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分类号:H102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姓名:齐富东学生学号: 0701014137指导教师: 汪东锋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2011年5月5日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

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目录引言 (1)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1.约定俗成 (2)2.逐渐规范 (2)(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一) 新词语的规范 (5)(二) 缩略语的规范 (5)(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结语 (9)参考文献 (9)谢辞 (10)引言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1951 年6 月6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每天登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并且连载半年之久。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卓有成效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规范化工作。

1955 年10 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由此揭开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篇章。

1956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又根据罗常培、吕叔湘在会议上所作报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里的有关论述把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遂为社会所共识。

四十六年来,汉语规范化工作原则上是按照这个定义进行的,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也是这样认定的。

在语音方面,由于有明确一致的标准和规则,有较强的推行力度( 大力推广普通话),尤其是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和推行为主要标志,因此成绩斐然;在语法方面,由于有众多语言学家日益深入的语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对许多语言材料进行不懈的调查研究,由于教学语法在各级各类学校的逐步普及,其成效有目共睹;在词汇方面,虽然制订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汉语外来词词典》等工具书,但词汇规范化远远不如语音、语法规范化所取得的成绩。

一、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这首先要确定规范原则,即: 约定俗成、逐渐规范。

①“约定俗成”本有两层意思, 它既不等同于“自然形成”, 也不等同于“既约定又俗成”。

“约定”和“俗成”是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约定”离不开“俗成”,“俗成”不能没有“约定”。

语言规范有自发规范和自觉规范, 自发规范是社会在语言运用中自然的调节行为, 是比较消极的规范形式; 自觉规范是人们对语言应用有意识地采取某些措施, 进①戴昭铭,《规范语言学初探》,北方论丛编辑部,1994年出版。

行必要的干预, 以维护语言的纯洁, 促其健康发展,便于社会应用, 这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形式。

“逐渐规范”是指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 在某一时间段内必须按什么规定执行, 而应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调查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 分类、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地完成规范, 要有宽容的心态, 动态地认识。

语言既有其系统性, 又有其社会性, 语言规范离不开语言的这两种属性。

而以“约定俗成、逐渐规范”为原则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 正是符合语言的这两种特点。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既离不开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状况, 又不可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

为了更好地有效地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应当确立求实、辨证两个观点, 即“宽容对待的心态”和“重视动态的认识”。

①这是因为:1.约定俗成语音系统是封闭的、具体的, 声韵调和音节是固定的, 即使有所变化也极慢、极小; 语法规则也基本封闭、固定, 基本句型有限, 句型变换、活用不多。

而词汇系统却不然, 现代汉语通用词数量难以数清, 加上各行各业的专业词语, 大概有几十万条。

而且词汇应用灵活, 规范标准比较宽泛, 不大容易掌握, 对它进行规范也就要困难得多。

因此规范的要求要切实可行, 不宜太死、太严。

2.逐渐规范有些词有时隐退, 有时又复现, 实在不宜把握。

从“五四”以来, 现代汉语词汇经历了几个重大阶段的变化, 现在回过头去看“五四”时期, 乃至改革开放前的词汇, 其变化之大是令人吃惊的。

以通用称谓为例, 解放前“先生、太太、女士、小姐”是社会通用称谓词; 解放后社会通用称谓词几乎只有“同志”一个;“文革”中阶级斗争观念强烈,“同志”不敢随便使用, 而工人师傅社会地位较高, 于是拿专用尊称“师傅”作为社会通用称谓,“师傅”几乎盖过了“同志”, 直到现在“师傅”的使用率还不太低; 改革开放以后, 又重新起用“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词。

现在称谓词的使用虽然有些混乱, 但还是有一定的讲究, 与过去有所不同。

可见, 词汇是复杂、灵活、多变的, 如果不能确立求实辩证的观点, 那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工作是难以做好的。

①陈章太,《北方话词汇的初步考察》,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这种词表的研制, 主要目的是为了词汇规范, 它应以大量题材多样的语料做基础, 按词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这个“规范词表”应是通用的, 可以分为最常用、次常用和一般通用几个等级, 这是主要的。

另外, 还应该有各行各业使用的各种专用规范词表, 可以同规范词表配套。

现在, 信息界正在研制中文电脑通用词库, 收词五万条左右。

国家语委语用所正在研制现代汉语通用词表, 收词近六万条。

当然, 这种规范词表不能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事物、观念的发展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词表要补充、修订一次, 以作为新阶段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依据之一。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几十年来, 海内外出版了许多中文词典, 但够得上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却极少。

就大陆来说,当前社会上和学术界所公认的恐怕只有《现代汉语词典》一种。

另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已出版,收词五万多条, 每个词都标注词性。

这两部词典应是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之一。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 其一是什么样的著作算现当代重要著作。

一般说,“五四”以来用白话文写作的, 语言比较规范的, 影响比较大的著作, 都是现当代的重要著作。

其中当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 也包括优秀翻译作品和内容宽泛的政论等著作。

如: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茅盾的《子夜》《腐蚀》《林家铺子》等; 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 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钱钟书的《围城》;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恋爱的季节》等。

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政治家的时事政论著作。

其二是什么样的语言是比较规范的语言。

语言“完全规范”或“绝对规范”的著作恐怕很难看到。

可以这么说, 凡作品使用的语言总体上符合社会普遍使用的语言的习惯, 用词鲜明准确, 句子通顺, 没有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和外来词语, 没有生造、晦涩的词语, 这样的语言都是比较规范的语言。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这里包括全国性的重要报纸、杂志所用的一般词语, 还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用普通话播音的节目所用的一般词语。

这里所说的“一般词语”, 一是指社会上普遍使用的词语, 二指非专用词语, 三指非生造、非生僻的词语。

重要传媒使用的词语, 也有不规范或不够规范的, 但毕竟是少数, 不会影响它们在总体上作为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重要依据。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这里所说的“一般词语”, 主要指非专用、非生僻的词语。

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北方话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尤其是基本词汇, 应当而且可以作为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北方话词汇同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一般在5%~ 10% , 有的不到5% , 从基本词汇看, 其差异就更小了。

从总体上说, 上述五条依据对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规范都适用, 但在具体操作时, 当视情况而有所侧重。

前三条较适用于书面语词汇, 第四条适用于口语词汇、书面语词汇, 第五条则更适用于口语词汇。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比语音、语法规范更为复杂和艰巨, 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为做好这一难度很大的工作, 应当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尽快研制、公布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并每隔一个时期加以修订和补充;编纂出版规范性的现代汉语大词典, 使其成为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权威标准; 加强传媒用词规范, 发挥传媒对词汇规范的影响效应;加强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 提高现代汉语规范水平;成立“普通话词语审定委员会”, 定期发表普通话词汇审定成果。

过去对加强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的重视不够, 其实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如: 汉语分词问题、词性问题、异形词问题、外来词问题、缩略语问题、文言词问题、常用词问题、通用词问题等等。

就词汇规范本身而言, 从理论到实践也都有许多问题要研究。

关于词汇教学, 重点应当加强对少年儿童普通话的词汇教学, 为学好普通话打好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