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 教育思想*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考纲要求
•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 (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 德国近代(1782~1852年)著名的教育家
• 幼儿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 奠基人)
中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本性的。 • 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使人类了解自己,也培养受教育者形成有胆
识、有智慧的个性,使其具有和谐统一的人格)
(二)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关于教育原则 • (1)发展的原则 • 福禄培尔将“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他受谢林思想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在 无限地发展着。人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也 在不断地发展。 • 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 因此,教育应该按照儿童本性,使他们在身体 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同样得到发展;应该重视体 育、游戏和劳动,重视体育和儿童智力与道德 发展的联系。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教学方法(内容):?
1. 实际生活练习(内容: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 )
2. 肌肉训练 3. 感觉教育 4. 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
5. 初步的知识教育即读写算练习(敏感期)(幼儿 语言学习、算术入门)
6. 文化历史教育
蒙氏的教师观?
2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出生于一个败 落的小商人家庭。自幼丧父,聪明好学。留美硕士。
• 5.福禄贝尔根据儿童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操作物 称为 。
• 6.简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活动教育思想?)
• 7.简述福禄贝尔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幼儿
园教育理论?)
• 8.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儿童之家的教
学方法?教师观?)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 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 作用的结果。 (早期倾向于强调遗传的作用)
•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的,认为 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 力的发展。
•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将具有促使 儿童聚精会神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
• 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促进儿童内在本能 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
游戏与各种活动)(通过直观方法培养儿童,使之参 加各种必要活动,发展其体格、锻炼外部感观,使正 确认识人和自然,在游戏和活动中增长知识,做好升 入小学准备)培训幼儿园教师和推广幼教新方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 (2)适应自然的原则
• 这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为了对儿童 进行合理的教育,必须观察和遵循自然万 物发展的正确道路。二是教育要追随(尊 重)儿童的天性。
•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它表现 为四种本能,即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 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宗教及宗教教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1、教育功能观与目的观
• 她承认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是通 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
• 指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生物学的目的(教 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发展);社会学方面的目 的(教育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环境)
• 2、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
• 3、幼儿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儿童之家的教学实践) • 4、教师观
•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人的教育》 和《幼儿园教育学》。他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 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离 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巨大的贡献。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目的 • 福禄培尔认为,“对立融合”是自然万物必须
服从的普遍法则,人的发展也不例外。 • 认为,人同自然界的万物是一样的,是在发展
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 艺术教育四大领域课程)
(二)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3.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
•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
•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4种本能,即活动的、认识的、艺 术的、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 因此,注重幼儿园开展活动,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在( )。 • A 美国 B中国 C 法国 D 德国 • 3.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 )。 •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湖北幼稚园 • C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D 江西幼儿师范学校
• 4.(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系统阐述游戏教育 价值的学前教育家。
• A 夸美纽斯 B 福禄贝尔
• C 陈鹤琴 D 蒙台梭利
•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原则。 •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
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 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 • (3)强调游戏的价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 福禄贝尔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 值的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 • (4)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 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叫“恩物”,至今仍 在使用。(选择、填空)(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 球、立方体和圆柱体)(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
(四)从幼儿园向普通学校的过渡
1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蒙台梭利(1870~1952),是20世纪初欧洲 著名的意大利女教育家。她在幼儿教育和缺 陷儿童教育方面卓有成就。
• 她是继福禄倍尔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 家。
• 她是国际上公认的进步幼儿教育的先驱。 • 毕生致力于“科学的教育学”的探索,创办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3.强调感觉训练(或称为感官教育) •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 • 她认为,3~6岁儿童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
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 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 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感的感觉和观察力,为 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活动奠定基础。 • “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 术特点,目的是借助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 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感觉隔离 主要有两种方法:蒙眼和暗室。(不宜在缺陷儿 身上使用)
试述福氏的幼儿园教育的理论(思想)??
(一)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二)自我活动(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 方法 的基本依据。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游戏被看作是儿童自我活动的集中体现! (三)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研究与发展)
•1游戏与歌谣。1843年《母亲与儿歌》 •2福禄倍尔恩物(8种) •3作业(体现创造的思想) •4运动游戏。 ——发明一种团体游戏:户外进行、围成圆圈并伴随歌曲进行 的运动活动。——各种模仿动作 5自然研究
• 教育代表作《人的教育》
• 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德国第一所学 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于1840年 命名为“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生平
• 福禄贝尔(1782-1852),1782年4月21日出生 于德国中部图林根的一个牧师家庭。
•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第一所 “幼儿学校”(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 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因 此他被称为“世界幼儿教育之父”。
• 她主张给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 式达到自我教育。即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些活动或感官练习来达到 自我教育。
• 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 习积极性。”
• 自由活动是蒙氏教育学说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 蒙氏教育方法的基础——儿童在准备好的环境中的自 由活动。活动看作是实现儿童自由的关键。
• 不同儿童有不同的节律,应该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 节律自由发展。(节律: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 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 她特别重视感官教育,通过训练,积极发展幼儿的感 官知觉和动作。
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的观点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或自我教育)
• 蒙台梭利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 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 自己教自己。
“儿童之家”,创立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她 尝试将适用于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用于教育正常 儿童,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 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 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比对事物的需要 更为强烈”(蒙氏语)
“我们给他们这个活动场地, 我们将会 看到,这些从来不能满足的使人苦恼的小 孩在转变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坏者 变成了他周围器物的最热心的保护者……” (蒙氏语)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教育的关键。 因此,她主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学,反对人为将知识割裂。(课程应实施“整个教 学法”)(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 • 课程应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 • 强调儿童的多样性。
练习举例
• 1.德国的学前教育家( )被世界誉为“学前教育 之父”。1840年他把自己主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成 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 A 欧文 B 福禄贝尔 C 柏拉图 D 蒙台梭利 • 2.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出现
•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 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 教实验中心,进行课程、故事、设备等实验, 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