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2、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社会总供给=总供给=总产出+进口-出口
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要使两者保持平衡: 总产出+进口-出口=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实现条件:除了封闭条件下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外,还需 要另外一个条件:
进口品—出口品=出口需求
二、广义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条件
一是累积的深层次问题:结构、管理、分配和物价问题等; 二是短期因素:亚洲金融危机、改革措施的滞后效应等。
3、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是抑制经济增长,甚至导致经济衰退; 二是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三是易形成需求不足——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四是对进出口产出不利影响。
四、社会总供给结构失衡的三种形式 一是同向性短缺:各部门供给均小于需求; 二是同向性过剩:各部门供给均大于需求; 三是异向性不平衡:短缺与过剩并存。
流动资产投资
(库存品、国家物资储备)
按来源分
重置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
新增投资
消费需求
个人消费:商品性消费与自给性消费 社会公共消费:服务、物质生产部门
2、总量角度: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规模的决定因素 (1)国民收入增长率 (2)消费率和积累率
国民收入划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 (3)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人力和物力 (4)投资效益的高低
市场价值总和。
本国居民在外国境 内生产的物品和劳 务
外国居民在本国 境内生产的物品 和劳务
GNP = GDP+ 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收益 -国外居民在本国投资的收益
本国居民在本国境 内生产的物品和劳 务
(3)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折旧
Product,简称NNP),是一国生产的
间接税
因此:封闭条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即: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投资品产值+消费品价值=GDP 实现条件:(1)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唯一资金来源是本期的C2+V+M
(2)C2(固定资产折旧)全部转化为重置投资支出; (3)V+M通过分配和再分配全部转化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如果以上三个条件不具备(事实上经济生活并不能满足上 述条件),则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公式可改写成:
公司未分 配利润等
最终产品与劳务净增加值,即国民
个人税
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4)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简称NI):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
民生产总值等相关的几个国民经济
GNP
NNP
NI
PI
DPI
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 净值等。狭义的国民收入:指一个国 家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者的收入总和,它包括工资、 利润、利息、租金的收入总和,但
1、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折旧
2、国民收入(NI) =NNP净值―间接税+补贴
不包括企业间接税。
2、社会总供给的内涵与形式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全社会 使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2)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产出的关系 联系:一国的生产(总产出)是一国供给的来源 区别:一国的总供给并非全部来自一国的生产。 总供给=总产出+进口-出口
GDP GNP/NNP/NI
社会总产品
结构
产业结构 总产出的地区分布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一国 (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 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衡量一国经济最重要的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在某一 既定时期(一般为一年)一个国家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
(2)实证(教材P338-339)
C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形成的收入的边际 消费率
第二节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一般条件 1、封闭条件下的平衡条件 假设(1)不考虑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 (2)不考虑中间产品供求; (3)狭义总需求和总供给
由于: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投资支出+消费支出 社会总供给=投资品+消费品=投资品产值+消费品价值=GDP
(1)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及恩格尔系数) (2)居民的收入结构 (3)价格(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 (4)商品因素 (5)消费者个人因素 (6)消费引导、人口构成、消费传统、外部消费文化影响 (7)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根本性决定因素
三、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投资效益系数 = ——————————
固定资产投资额 (5)经济体制对投资主体行为的影响
3、总量角度: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规模的决定因素 ——主要分析居民个人消费水平 (1)取决于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收入) (2)可支配收入:货币收入-个人直接税-非税支付 (3)可支配收入转化为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其影响因素有:
(3)广义社会总供给与狭义社会总供给 广义社会总供给: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服务 狭义社会总供给: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
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指狭义社会总供给。
3、总量角度:社会总供给规模或水平的决定因素 (1)市场价格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2)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及其决定因素 ——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量及其科技进步水平等。 (3)经济结构的变化
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 (4)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进出口贸易水平
上述要素有效作用,将使供给充足,否则就会出现供给短缺或者过剩。
4、结构角度:社会总供给结构的决定因素
第一个层面:产业结构角度 (1)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影响 (2)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思考题:
1、运用恰当的分析框架,说明本章分析总 供给或总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体系。
2、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失衡的可 能性和形式。
3、比较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封闭条件下: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 开放经济下: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狭义的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广义的社会总需求: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在内的需求
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指狭义社会总需求
社会 总需求
投资需求
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图
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
(建筑物、设备)
第五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运行,探讨如何保持二者在总 量上和结构上的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难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关系
二、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1、表现形式
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常称为需求膨胀或供给短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双膨胀”、信用过分扩张和市场秩序混乱。 2、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分原材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 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两种形式; 三是价格结构调整引起的通货膨胀。 3、后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问题 (4)国家的产业政策,等等。 第二个层面:地区结构
即生产力的地区布局,其影响因素有自然、技术、经济 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需要统筹兼顾,由区域经济学专门研 究。
二、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1、社会总需求的含义 在既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人们在其收入 限度内能够支付、并且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也愿意支付的 对于全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
由于,广义总需求=投资支出+消费支出+中间投入 广义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产出 =C1+GDP=C1+C2+V+M
所以,广义总需求与广义总供给平衡公式为:
投资支出+消费支出+中间投入=社会总产出
其实现条件同狭义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条件基本一样。
三、社会总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总量平衡的着力点:价值平衡,包括财政收支、信贷收 支、贷币供求,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平衡;侧重于国 民经济运行的短期调节。
结构平衡的着力点:主要是实物方面的平衡,包括供给 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与需求结构(投资结构、消 费结构)的相互平衡;侧重于国民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问题。
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得以实现的 基础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总量失衡的两种形 式。另一方面,结构平衡对总量平衡也有着重要影响。
——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动及价格预期 ——消费品的供给状况 ——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货币幻觉(物价和货币收入同比例变动情况下)。
4、结构角度:投资需求结构的决定因素
(1)产业结构状况(高低程度) (2)科学技术进步状况 (3)社会总生产的地区分布 (4)其它:生产目的、发展目标、市场供求、投资体制等 5、结构角度:消费需求结构的决定因素
由(C2+V+M)转化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由其他资金来 源转化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投资品产值+消费品价值 =GDP
这一平衡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C2+V+M)未转化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部分 =其他资金来源转化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