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1)201012

3.2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1)201012


弧菌 螺菌
生物
细胞结 构生物
原核 生物
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 蓝藻----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鱼腥藻、
地木耳、发菜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真核 生物
蓝藻细胞模式图
蓝藻包括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地木耳 和发菜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等
原核 生物 细胞 结构 生物 真核 生物 细菌 蓝藻 放线菌
化学组成
磷脂、蛋白质、糖类
分子结构
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膜型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主要功能 保护、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参与物质交换
染色剂无法进入细胞内,所以活细胞不会被染色;
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染色剂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根据细胞是 否被染色来细胞是否具有活力。
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 通透性
细胞壁 纤维素、果胶 全透性 脂质、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 多糖
功能
保护、支持 分隔、控制、 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2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1课时)
本节聚焦
1、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概述细胞膜的结构域功能。 3、知道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回顾:细胞学说的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
1.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魏尔肖
3.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的概念: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生物
植物 动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
细胞生物类型
支原体 衣原体 原核 细菌 生物 蓝藻 放线菌 霍乱弧菌 破伤风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 结核杆菌
细 胞 生 物
例 如
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真核 生物
动物(多细胞) 藻类植物(水绵等) 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真菌(如:酵母菌、食用菌、霉菌)
• 将一正常的动物细胞和 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 哪种细胞较容易涨破? 为什么?
细胞壁
• 化学成分:细菌—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 功能:支持和保护
• 通透性:全透性
拓展题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
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
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
断细胞是否死亡。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原理吗?
说明细胞膜成分中还有蛋白质
下面的结论也要记下来哦!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磷脂双分子 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由它支持着许多 蛋白质分子。有的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 子层的两侧,有的蛋白质分子嵌插在磷脂双分 子层中,有的蛋白质分子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 层。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糖被)糖蛋白
从研究细胞透性可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中 含有 脂质物质(磷脂) 。(相似相容原理)
资料二
实验验证:1925年
, 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 提取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在空气—水界 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 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结论:
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 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 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水溶液
水溶液
空 气 和 水 界 面 上
单 层 排 布
双层排布?


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
下面的结论要记下来哦!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磷脂分 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 部朝向膜的外侧,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思考:细胞膜的成分只有磷脂一种成分吗?
积极思维 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 发现细胞膜被破坏了,这 又说明了什么呢?
思考
假如我们能将一个磷脂分子放在水面上, 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 ) D
A
B
C
D
继续思 考
假如我们是将许多磷脂分子放在水 面上,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 展开为一层
很多细胞是球体,在细胞的内外有一些液 体,这些液体是水溶液还是脂质的物质呢? 如果是水溶液磷脂分子又会怎样排布呢?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维持了细胞 自身的相对稳定,具有保护作用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及少量糖类 3.细胞膜结构及结构特点:(略) 4.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具有保护作用。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3.2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第1课时)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细胞膜和细胞壁

原核生物:
细菌、 蓝藻、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三菌”“三 体”
显微结构 :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细胞大小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生物类群 原核细胞 较小,结构简单 肽聚糖 真核细胞 较大,结构复杂 纤维素、果胶
拟核(环状DNA分子) 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只有核糖体 无其它细胞器 有复杂的细胞器
细菌、蓝藻、放线菌、 植物、动物、真菌 支原体、衣原体
思考:用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可以溶解细胞
细胞膜的流动性的证明
(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
实例2、
细胞膜的流 动性的证明
变形虫在吞 噬草履虫
人的红细胞中的K+比血浆高30倍,而 红细胞中的Na+ 浓度却是血浆中Na+ 的 浓度的1/6。由此可见红细胞具有不断 吸收K+而不断排出Na+的能力。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
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
• 可以让气体、水、脂溶性等小分 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 离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 而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 子则不能通过
实验结论: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结构模型:生物膜流动镶嵌 模型
磷脂分子的运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糖被(保护、润 滑、细胞识别)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 分子或排布(镶)在其两侧,或嵌插于其中,或贯穿整体。
实例1、
结构模式图
注:植物细胞 还具有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子生物):病毒等
原核 生物 细胞 结构 生物 真核 生物 细菌 蓝藻(蓝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生物
大肠杆菌
乳酸菌
球菌
核糖体
拟核
细胞壁 鞭毛 细胞质 细胞膜
螺旋菌
球菌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等
杆菌 螺旋菌
4、方法步骤:
1 . 临时装片的制作 载玻片 红细胞稀释液 盖玻片 2 . 低倍镜观察 3. 高倍镜观察 正常的红细胞 盖玻片的一侧滴蒸馏水 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 观察
5、实验结果:
人正常红细胞 的光镜照片
人部分红细胞已 涨破的光镜照片
如何获得比较纯的红细胞膜? 讨论: 细胞膜和细胞质的质量不一样,可通过 高速离心处理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获得较纯的红细胞膜
人细胞和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
人细胞 标红 记色 的荧 抗光 体
人鼠杂交细胞
细胞融合 标绿 记色 的荧 抗光 体 鼠细胞
37℃、40min 细胞融合初期
细胞融合
人细胞
40分钟后
荧光标记 蛋白质
诱导 融合
370C
探究
1970年,Frye和Edidin
鼠细胞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了 细胞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实验原理:放在清水(蒸馏水)中吸水涨破 3、材料用具: 人和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
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
本实验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 的红细胞内没有细 胞核和其它众多的 细胞器,可以避免 细胞膜与其它膜结 构混在一起。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如何判断细胞膜的外表面?
资料三 时间:1970年 资料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 抗体标记,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 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 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从测定细胞膜的脂质分子的总面积得出: 细胞膜由 层脂质(磷脂)分子组 成”。(相似相容原理)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磷脂双 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思考:磷脂分子为什么会呈双分子层排 布?
磷脂分子结构
疏水性尾部
亲水性头部
磷脂分子结构
亲水性(头) 亲脂性(尾)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 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 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 水的。(P20)
膜,说明细胞膜内含有什么物质?
脂质和蛋白质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脂质(磷脂) 50%
蛋白质 40% 多糖 10%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思考: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膜吗? 不能,但是能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 有界限的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