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理解字词
• • • • • • • •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阿:语气词,无意义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世界需要和平, 人民反对战争!
作业:
(1)《十五从军征》 选自———朝———— ,是一 首————诗,诗中描绘了—————————— 的情景, 揭露了————————。 (2)诗中表现老人从征历时之久的诗是————,— ———。 (3)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 是———— ,————,————,————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 (5)表现老兵极度伤心的诗句是————,————。
三个场面
• 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对话; • 回家后烧饭作羹; • 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
讨论▪探究
1、分析老兵形象。 2、造成老兵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
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
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
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拓展类比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
听到: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的地方,就 是你的家。)
看到: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心情: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 动作、神态描写,进一 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 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 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 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 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
道逢:在路上遇到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贻:送,赠送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 中。 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 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 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 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 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 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 衣上
关于“乐府”
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 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有的反映了劳动人 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 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 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十五从军征
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小组:讨论.探究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听到了什么?看到的家乡 是什么样子?他又做了什么事?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4、诗歌描写了几个场面?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 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 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兵役 时间可能会更长。
读诗歌,明诗意。
• 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 •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 正音: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ē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zhǒng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úi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乐府诗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 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 北双璧”。 四、乐府诗大多来自于民间,没有确定的作者, 多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因此真实、自然而朴 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