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特殊钢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按国外标准,只有约 1/3品种为特殊钢。这种品种结构导致国内特钢不特。加入WTO后 ,对国内特殊钢品种结构优化和品种开发将产生影响!
•数据来源:冶金管理
日本特殊钢产品结构
• 2000年日本特殊钢销售量为1434万吨,其中445万吨出口,占31%, 可见日本特殊钢是以国际市场为销售对象。
• 中国随着工业基础的提高,产品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而日本的
产品结构对于中国特钢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数据来源:冶金管理
•29%
世界主要国家特殊钢比重
•同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特殊钢在产业中的比重只有4%;远远小于
主要的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可见,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特殊钢量与国外
先进工业国家尚有一定差距,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加入WTO后,这
一部分国内市场空间极易被国外占领,对国内特殊钢市场将产生影响
。•19%
•18%
•17%
•16%
•14.4
%
•11%
•4%
•瑞典 •日本
•德国 •法国 •比利时 •韩国 •美国
•对国内的特钢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
•数据来源:特殊钢协 会
•中国
特殊钢行业现状
n 根据特钢协会成员单位统计(约占全行业总量70%),2001年全年钢产 量预计1450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优钢产量约930万吨,比上年 增长约14.4%。全年钢材产量预计可达1500万吨(材产量大于钢产量主 要是有些企业轧钢能力大于炼钢能力,因而外购或进口钢坯轧材)。
我国钢铁行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增长率 •销售额 •成本每客户 •产品线 •平均利润率 •竞争对手 •典型定价方式 •进入障碍 •典型广告方式
•引入期
•缓慢增 长
•低 •高 •很短 •负 •很少 •成本加成 •技术
•认知和教育
•成长期
•加速增长 •上升 •一般 •增长 •增加 •增 加
•价格渗透 •竞争对手
2. 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近10 亿,2000年钢产量约8.着开工不足的问题。
3. 发达工业国家钢铁产量基本稳定 甚至略有降低,并转向结构调整,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世界市场的供求分析
• 4.7%
•16.7%
•39.89%
3、特殊钢材质量和生产工艺,同国际水平有很大 差距。
国际特殊钢市场竞争格局
• 目前各国特殊钢材年出口量约1400万吨。日本占世界特殊钢市场 份额约为28%,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都以占领国际市场 为目标,上述6个国家在国际市场共计占有近90%份额,相比之下,中 国国际市场份额约1.5%。我国特殊钢基本上是国内市场。
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 点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世界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2001年世界钢铁产需对比
•10亿吨 •8.7亿吨
•需求量 •生产能力
• 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导致 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
•数据来源:IISL
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突破 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极大 地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同时 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 剩的境地,钢铁行业即是其中之 一。
•大众市场认知
•成熟期
•衰退期
•水平 •顶峰 •低 •多样化 •可以很高 •更多但稳定 •竞争价格 •竞争对手
•市场细分
•衰退 •衰退 •低 •缩减 •衰减 •减少 •减价 •产量过剩 •减少
我国特殊钢行业特点
1、国内特殊钢生产缺乏世界大市场观念,过分 依托国内市场。
•2、产品结构不合理。常规的特殊钢材供大于求, •而高附加值的特殊钢材又难以满足国内市场。
•数据来源:IISL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2002年国内钢铁产需对比
•1.6亿吨 •1.2亿吨
•需求量 •计划产量
• 国内产能过剩在短时 间内有扩大趋势!
•数据来源:钢铁规划研究总院
•1.近两年净增生产能力,炼铁550万吨
;炼钢400万吨(新增1700万吨,淘汰 1300吨);轧钢900万吨(新增1460万 吨,淘汰560万吨);连铸机1500万吨 (新增1600万吨,淘汰100万吨)。从 品种看,主要是薄板、线材、型棒材。 明后年将有一批技改项目投产,生产能
n 目前,国内特殊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微弱的,国内特殊钢材质 量因工艺技术落后,其竞争力远不如国外,如钢的纯洁度是特殊钢重要 的技术质量指标,是影响钢材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如钢中的含氧量。 又如表面质量及外形尺寸,国外特殊钢厂控制十分严格,目前国内只有 个别企业可以达到。
•8.7% •25.6%
1. 在需求大于生产能力的区域(亚洲、北美、非洲、中东更容易发展)市场竞争 相对较弱,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2. 全球钢铁产量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亚洲居首!
•亚洲钢铁行业简介
•15.2 •3.7%%
•13.4%
•38.8%
•28.8%
•1、最新预测数字表明,世界钢材消费量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年平均增长 率达到2.2%,相当于每年增加5000多万吨。世界钢材消费量到2003年将达 到3.5%,其中,增量中绝大部分将来自于中国。 •2、中国是亚洲第一产钢国。中国钢材消费量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年增长 率达到10%多,世界其他地区在此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3%,相当于每年只 增加200万吨。
•数据来源:IISL
国内特殊钢产品品种结构
1. 碳结75%,碳工0.02%、碳 弹0.7%、合弹2.5%、合结 10.5%、轴承3.5%、合工 0.6%、高速0.1%、不锈5% 、其它2.08%。
2. 从钢材品种分析,据2001年 初步统计,特钢协系统优质 型材产量约为620万吨(占 全行业总产量69%左右), 同比增长近90万吨,增幅 17%,其中Ф90以上的特钢 大型轧材市场看好,增幅近 20%。
力进一步增加,投产时间相对集中,产 品档次雷同。
•2.产量明显过剩:2002年大中型钢铁企
业钢产量预计安排1.5亿吨,比2001年 增产1800万吨,增长13.6%(2001年产 量约13190万吨,比2000年增产1200万 吨,增长10%);就全国而言,2002年 企业自行安排钢产量约1.6亿吨,至少大 于需求10%以上,如不加以控制,按市 场需求组织市场,将必然回到增产不增 收的老路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