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及变性
发布时间:2010-12-23 浏览次数:85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剧烈的搅拌、震荡等。
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Hg2+、Ag+、Pb2+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
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影响下脱去水化层,同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结果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遭到破坏而沉淀析出。
经透析或用水稀释时又可溶解,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
盐析不同的蛋白质所需中性盐浓度与蛋白质种类及pH 有关。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如球蛋白)比分子量小的(如白蛋白)易于析出。
改变盐浓度,使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别析出。
三、实验材料
1.新鲜蛋清或血清,蛋白质溶液。
2.固体硫酸铵及饱和硫酸铵溶液。
3.95%乙醇,1%CuSO4,饱和苦味酸,0.1mol/LHAC,NaCl,
4.试管,三角漏斗、玻棒,滤纸,试管架酒精灯,移液管。
四、操作方法
1.卵清蛋白的分离
(1)、取卵清约2 ml于试管中,加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搅拌均匀,蛋白质析出,静置,用滤纸过滤致滤液澄清,沉淀为卵球蛋白,将此沉淀用2 ml半饱和硫酸铵洗涤一次。
(2)、将析出卵清球蛋白后的滤液放人试管中,再加人固体硫酸铵使之达饱和,观察有无沉淀产生,若有沉淀,则过滤之,滤出的沉淀却为卵清白蛋白。
2.乙醇沉淀蛋白质(乙醇为脱水剂,能破坏蛋白质胶体质的水化层而使其沉淀析出)。
取蛋白质滤液1ml,加晶体NaCl少许(加速沉淀并使沉淀完全)。
带溶解后再加入95%乙醇2ml混匀,观察有无沉淀析出。
3.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容性盐类而沉淀。
取试管1支加蛋白质溶液2ml,滴加1%CuSO4溶液,至有沉淀生成。
4.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植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称为生物碱。
能沉淀生物碱或与其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
生物碱试剂能和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可能因蛋白质和生物碱含有相似的含氮基团。
2ml蛋白质溶液及1%醋酸溶液4-5滴,加5%苦味酸数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