性质(沸点、极性或结构) 相近似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2)化学稳定性好 不与样品、担体、载气发生化学 反应 3)挥发性小、热稳定性好 否则固定液流失,减少 色谱柱寿命,影响组分保留值的重现性 4)对试样中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即有大小适 当的K值
(一)热导检测器(TCD)
原理: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 数,采用热敏元件来检测被分离的组分。 是气相色谱仪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用 型浓度检测器。 特点: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 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对无机物、有 机物都能进行分析,组分不被破坏。缺 点是灵敏度较低。
(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B 白色担体: 在煅烧时加入助熔剂Na2CO3变成铁硅 酸钠而成白色。
特点:与白色担体相反,一般涂极性固定液,分析极 性或氢键型化合物,如上试 101担体。
(2)非硅藻土型 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利用其特殊性能作一些特殊 分析 氟担体:分析腐蚀性气体 玻璃微球:表面惰性、表面积小、固定液用量 少, 用于分析高沸点有机物和易分解物质。 聚四氟乙烯小球:吸附性小,耐腐蚀、惰性好, 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和腐蚀性气体。
说明
一定不能超过其最高使用温度,以防止
放射源流失。 使用的N2一定要高纯度,且进样量不易 过大,尤其是高沸点物质,以防止污染 检测器
(四)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1.特点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 只对含S、P化合物有响应,也叫S、P检测器。 检出限可达10-11~ 10-12 g /s 含硫、磷污染物的分析和含硫、磷农药残留 量的测定
(二)利用文献数据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相对保留值r21仅与 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只要上述两项 实验条件与文献相同,就可进行比较。 利用保留指数定性:又称Kovats指数 (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三)与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结合定性
小型化的台式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 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 组分的结构鉴定:
HEWLET PACKAR T D 5972A Mass Selective Detecto r
1.0 DEG/MI N
HEWLETT PACKARD
5890
Sample
Gas Chromatograph (GC)
B
Mass Spectrometer (MS)
A B C D
D
C
A
C
D
A
Sample
B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
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内标物色谱峰的位置应在各待测组分色 谱峰中间或与之接近,并与待测组分色 谱峰完全分开; 内标物与试样互溶; 内标物的量与被测组分含量接近。

4. 归一化法
样品中所有组分全出峰时,把试样中各组分 的含量之总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 谱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式计算被 测组分含量 f i Ai Xi 100% f i Ai
2. 分类 固定液有近千种,已使用的有200多种。极性是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和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试样 和固定液的极性常常使选择固定液的重要依据。 (1)非极性 主要是烃类、硅氧烷类。 如十六烷、角鲨烷(异三十烷)、硅油等 (2)中等极性 一般是酯类 如D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OV-17(甲基苯基硅油) (3)强极性 腈类,如β,β’-氧二丙腈、 DEGS(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等 (4) 氢键型 醇类,如PEG(聚乙二醇)、丙三醇
第六节 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一)利用已知的纯物质对照定性 保留值定性:在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 别测定并比较纯物质和被测未知组分的保留 值,若两者的保留值相同,则可初步认为该 组分即为已知纯物质
标准加入法定性:在样品中加入纯品, 对比样品和加纯品后的样品两次获得的色 谱峰,如果某组分的峰高增加,表明该组 分与纯品相同 双柱(或多柱)定性:采用两根或多根 极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定性,观察待测组 分和标准物的保留值是否始终一致
1)用低电压、大电流加热铷珠至发红,铷珠的 周围有挥发的铷原子,处于热激发状态。
2)无样品时,气化的铷原子与火焰中的微量基 团反应,生成负离子和Rb+。Rb+被负极的铷珠 吸收返回其表面(中和后又再次挥发),负离 子或电子被正极收集,形成很小基流。
3)当含N的有机组分进入检测器,通过铷珠周 围的冷火焰区时,遇高温裂解成碎片,生 成氰游离基· C≡N,从气态的铷原子获得一 个电子生成带负电的CN-,同时生成带正电 的Rb+。 4)两种离子分别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产生 的电信号大小与击中收集极的负离子数成 正比,即与试样中的含N化合物含量成正比。 5) CN-离子迁移到收集极,放出一个电子,并 与一个氢原子反应生成HCN后放空。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 不大; 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三. 色谱工作站
现代气相色谱仪带有色谱工作站(WSC),由 计算机、计算机-色谱仪接口、打印机和专用软 件等构成,是色谱仪进行色谱数据处理和色谱系 统控制的装置。 有强大的图谱处理功能,可动态地显示色谱图、 进行多谱图比较,图谱可以放大、浏览和比较, 可以作基线修正、不规则峰和拖尾峰的处理等; 可对多台色谱仪的色谱数据和图谱同时进行数据 处理;数据和结果可永久保留。
第四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和色谱柱
一. 固定相 气固色谱固定相 常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主要用于分析 永久性气体和一些低沸点的气态烃等。 用作固定相吸附剂的有非极性的活性炭, 弱极性的氧化铝和强极性的硅胶等。
特点
性能与制备和活化条件有很大关系,所以 不同来源的同种吸附剂,甚至同一来源而 非同批的产品,其分离效能往往差异较大, 不能重复,给定性、定量工作带来许多麻 烦。 种类有限,能分离的对象不多。 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气液色谱固定相
担体+固定液 (一)担体(又称载体) 一种化学惰性的多孔固体颗粒,提供一个大的惰 性表面,用以承载固定液,使固定液在其表面形成一 层薄而均匀的液膜 1. 要求: 1) 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均匀; 2)化学惰性; 3)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2. 种类和性能
( 1) 硅藻土型 : A 红色担体: 将天然硅藻土与木屑高温煅烧,由于 含 Fe2O3,稍有红色。 特点:机械强度好、比表面积大,表面孔穴密集,孔 径较小,但表面有吸附活性中心 Si-OH,分离强极性物 质时,其色谱峰易拖尾,故一般涂非极性固定液,用于 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有机物。 如上试厂 201担体,大连产 6201担体。
Separation
Identificati on
二.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依据 实验条件一定时,组分的含量与检测器产生 的电信号----峰高或峰面积成正比。
mi fi h mi fi A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