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

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

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

食用口感好,有香味。

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

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

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

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

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

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墨1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

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

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

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

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

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8个,大小整齐,大中薯重率90-95%。

薯块扁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较浅。

薯块休眠期中长,较耐贮藏,食用与加工品质优良。

既适宜淀粉加工,又适宜全粉加工的马铃品种。

抗病性强,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抗性。

丰产性好,西北片平均亩产1686.3kg。

适应范围广,不仅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还适宜河川地区推广种植。

5.陇薯7号:生育期120天左右。

该品种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繁茂,茎绿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0厘米,花冠白色,天然不结实,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大中薯重率280%,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且极浅,薯块休眠期长,耐储藏。

高抗晚疫病,对病毒病有较强的田间抗性。

平均亩产1978.6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0.0%。

6.LK99:该品种属于早熟菜用型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高40-80厘米,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少而浅,薯形美观整齐,薯块休眠期长,耐贮存。

适于高寒阴湿区栽培、川水地冬播地膜早熟栽培。

较抗病毒病,中抗晚疫病,亩产量3000-3500公斤。

马铃薯栽培技术(一)高垄双行整薯覆膜栽培技术1.合理轮作倒茬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和预防土壤传播的病虫草害,要避免马铃薯重茬或种在其它块根、块茎类作物茬口上,也不要与其他茄科作物如茄子、西红柿等轮作,否则会减产15%—20%。

马铃薯可与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整地做垄马铃薯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种植,并深耕细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25厘米左右细耙,同时施足有机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20公斤、琉酸钾10公斤。

氮、磷、钾三要素按纯量3计算比例为2:1:3较为适宜。

马铃薯生育期短,前、中期需肥量较大,宜釆用一次性施肥及播前深施增产效果显著。

用机械做成高20厘米的高垄,平肥地垄宽1米,旱坡地垄宽75-80厘米。

3.高垄双行栽培的优点:①田面受光面积大,利于提高早期地温,提早出苗。

②覆土深厚,土层松软,有利地中茎生长,多结薯结大薯。

③改善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荫蔽,提高光合效率。

④遇涝时易于排水,避免烂薯。

⑤有利机械化作业。

4、种薯选择与处理陇薯3号、6号或LK99等中早熟品种。

播种材料为每个重50-70克的健康小种薯。

整薯栽培不破坏薯皮,可防止病害传播和保水抗旱;有利于增加主茎数,更好地发挥顶端优势;有利种薯处理和机械化作业。

整薯播种最好采用夏播留种的方式。

播前可用40%福尔马林1份对水200份,喷洒种薯表面或浸种5分钟,再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然后揭膜摊薄晾干,可进一步防止病菌传播。

播种前使用生根粉、膨大素拌种有促进发芽和增产作用。

方法是在播种前1天晚上将种薯放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将ABT生根粉8号稀释成15万倍溶液均匀喷洒在种薯上,用木锨翻动均匀,然后用麻袋覆盖闷种8-12小时,翻开稍阴干即可播种。

用苏翔或国光牌膨大素165克对水30-45公斤拌种,闷种24小时后播种,具有抗病、增加大中薯和促进薯块膨大作用。

45、播种覆膜播种前20-30天将种薯从窖中移入室内,放置10-15天,待芽刚刚萌动或幼芽冒出时,将种薯平摊于光亮的室内使之均匀受光,直到白芽变成绿芽或绿紫色短壮芽后播种。

平肥地要适期早播,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6℃时为最佳播种期。

过早易造成冻害,过晚易导致地上部分徒长。

马铃薯整薯栽培,合理密植是关键。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大种薯宜稀,小种薯宜密;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

