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病历及处方书写技巧PPT
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病历及处方书写技巧PPT
反佐中医四诊
• 神清,面色黄白,乏力倦怠,口干多饮, 食物模糊,双下肢疼痛,活动加重,寐安, 纳克控食,便调溲可。舌淡黯,苔白腻, 脉象濡滑。
诊断解析
中医诊断:消渴病 气阴两虚 夹湿夹瘀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治疗符合诊断
1.瑞格列奈1mg tid po控制血糖 2.唐维康胶囊2.0g tid po益气养阴 3.汤药以补气养阴,化瘀利湿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丸加减。方药如下: 生黄芪 30g 红花 10g 当归 10g 川芎10g 生地 12g 熟地 12g 地龙10g 桃仁10g 丹皮 10g 赤芍12g 元胡30g 伸筋30g 木瓜 10g 鸡血藤30g 砂仁6g 枳实10g 川牛膝 10g 7剂 水煎服 日1剂 4.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查下肢血管超声。
门诊复诊病历记录
• 前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中医四诊情况, 辅助检查结果、补充诊断、更正诊断等; • 各种诊疗措施的改变、调整及原因; • 随诊要求,注意事项;
复诊病历举偶
• •
•
• • • • • • • • • • • • • •
就诊时间:2010年06月18日 科别:肾病科 经服用初诊药物3天后,恶寒发热及头痛身楚已除,腰痛减轻,口干,小便频数,滴沥刺痛明显好 转,寐安、纳可,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体格检查:体温36.6°C,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右上输尿管点无压痛,右肾区轻微叩击痛。 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全血细胞分析:WBC9.6x10^9/L;N82%;L18%,余正常,尿常规:白细胞5个/HP,红 细胞0-1个/HP。 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热淋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处理意见: 1.诺氟沙星胶囊0.2g/次,tid po 服用3天抗感染; 2.进一步查尿B微球蛋白,尿C反应蛋白,尿细菌培养+药敏。 3.中药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法,方用八正散化裁,药物如下: 通草10g 车前子30g 瞿麦10g 滑石20g 大黄10g 枳实 10g 栀子10g 白茅根20g 黄柏10g 凤尾蕨 30g 甘草10g 3剂 水煎服 日1剂 4.嘱多饮水,轻排尿,3天复诊。 医师:
主诉
• 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
• 主症发生的时间、主要病情的发展变化、 本次就诊前的治疗经过及目前情况(刻下 症)
既往史
• 记录本次就诊基本的有关的重要既往史、 个人史、过敏史等
中医四诊情况
• 运用中医术语,简明扼要记录望闻问切的 情况,重点记录舌象、脉象情况。
中医处方及中医门诊日志
• 根据病历书写,不漏项目、不缺项目,规 范,完整
小结
• • • • • 戴草帽-----中医病名 打领带-----中医辨证 系腰带-----中医辨证思维 穿袜子-----中医立法、方药 配草鞋-----中医调护
建议
• • • • 《实用中医内科学》 《中医骨伤》 《脾胃论》 《肝胆论》
治疗意见
• 即刻处理用药措施: • 中医论治:记录治法、方药、用法等; • 西医治疗:记录治疗措施(有创治疗、清 创、缝合等)具体的用药、剂量、用法; • 拟行检查及治疗的具体名称和目的; • 随诊要求,复诊计划,注意事项; • 饮食生活禁忌,康复调护。
门诊病历举偶
• 就诊时间:2012年11月15日 科别:内分泌科 • 姓名:胡某 性别:男 • 年龄:63岁 职业:退休工人 主诉:间断口干乏力2年,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周。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于社区测空腹血糖:7.5mmol/l。患者控制饮食并加强锻炼,未服用药物, 症状控制尚可。近一周来,患者出现口干、乏力加重,并伴双下肢疼痛,自测空腹血糖8.4mmol/l,餐后血糖 13.5mmol/l,遂来本院就诊。刻下症:乏力,口干,多饮,视物模糊,无胸闷憋气,无咳嗽、咳痰,无发热,双下肢 疼痛,活动加重,睡眠正常,饮食控制,大便调,日1次,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中医四诊情况;神清,面色黄白,乏力倦怠,口干多饮,食物模糊,双下肢疼痛,活动加重,寐安,纳克控食,便调溲可。 舌淡黯,苔白腻,脉象濡滑。 体格检查:BP125/85mmHg,P72次/分,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专科查体:身高166cm,体重 80kg,BMI29.03kg/m2. 辅助检查:随即血糖:8.9mmol/l;尿常规检查:GLU1000mg/dl,余(——)。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消渴病 气阴两虚 夹湿夹瘀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治疗意见:1.瑞格列奈1mg tid po控制血糖 2.唐维康胶囊2.0g tid po益气养阴 3.汤药以补气养阴,化瘀利湿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丸加减。方药如下: 生黄芪 30g 红花 10g 当归 10g 川芎10g 生地 12g 熟地 12g 地龙10g 桃仁10g 丹皮 10g 赤芍12g 元胡30g 伸筋草30g 木瓜 10g 鸡血藤30g 砂仁6g 枳实10g 川牛膝 10g 7 剂 水煎服 日1剂 4.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查下肢血管超声。 医师签名;
体格检查
• 记录生命体征、与本病相关的阳性体征、 专科阳性体征、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等。
辅助检查
• • • • • • • 记录就诊时已经获得的相关检查结果 三大常规 外院出院小结、住院及门诊病历等 相关影像 生化 超声、心电图 专科辅检资料
初步诊断
• 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双重诊断 • 中医诊断要有病名、证型、病位、病势等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体现。 • 如果初步诊断多项时,按主次顺序分明排 列。
感谢
• 多看病人少扯皮,各位多挣人民币! • 各科都有好业绩,医院上下都欢喜!
• 感谢大家聆听,再见!
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病历特点
• • • • 突出中医特色: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病名证型、病机、病位、兼夹症候) 治疗方案:有诊断方有治疗(理法方药),诊断 与治疗应该相互匹配; • 摄养与调护:禁忌和调护
中医、中西医门诊病历基本内容
• • • • • • • •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中医四诊 体格检查(一般生命体征、专科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病名证型;西医诊断) 治疗意见(西药及用法、中药理法方药、补充辅助检查、 复诊时间等) • 患者知情风险治疗告知后同意或不同意继续治疗的签字
中医与现பைடு நூலகம்医学的思维差异
• 中医循证思维 • 现代医学治疗思维 • 中医理论来源于古哲 • 通过现代的物理、化 学:阴阳、五行、脏 学、生物技术及现代 腑、气血等的望、闻、 医学的视、触、扣、 闻、切形成中医的辩 听等体格检查和特殊 体征进行诊断和治疗-证,然后论治。要有 -可量化用数字治病 中医的诊断思维和治 疗方案----中医是用思 想治病
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 病历及处方书写技巧
XXXXXX中医医院 二○一五年六月
XXX
Why?为什么
• 医患和社会层面
• • • •
法律需要 医患纠纷需要 医患和谐需要 患者转科转院重新 就诊需要 • 医疗全球化需要
• 医院和医师层面 • 合格中医医院达标需 要 • 医患纠纷的法律文书 • 倒逼医师提高诊断、 治疗、书写能力 • 复诊时的参考和记忆 • 差错的纠正和优质病 案总结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