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杜邦分析法_缺陷_改进与展望
杜邦分析法_缺陷_改进与展望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 1期
杜邦分析法: 缺陷、 改进与展望
张 军 ,晓 芳
( 1 中央财经大学
[摘 1 2
会计学院 , 北京
100081 ; 2 内蒙古财经学院
会计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要 ] 杜邦分析法具有较 一 方面需要 注意杜 邦分析
一、 杜邦分析法基本原理与背景 (一 )杜邦分析法的原理 杜邦财务分析是由美国杜邦公司 20 世纪 20 年 代首创的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方法, 它从评价企业的 权益净利率出发 , 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 在有机联系 , 将指标层层分解, 将反映企业盈利状况 的总资产净利率、 反映资产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 率和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按其内在联系 有机结合起来, 并将这些比率进一步分解为资产、 成 本、 费用等各会计要素 , 形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在 这个指标体系中 , 权益净利率是分析的出发点 , 也是 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 是杜邦分析系统 的核心。通过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 可以帮 助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做出投资决策, 帮助经营者 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从而可以在企业的经 营目标出现偏差时, 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 以 改进企业管理。因此, 杜邦分析法是企业有效的管 理工具。杜邦分析法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应用了八十 多年, 充分说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 )杜邦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初财务分析诞生, 最早的财务分析主要 目的是为银行提供企业的信用状况分析, 初期采用 的是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 这些简单的分析只能反
需要注意, 企业有时候不仅仅进行盈余管理, 有时候 还会进行现金流的操纵。 五、 杜邦分析法展望 在未来的杜邦分析法改进过程中, 应该进一步 考虑发挥自身的优势 , 并与其他较为有效的管理工 具 , 例如 EVA、 BSC、 超越预算等结合 , 为提高企业的 管理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杜 邦分析法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 信 , 只要在应用杜邦分析法时能够与时俱进, 根据经 济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改进, 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适 当考虑我国的制度背景 , 杜邦分析法一定能够历久 弥新, 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收稿日期 ] 2010- 02- 06
映企业某一个方面的财务状况或者经营成果。随着 社会筹资范围的扩大 , 非银行债权人和股东增加, 公 众进入资本市场 , 投资人对 信息的要 求更为广 泛。 20世纪 20 年代诞生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诞生 在美国不是偶然的 , 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已经是世界 第一经济大国,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 另一方面 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发达, 从资本市场的融资数量 比较大 , 不像德 国或者日本 , 主要的 融资来源 是银 行。因此美国比较重视股东回报, 所以杜邦分析法 进行分析的起点是净资产收益率。 二、 杜邦分析法的内在缺陷 ( 一 )销售净利率的不配比 销售净利率在逻辑上来讲两者是不配比的, 销 售收入带来的是销售利润, 而这仅是净利润的一部 分 , 净利润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等 , 当然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既有可能增加利润, 也有可能减少企业的利润, 这就使得净利润和销售 利润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因此销售净利率不能够 反映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 ( 二 )总资产与净利润不配比 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 总资产 与 净利润 不 匹配。其中 , 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享有的权利, 它包括股东、 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无息负债的债权
新会计准则体系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引入了 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等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都进入了利润表, 这将对 我国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好的一方面影响将 使得会计报表能够更为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的 经营成果,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等计入利润表 , 是否会提高盈余的波动度, 降低盈 余的可靠性 , 从而使得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受到伤 害。 ( 二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比较大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 上市公司频频利用非经常 性损益操纵利润 的现象得到学术 界与实务界 的公 认。由于会计盈余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决策具有重 要影响 ,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多种要求披 露净利润和计算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时考虑非经 常性损益的影响。尽管如此, 由于其他一些政策法 规遗留的空间以及其他一些如避免亏损动机、 盈余 平滑动机、 契约动机等的存在, 上市公司仍然可能利 用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由此可以看到, 非经常 性损益确实对许多公司的年报净利润产生了重大影 响。 ( 三 )资本结构内生 我国资本市场中国有企业比重非常大, 国有企 业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受到历史问题的影响, 另一方 面也受到许多政策因素的限制,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 的资本结构很大程度不是企业决策的结果。另外我 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 上市公司即使能够 做出理性的融资决策 , 但是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使 得融资方案难以实施。 四、 杜邦分析法的改进 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机械的, 许多指标之 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 例如资产周转率受行业因 素影响很大 , 权益乘数受到国别因素影响等。 ( 一 )帕利普改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利普在其出版的 ∀企业分 析与评价 #中引入可持续增长比率这一概念, 构建新 的财务综合分析体系。这样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可 持续增长比率。可持续增长比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 1- 股利支付率 ), 其余的分解和 原来的杜邦分析 法类似。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求追求净资产 收益率 , 而且要重视与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 使企业 有持续增长的能力。 但是我们要注意: 这种改进比较适用于美国的 89