一般每亩保主茎数2.5-2.8万个需播种5000-6000穴,每穴保证4-5个主茎。

在平肥地上,垄宽1米种2行,小行距30厘米,穴距25厘米;在坡地上,垄宽75-80厘米,小行距25厘米,穴距25-30厘米。

地膜覆盖栽培可使马铃薯播种期提早20-25天,有利于薯块膨大和增产。

播种后及时镇压整好垄形,压出鱼脊型垄面后进行覆膜。

覆膜时要拉紧铺平,使膜紧贴垄面,垄两侧下边的地膜要埋好压实防止风吹开地膜。

幼苗破土后,要及时查田放苗,并用细土将放苗孔封严。

6、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虫害是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对发生晚疫病的地块,要先拔除病株,再用生石灰消毒,并全面喷1次25%瑞毒霉可湿性粉刺600-8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对于地老虎、蛴螬等,可在整地时、生育期间、培土时施敌敌畏毒土毒饵或苗期用敌百虫液灌根。

57、适时收获采用高垄双行整薯催芽覆膜栽培,马铃薯每亩产量在2200-2500公斤,平均增产20%;大薯率提高9%;病株率降低13%。

由于产量高、品质好,平均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200元。

一般冬播早熟马铃薯于花期过后就可以收获上市,有利于提高收入。

(二)地膜覆盖规范种植技术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解决我县马铃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低温、干旱、无霜期短等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1、合理轮作选择适宜的前茬和地块能经济利用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土壤或病残体传播的病虫害。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等,阳光充足,排水方便的地块,坡度越小越好。

2、深耕整地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较差,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势越强,产量越高。

因此,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耕深一般要求18~20cm,严格做到土地平整细碎。

3、施足底肥地膜覆盖后,地温增高,有机质分解能力增强,前期能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提高,马铃薯生长快,养分消耗多。

6所以地膜覆盖必须增施有机肥,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早衰。

地膜覆盖的基肥施用量要比一般田块增加30%~50%。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氮素15公斤、磷肥50公斤、钾素20公斤,施肥后充分耕翻,均匀混合。

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以保证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4、选用良种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覆膜是高产的关键。

覆膜要与良种相结合,良种要与脱毒品种相结合,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选用良种要以早熟脱毒马铃薯为主,如陇薯3号,4号、LK99等早熟品种,适当搭配一些当地优良当家品种。

播前要精选种薯和催芽处理,以利于幼芽提早发育,减轻环腐病、晚疫病等病的为害。

5、播前催芽播前催芽可使马铃薯幼芽发根快,出苗早,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和植株早发育,从而早结薯,以利于高产,催芽播种的马铃薯比不催芽的可增产10%以上。

催芽要求播种的整薯或切块上芽长0.5~1.0cm为宜,催芽过程中对种薯要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

6、起垄覆膜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采取宽垄双行密植,一般以垄宽60~80cm、垄高20~25cm、垄距15~20cm为宜。

要求垄面平整细致。

铺膜时要求将膜拉紧、铺平、盖严,使薄膜紧贴土壤表面,这样才能达到土壤最佳增温效果。

77、适时播种我县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初播种,冬播在12月中旬覆膜播种。

播种量因种薯大小而定,一般每亩200公斤左右。

在垄上种植时按行距25~30cm、株距20~25cm种植,保持在3000塘左右,播深18~20cm。

8、田间管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

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确保苗全苗齐。

9、病虫害防治9.1病害防治。

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可用25%的甲霜灵每亩100克喷雾,每隔7天喷1次;也可用种薯重量0.1%~0.2%的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

9、2虫害防治。

对地上害虫,用50%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地下害虫,可釆用深翻灭茬、施用腐熟粪肥、铲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或釆取毒饵诱杀。

10、收获与贮藏马铃薯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易与植株脱离。

马铃薯收获后应当拣出病、腐、破、烂及虫咬、畸形薯块,然后分级预贮,俗称“发汗”散热,再入窖贮藏。

贮藏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

贮藏前要清扫和消毒薯窖,防止入窖后发病。

811、清除废膜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清除旧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三)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合理换茬,深翻土细整地,重施底肥马铃薯不宜连作,茄科作物如番茄、烟草、茄子、辣椒等因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病害,所以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

相关主题