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 动机阶段 3 习得阶段 5 回忆阶段 7 操作阶段 2 领会阶段 4 保持阶段 6 概括阶段 8 反馈阶段
三、学习的结果 1. 言语信息学习 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其中又分三个小类:(1) 符号记忆,包括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等的记忆, 如知道上海又名“沪”,苹果在英文中叫“apple”等。(2) 事实的知识,如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将在 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等。(3)有组织的整体知识, 如影响稻谷生长的原因知识。
论,即学习是在脑中形成了“认知地图” (cognitive
map),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作为学习结 果的认知地图,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
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是整
体情境的领悟。
托尔曼指出,中间变量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但它能决定行为,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必须把 中间变量研究清楚,才能得知一定情境(刺激) 为什么会引起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托尔 曼认为,在学习中有两个重要的中间变量:认 知和目的.他指出,行为作为整体性的行为, 它确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学习就是期待 (目标、目的)的获得,就是对环境的认知.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目 标),必须对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进行认知,要善 于运用环境和条件中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 素,才易于达到学习的目的.托尔曼曾设计过 大量的实验来说明他的学习理论.
关于认知性期待,托尔曼曾做了如下的 实验: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把猴子喜欢 吃的香蕉放在两个容器当中的一个,接 着,实验者暗中将香蕉换成一片包心菜 叶子(猴子不喜欢吃),再让猴子来取食物, 这时猴子发现那出乎意料的较差食物时, 拒绝吃菜叶,并表现出明显的惊讶之情 和搜寻香蕉的行为.另外,在用其它的 动物和其它食品所做的类似实验,也得 到类似结果.这就说明有机体学习时, 是对特定的目标对象(例如香蕉)有预先的 认知或期待.
为产生的影响。
自我强化:根据自己设立的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 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四)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 班杜拉认为,个体学什么,不学什么,取决于个体的对 于行为的期待,这种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对于行为结果的预期 效能期待:也叫自我效能,是个体自己对实施和完成某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对人类学习有着普遍 的意义.他所说的别刺激与反应之间存 在的中间变量之一就是学习主体的“内 在机制”,包括学习目的、期望、需要、 兴趣等等.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反应起着 较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确定志向水平, 引起学习上的期待,培养学习兴趣,坚 定学习信心,都是在教学上应该提倡的 动机策略.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吸 取的部分.
B组始终没有给与强化;C组是前10天没有食物强化,从第11
天开始,给与与A组相同的强化。结果是C组很快表现出与A组 相同的走出迷津的水平,甚至还高于A组。托尔曼认为3组白鼠
学习的程度是相同的,没有得到强化的白鼠在获得外在强化之
前,已经学习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即“潜伏学习”。
四、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根据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的实验,提出了符号学习理
(3)定义性概念。指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 如圆周率(其符号为π ),这类概念不能直接通过观察 习得,必须通过下定义即π=c/d即圆周率(π)是圆的 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而且不论圆的大小,这个比值是固 定不变的。学生如果按该定义办事,则他习得了定义性 概念。
(4)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 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如圆的面积(s)等于圆的
第三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一、 关于学习的实质 罗伯特· 加涅(Robert M. Gagné, 1916—) 代表性著作《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认为:“学习是反映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持 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结为于生长过程”。学习
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简单的联结学习,有复杂的认知学习。
2. 智慧技能学习 主要指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分五个小类: (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如区分两张不同的面孔, 区分两个不同字母如b与d的音和形。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如从大量餐具中识别
“碗பைடு நூலகம்和“杯子”,从大量动物中识别“马”。具体概念一般
不能下定义,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并归纳 出来的。
之间有复杂的肌肉协调。动作技能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练习,
使操作规则支配学习者的肌肉协调,最后达到自动化。
5. 态度学习
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例如,若 父母给幼儿讲大灰狼假装兔妈妈,闯进小白兔家里,想吃 小白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大灰狼狡猾、凶残。故事多次重 复以后,幼儿一听到大灰狼这一名称就感到憎恶,说要打 死大灰狼。一提到小白兔,幼儿就表现出愉快,想接近它 的神态。这两种反应倾向表明,幼儿习得了对不同动物的 两种不同态度。
(三) 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刺激——反应的结果会有三 种功能:
信息的功能: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成功或失败 动机的功能:期待行为的成功
强化的功能:影响后继行为的频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替代强
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通过对他人行为的奖惩的观察而对自己行
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8个类型:
1 信号学习 3 连索学习 5 辨别学习 7 规则学习 2 刺激—反应学习 4 言语联想学习 6 概念学习 8 问题解决学习
后来他修改为6种:连索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
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
二、学习的过程
半径(r)的平方乘以π,即s=πr2当学生运用这个定律(公
式)做事时,则该定律变成了指导人行为的规则。
(5)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如(a+b) (a-b)=a2-b2由如下简单规则组合而成:
符号相同的两个变量相乘,积为正,如a×b=ab; 符号不同的两个变量相乘,积为负,如a×(-b)=-ab; 单项式乘多项式即用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单项式,如 (3a)
此外,在他的学习理论中,还存在着机械套用 信息加工论的偏颇.不过,加涅的学习理论由 于他吸取了联结主义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之长, 对指导当今的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从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些启示?
(3a+5b+6c)=9a2+15ab+18ac;
同类项应合并。
3. 认知策略学习 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
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
效率的能力。
阅读中可采用PQ3R方法。这里S指浏览全文,略知文章大
意;Q指提出疑难问题;3R中第一个R指带着问题阅读课 文,第二个R指对重要文段进行诵读,最后一个R指回顾或
攻击行为习得的实验:让儿童观看现实的、电影的、卡通
的成人对玩偶的攻击行为,然后给儿童提供类似的情境。
观察学习的过程:
一、注意过程
是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选择榜样的行为,抽取 榜样活动的信息。榜样的行为特征、观察者的特征。
二、保持过程
把观察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 内部表征。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决定于认知组织、 心理预演(符号预演、动作语言)
第四章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第一节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作为整体性行为主义者的托尔曼(E.C.Tolman),接受了 格式塔的学习观点。托尔曼认为行为是整体的,是有目的的,
因此学习也是一种整体的有目的的行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
与R的直接联结。他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 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有机体为了要达到
(二)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所观察的某个其他个体或团 体行为的过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模仿有四种形式: 直接模仿:简单的模仿 综合模仿:综合许多榜样的行为方式 象征模仿:模仿榜样特质或行为的意义(神) 抽象模仿:习得的是行为所隐含的抽象原则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取认知学习理论 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吸收了信息沦、 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主张从 学习过程的层级系统上来阐述学习问题,强调 研究学习问题时,既要注意外部反应及外在条 件,又要注意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它们都对 学习心理的研究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加涅实际 上并没有能真正摆脱联结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的固有的局限,他的一些观点仍然带有联结主 义学习理论所常见的机械色彩,以及认知理论 主张的唯心倾向,未能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 反映论观点来说明学习过程中内外因素的关 系.
三、动作再现
把符号性表征转换为一种适当行为反应。决定于观察者 的适当体能、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自我观察、矫正反
馈信息等。
四、动机过程 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获得的行为得以表现。行为习 得与行为表现不同。
二、影响观察学习过程的因素
(一)交互作用论 关于行为习得的影响因素有三种观点:
种特定行为操作的能力知觉与判断。
三、班杜拉的示范教学 班杜拉根据观察学习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示范的重要作用,示范又真 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和创造性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