资本市场, 但是在我国应用时需要谨慎。因为我国 股市的 铁公鸡 众多。许多上市公司只把 资本市 场当作单纯的融资工具, 甚至 恶意 圈钱 , 这样就 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一般来说很低。而 有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 通过上市公 司的高额股利发放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权收益, 这样 就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 也使得股利支付率 这一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意图。 (二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考虑到总资产和净利润不配比, 金融活动收益 和成本 , 不应列入经营活动损益。将总资产分为经 营资产和金融资产 , 利润分为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 活动损益。基本等式 : 利润 = 经营利润 - 净利息费用 经营利润 = 税前经营利润 ∃ ( 1- 所得税税率 ) 净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 ∃ ( 1- 所得税税率 ) 这种改进较好地克服了总资产与净利润不配比 的问题 , 但是存在数据获得较为困难的问题。 (三 )引入现金流量 净资产收益率是旧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 引入现金流量后 , 权益现金报酬率是杜邦分析体系 的核心指标。改进体现为在计算中加入了现金指数 的概念。现金指数的加入, 权益现金报酬率将净资 产收益率所反映的权益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变成反 映获取现金的能力。这表明杜邦分析体系更加关注 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 这是因为企业获取现金的能 力是企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最重要保证, 许多 企业在账面上看起来盈利, 但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 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这充分说明现金流管理的 重要性以及在财务分析中引入现金流的必要性。但 是我们需要注意 :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现金 流具有自身的特点 , 例如建立初期现金流支出比较 大 , 现金流流入不 稳定, 成 熟期现金 流一般比 较稳 定 , 但是财务费用负担可能比较重等。同时我们还
[ 作者简介 ] 张军 ( 1977- ), 男 , 山东临沂人 ,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 , 从事会计与财务理论研究
88
人 , 而净利润是专门属于股东的 , 使用这两者的比较 值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另外, 没有 区分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总资产中还包 括金融资产 , 这部分资产不同于经营性资产, 而由此 产生的金融费用也要从经营收益中剔除。 (三 )忽视现金流信息 杜邦分析法采用的资产负债率利用了资产负债 表的信息, 销售净利率利用了利润表的信息, 总资产 周转率利用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信息, 但是遗 憾的是杜邦分析法没有利用现金流量表的信息, 不 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如果企业的信 用政策不恰当, 可能会使得企业的账面净利润看上 去很美 , 但是后期的巨额应收账款如果不能收回, 将 会使得企业只能 够获得一些 纸上富贵 而不是真 金白银 , 使企业不仅不能够获得正常发展甚至会危 及到企业的生存。 (四 )短期性 由于杜邦分析法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短期财务结 果 , 因此可能会诱使企业管理层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忽视了企业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 ! ! ! 企业长期价值 创造。这些短期行为包括削减研发费用等, 这样虽 然会使得企业的短期利润 增长 , 却给企业的长远 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损害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五 )时效性 由于财务指标主要反映过去, 因此在进行分析 时 , 对影响企业经营的新因素无能为力。突出表现 在忽视无形资产方面。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们 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 无形资 产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企业的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的素质、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决定了企业 的发展潜力 ,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无法在杜邦分析 中得到体现。 三、 应用杜邦分析法需考虑的我国制度背景 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且处于转轨期的大国, 一些 制度背景和企业的产权等情况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 家具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我国应用杜邦分析法时, 必须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恰当 的结论。 (一 )新准则体系的影响 2006年 2月 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 则体系 , 2007 年 1 月 1 日正式执行。新企业会计准 则的执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 世界潮流, 是我 国会计理论 与实务界 的重大突 破。
法的内在缺陷 ,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我国的制度背景 , 只有 这样才 能得到 恰当的 结论。本文 分析了 现有改 进的适 用条件 , 并对 今后改进方向做了展 望。 [ 关键词 ] 杜邦分析法 ; 新会计准则 ; 内在缺陷 ; 改进 [ 中图分类号 ] F23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5295( 2010) 01- 008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